居里夫人大学

居里夫人大学学费:

居里夫人大学官网: -

学校性质:暂无

创办时间:暂无

世界排名:暂无

学校人数:暂无

暂无 托福要求(分)

- 雅思要求(分)

暂无 SAT要求(分)

录取率 未公布

货币兑换流程

1

微信搜索“联合货币”

2

关注公众号

3

点击“外币兑换”

4

使用手机登录

5

填写订单信息

6

填写补充信息

7

支付-下单完成

8

到店取钞

【简介】 居里夫人大学

居里夫人大学创办于1944年,该校开设本科层次的学位教育,在校学生人数34489人,作为被中国教育部认可的大学...

【专业】 居里夫人大学

  • 居里夫人大学相关问题

    居里夫人 艰苦奋斗

    居里夫人简介

    居里夫人 Marie Curie(1867-1934)法国籍波兰科学家,研究放射性现象,发现镭和钋两种放射性元素,一生两度获诺贝尔奖。居里夫人 Marie Curie(1867-1934)法国籍波兰科学家,研究放射性现象,发现镭和钋两种放射性元素,一生两度获诺贝尔奖。作为杰出科学家,居里夫人有一般科学家所没有的社会影响。尤其因为是成功女性的先驱,她的典范激励了很多人。很多人在儿童时代就听到她的故事 但得到的多是一个简化和不完整的印象。世人对居里夫人的认识。很大程度上受其次女在1937年出版的传记《居里夫人》(Madame Curie)所影响。这本书美化了居里夫人的生活,把她一生所遇到的曲折都平淡地处理了。美国传记女作家苏珊·昆(Susan Quinn)花了七年时间,收集包括居里家庭成员和朋友的没有公开的日记和传记资料。於去年出版了一本新书:《玛丽亚· 居里:她的一生》(Maria Curie: A Life),为她艰苦、辛酸和奋斗的生命历程描绘了一幅更详细和深入的图像。

    居里夫人:两次荣获诺贝尔奖的伟大科学家

    在世界科学史上,玛丽·居里是一个永远不朽的名字。这位伟大的女科学家,以自己的勤奋和天赋,在物理学和化学领域,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并因此而成为唯一一位在两个不同学科领域、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著名科学家。

    一、靠自学走进巴黎大学

    玛丽·居里于1867年出生于波兰华沙,她是家中5个子女中最小的。她的父亲是一名收入十分有限的中学数理教师,妈妈也是中学教员。玛丽的童年是不幸的,她的妈妈得了严重的传染病,是大姐照顾她长大的。后来,妈妈和大姐在她不满10岁时就相继病逝了。她的生活中充满了艰难。这样的生活环境不仅培养了她独立生活的能力,也使她从小就磨炼出了非常坚强的性格。

    玛丽从小学习就非常勤奋刻苦,对学习有着强烈的兴趣和特殊的爱好,从不轻易放过任何学习的机会,处处表现出一种顽强的进取精神。从上小学开始,她每门功课都考第一。15岁时,就以获得金奖章的优异成绩从中学毕业。她的父亲早先曾在圣彼得堡大学攻读过物理学,父亲对科学知识如饥似渴的精神和强烈的事业心,也深深地薰陶着小玛丽。她从小就十分喜爱父亲实验室中的各种仪器,长大后她又读了许多自然科学方面的书籍,更使她充满幻想,她急切地渴望到科学世界探索。但是当时的家境不允许她去读大学。19岁那年,她开始做长期的家庭教师,同时还自修了各门功课。这样,直到24岁时,她终于来到巴黎大学理学院学习。她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全神贯注地听每一堂课,艰苦的学习使她身体变得越来越不好,但是她的学习成绩却一直名列前茅,这不仅使同学们羡慕,也使教授们惊异,入学两年后,她充满信心地参加了物理学学士学位考试,在30名应试者中,她考了第一名。第二年,她又以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考取了数学学士学位。

    1894年初,玛丽接受了法国国家实业促进委员会提出的关于各种钢铁的磁性科研项目。在完成这个科研项目的过程中,她结识了理化学校教师比埃尔·居里,他是一位很有成就的青年科学家。用科学为人类造福的共同意愿使他们结合了。玛丽结婚后,人们都尊敬地称呼她居里夫人。1896年,居里夫人以第一名的成绩,完成了大学毕业生的任职考试。第二年,她又完成了关于各种钢铁的磁性研究。但是,她不满足已取得的成绩,决心考博士,并确定了自己的研究方向。站到了一条新的起跑线上。

    查看全部
  • 居里夫人的生平、事迹、科学研究的资料。

    居里夫人 Marie Curie(1867-1934)法国籍波兰科学家,研究放射性现象,发现镭和钋两种放射性元素,一生两度获诺贝尔奖。居里夫人 Marie Curie(1867-1934)法国籍波兰科学家,研究放射性现象,发现镭和钋两种放射性元素,一生两度获诺贝尔奖。作为杰出科学家,在世界科学史上,玛丽·居里是一个永远不朽的名字。这位伟大的女科学家,以自己的勤奋和天赋,在物理学和化学领域,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并因此而成为唯一一位在两个不同学科领域、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著名科学家。
    一、靠自学走进巴黎大学
    二、镭之光

    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发表了一篇工作报告,详细地介绍了他通过多次实验发现的铀元素,这使居里夫人发生了极大的兴趣。1897年,居里夫人选定了自己的研究课题--对放射性物质的研究。这个研究课题,把她带进了科学世界的新天地。她辛勤地开垦了一片处女地,最终完成了近代科学史上最重要的发现之一--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镭,并奠定了现代放射化学的基础,为人类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三、金子一般的心灵

    由于居里夫妇的惊人发现,1903年12月,他们和贝克勒尔一起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夫妇的科学功勋盖世,然而他们却极端藐视名利,最厌烦那些无聊的应酬。他们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科学事业,而不捞取任何个人私利。在镭提炼成功以后,有人劝他们向政府申请专利权,垄断镭的制造以此发大财。居里夫人对此说:“那是违背科学精神的,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应该公开发表,别人要研制,不应受到任何限制”。“何况镭是对病人有好处的,我们不应当借此来谋利”。居里夫妇还把得到的诺贝尔奖金,大量地赠送别人。1906年,居里先生不幸因车祸而去世,居里夫人承受着巨大的痛苦,她决心加倍努力,完成两个人共同的科学志愿。巴黎大学决定由居里夫人接替居里先生讲授物理课。居里夫人成为著名的巴黎大学有史以来第一位女教授,1911年,居里夫人又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一位女科学家,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两次在两个不同的科学领域里获得世界科学的最高奖,这在世界科学史上是独一无二的事情! 1914年,巴黎建成了镭学研究院,居里夫人担任了学院的研究指导。以后她继续在大学里授课,并从事放射性元素的研究工作。她毫不吝啬地把科学知识传播给一切想要学习的人。1932年,65岁的居里夫人回到祖国,参加“华沙镭研究所”的开幕典礼。居里夫人从青年时代起就远离祖国,到法国求学。但是她时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1937年7月14日,居里夫人病逝了。她最后死于恶性贫血症。她一生创造、发展了放射科学,长期无畏地研究强烈放射性物质,直至最后把生命贡献给了这门科学。她一生中,共得过包括诺贝尔奖等在内的10种著名奖金,得到国际高级学术机构颁发的奖章16枚;世界各国政府和科研机构授予的各种头衔多达100多个。但是她一如既往地那样谦虚谨慎。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评价说:“在我认识的所有著名人物里面,居里夫人是唯一不为盛名所颠倒的人。”

    如果还是太多的话请告诉我一下,我再改,如果是不详细的话,请也注名~!

    查看全部
  • 除镭和钋外,居里夫人还发现了什么重大科学成果

      居里夫人的主要成就除了发现两种新元素钋和镭外,还包括开创了放射性理论、发明分离放射性同位素技术,1903年,居里夫妇和贝克勒尔由于对放射性的研究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玛丽·居里(1867-1934年)世称“居里夫人”,全名:玛丽亚·斯克沃多夫斯卡·居里。 法国著名波兰裔科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1867年11月7日生于华沙。
      1903年,居里夫妇和贝克勒尔由于对放射性的研究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11年,因发现元素钋和镭再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成为历史上第一个两获诺贝尔奖的人。居里夫人的成就包括开创了放射性理论、发明分离放射性同位素技术、发现两种新元素钋和镭。在她的指导下,人们第一次将放射性同位素用于治疗癌症。由于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居里夫人于1934年7月3日因恶性白血病逝世。

    查看全部
  • 居里夫人的读书事迹

    居里夫人的读书故事

    居里夫人是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化学家,她在科学实验中首先发现了强放射性化学元素镭,为现代原子和核物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医学上治疗凶恶的癌症开辟了广阔前景。因此,居里夫人被称为“镭的母亲”,连续两次获得诺贝尔奖。

    居里夫人原名玛妮亚·斯可罗多夫斯卡,1867年出生在波兰华沙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位物理学教授,母亲是位卓有成就的钢琴家。玛妮亚10岁那年,母亲去世了,父亲又失去了教师职务,给这个有四姐妹的家庭带来了求学的困难。

    玛妮亚从小就爱读书,而且特别专心,甚至忘掉周围的一切。一次,玛妮亚正在读书,姐姐存心要考验一下她的注意力,先悄悄在她身后放一张椅子,然后躲在门后大声呼唤她。玛妮亚刚开始没听见,还是低着头读书。姐姐喊声大了,她才回过神,一抬头,椅子碰倒了,碰到肩上,才知道是姐姐在跟她开玩笑。

    少年的玛妮亚就是这样专心致志,从小学到中学的学习成绩一直是名列前茅。高中毕业时,她还得了一块金牌奖。靠着勤奋学习和不懈努力,玛妮亚成为一名伟大的科学家。

    查看全部
  • 居里夫人为了在大学读书他做了哪些事情列出三件

    居里夫人在大学读书的事情很多如:短短的两年,她连续获得物理学和数学两个硕士学位,这个穿着破旧毛衣、脸色苍白的女孩于1893年以第一名的成绩从巴黎大学毕业了。
    她没有因成绩优异而满足,她要再接再励,继续攻读,摘取人类历史上第一顶属于女性的博士桂冠。
    就在这时,玛丽遇见了法国优秀的物理学家皮埃尔•居里,共同的理想,两人走到了一块,他们相爱并且结合,成为人类科学史上的一段佳话。最重要的三件事无疑是:
    他们从朋友那儿借来一间破旧的贮藏室,居里夫人把它打扫了一翻,又用平时积攒的钱购置了一些必需的仪器设备,两人开始了艰苦卓绝的研究。居里夫妇把凡是能够找到的化学试剂、矿物一一进行了精心的检测,发现沥青铀矿具有明显的放射性,他们判定该矿中含有某种放射性新元素。居里夫人在简陋的条件下对几十千克的沥青铀矿进行了一系列的处理,终于找到了这种具有放射性的新元素,玛丽用她的祖国的名字命名了这种新元素,这就是“钋”。
    “钋”找到了,居里夫妇却没止步,因为在提炼“钋”的过程中,他们发现分离出的钡化合物具有更为强烈的放射性,据分析这是又一种未知的放射性元素。他们把这种元素称为镭。居里夫妇向世界公开了这一发现,因为没有人亲眼看见过镭,许多人对这一发现持怀疑态度。为了证实镭的存在,居里夫妇投入了更加艰苦的奋斗,他们要提炼出镭来。
    没有实验工厂,他们向朋友借了一间破木棚作工厂;没有资金购买贵重的沥青铀矿,他们买来了廉价的废矿渣。居里夫人穿着一身油污的工作服,不停地出入院子和屋子之间,她时而在院子里加煤烧火、熔炼矿渣,时而在屋里结晶浓缩物,20多公斤重的容器居里夫人不断的要搬进搬出。无论严寒还是酷暑,居里夫妇没日没夜地干着,几万次的提炼,整整4年的奋斗,1902年,他们梦寐以求的镭盐终于被分离出来了。
    1903年,居里夫人获得了历史上第一个女博士学位。同年,他们夫妻研究出放射性元素镭又荣获诺贝尔奖。
    供参考。

    查看全部
  • 居里夫人大学相关资讯

    居里夫人是巴黎大学第一个女教授,二战爆发时为了战争奉献了这些

    伊伦和艾芙是健康而聪明的孩子,正像她们的母亲那样,有独立不羁的精神和对于劳动的热爱,玛丽仍旧在实验室和学校里工作。有人来找她,请她到索尔本学院继续讲授皮埃尔没有讲完的功课,她答应了。

    因此她就成了巴黎大学开创以来第一个女教授。1906年十一月五日,她首次在索尔本学院开讲。事前她去参拜了皮埃尔的坟墓,从那里她获得极大地鼓舞,有加倍的勇气和力量来完成她的新任务。她现在跟她两个小女儿和皮埃尔的七十九岁的老父亲一起住在梭镇。那是皮埃尔跟她初相识时曾经住过的地方,现在他就长眠在那里。理学院的大讲堂里挤满了人。不仅是对于哪门学科有兴趣的学者们和学生们出席听讲,还有许多新闻记者为了给他们的报纸找新闻材料而来参加旁听。

    在那里也出现了另外一些听众,他们对于居里夫人所要讲的“气体的离子说”根本没听说过,只是完全由于对这位“极不平常的妇女”感到惊异而来听讲的。这位脸色苍白、憔悴的女科学家走进来的时候,起了暴风雨般的欢迎掌声。她默默地低着头,耐心地等候着掌声停歇。

    然后她开始讲。许多人以为她一定要提一提皮埃尔的,但她一句也不提,而只是很准确地紧接着皮埃尔讲过的地方讲下去。

    在法国,对于杰出的人们总是要授予荣誉骑士十字勋章,或者选入科学院的,这是很光荣的事情。1910年,玛丽被授予荣誉骑士十字勋章。但是她辞谢了,因为她跟皮埃尔当年一样,认为勋章是没有一点用处的。

    一年以后,她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金。她的朋友们都希望她成为巴黎科学院的院士,就怂恿她提出申请书。她照着办了,可是她不了解,称赞她的人固然很多,嫉妒她的人却也不少—甚至有的正在想用一切办法来打击她。

    “女人是不能当科学院院士的,”阿马加先生这样主张,他是八年前跟皮埃尔·居里竞选的胜利者在进行选举的那一天,主席在开幕式上用挑衅的态度向管理大厅的工友大声说:“除了妇女以外,让他们都进来!”虽然有艾弥尔皮卡和皮艾儿·卢这些人怀着信心,替玛丽尽了力,但到底没有用处,反对派人多势众,把持了选举的场面。玛丽看到自已成了一场斗争的中心,这是她没有预料到的。

    把一个女子选进科学院,这在当时是一件革新,进步的学者们同意这样做,并且竭力支持,但是,科学家里面的顽固分子却妄自尊大,用最可耻的手段来攻击这位女科学家这件事在巴黎被否决了,但同时却在华沙提了出来。1905年俄国革命以后,沙皇被迫在关于学术自由方面作了一些让步。因此在华沙成立了“科学协会”,1911年玛丽·居里-斯克洛道夫斯卡被推选为名誉会员差不多和这同时,又作出了一个决定,要在波兰首都设立一个镭研究所,推举居里夫人担任领导。

    1911年十二月里的一天,这位女科学家在索尔本学院刚讲完课,就走进了实验室。在那里她跟平常一样,对她的助手和学生们给了一切帮助,详尽地解答了一切科学上的问题,累得几乎直不起腰来。她刚回到家里就摔倒了,使伊伦和艾芙大吃一惊。她被用担架抬到医院里去据医生诊断,她患的是严重的肾脏病,需要立刻施行手术。但是玛丽却惦记着明年二月将要举行的物理学大会。她知道,大家一定在期待着她能够出席,在她心目中,科学研究比她本身的健康更加重要,这是她一贯的想法。她请求医生延期施行手术。

    到物理学大会开幕时,这位女科学家的健康已经相当好转,居然可以出席,并且能够低声讲演了。几天以后,她病势又沉重了,支持不下去,终于被送进医院里去施行预定的手术。病虽然侥幸治好了,但还是受了几个月的罪。1912年五月,有一个波兰的教授代表团来到巴黎,敦请这位女科学家回到华沙去担任镭研究所的领导工作。但是,玛丽舍不得离开跟皮埃尔在一起生活过和共同工作过的地方。她只是答应在巴黎代为筹划,并且派遣两名最优秀的助手去担任指导。

    第二年她的病还相当严重,但是为了亲自参加镭研究所的开幕典礼,她终于来到华沙。波兰的妇女界为了对她表示敬意,举行了一次盛大的宴会。玛丽出席了,身上还是平常穿的那一身朴素、深色的衣服。她那平和而带苍白色的脸上透露出一种单纯感到幸福的表情,这是出于她对祖国的感谢。她的姐姐们也来参加。从前的同学们包围着她。每个都想拥抱她,跟她握手,听她说两句亲热的话。这种亲爱和欢欣的场面是和那些外国人所举办的盛大欢迎大不相同的,那种盛大欢迎其实不过是出于好奇而叫人难受的起哄。

    忽然间,玛丽在挤满了人的大厅里发现了西柯尔斯大—“小曼娅亚”上学时曾经寄宿过的那个宿舍的女管玛丽十分高兴,赶快跑到这位老妇人跟前,亲切地原她接吻。西柯尔斯卡眼睛里衔着热泪站在那里,全场掌欢呼。

    女科学家在这几小时中感受到的幸福和愉快,使她久久不忘。这也是她在祖国的最后一次欢愉。

    第二年,多灾多难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当德国的军队逼近法国首都的时候,那里的科学研究工作就停顿了。索尔本学院的许多教授离开了巴黎,听讲的人都应征服兵役。原来跟玛丽一起在实验室里工作的,有极大部分上了前线。巴黎各大小医院里都挤满了伤员;但只有在设备完全的大医院里才能利用物理学家伦琴在1895年发现的爱克斯射线来透视受伤者,很快地检查出枪弹和榴弹破片在什么地方,施行手术把它取出,在这些医院里挽救了许多受伤者的生命。

    玛丽·居里努力为战事服务。她把所有只要还能利用的爱克斯射线装置分配给巴黎城郊各医院使用。她布置了二百多个爱克斯射线诊疗站。但是,这哪里济事,还有很多很多的野战医院不能进行透视检查。

    这时玛丽想出了一个很好的办法。她建议,在一辆普通汽车上安上一套爱克斯射线设备,就利用汽车上的发动机来发电。这种可以移动的爱克斯射线诊疗站被士兵们叫做小居里”,它从一个医院跑到另一个医院。二十辆这样的“爱克斯射线车”在很短的时间后就开始活动了。这些汽车是经玛丽请求,由有钱的妇女们捐赠,并且由这位女科学家改装成为活动的爱克斯射线诊疗站的。其中一辆由玛丽亲自掌握这种汽车不知疲倦地从一个医院开到另一个医院。载着女科学家和贵重的装置到各个治疗场所去的这辆汽车,由一个年纪还很轻的司机驾驶,他非常热心,只是技术不高明,动作也不够细心。

    查看全部
  • 何泽慧:清华大学毕业的“中国居里夫人”,是我国杰出核物理学家

    她是我国著名物理学家,因为首先发现了铀核“三分裂”现象,所以被西方媒体称为“中国的居里夫人”。

    她就是我国著名的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空间科学学会原常务理事,中科院高能所原副所长何泽慧,另外她的丈夫也是我国著名的原子核物理学家钱三强。

    出生于江苏徐州的何泽慧院士,毕业于清华大学。1936年到1940年期间在德国柏林高等工业大学留学,研习弹道学,期间提出了测量子弹飞行速度的新方法,获博士学位。

    1946年,何泽慧院士在法国巴黎法兰西学院的核化学实验室中从事研究工作。当时与丈夫钱三强等人合作,发现了铀的“三分裂”,另外又首先发现了铀的“四分裂”现象。1948年她毅然回国,在新中国成立后担任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中科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

    接着,何泽慧院士开始了对中国的一生贡献。50年代初,她便与陆祖荫、孙汉城等人,成功研制了对粒子灵敏的原子核乳胶探测器;50年代后期,是她领导建立了中子物理和裂变物理实验室,领导实验室完成了大量的核参数测量任务。

    在搞科研的同时,她还开展了对相应基础学科的研究,为新中国培养了一批具有基础科学研究素质的人才。70年代后,何泽慧院士主要从事空间科学方面的工作,促进了科学高空气球的研制,还在西藏建立了高山宇宙线观察站。

    当然何泽慧院士的杰出贡献并不止于此,她还在宇宙线物理、高能天体物理和超高能核物理等领域,都取得了颇多的科研成果,使中国与当时少数几个能生产核乳胶的国家并列而立。

    何泽慧院士不仅推动了中国高能天体物理的研究工作,还开拓了中国中子物理和裂变物理实验领域,更加推动宇宙线超高能物理和高能天体物理研究。

    在科学研究中,她也有自己的想法,她一直坚持严谨求实的学风,但是在思想上却十分的活跃与开放,因此她不仅自己发现了多种现象,还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为国效力。而这些年轻人因为何泽慧院士的影响,都成为了我国原子核科学事业各领域的中坚力量。

    如此一个全能型的院士,却于2011年6月20日7时39分在北京协和医院逝世,时年97岁。人们倍感遗憾,只能诚恳哀悼。

    她的能力已经让国家看见,1994年时,国家出版社出版《中国现代科学家传记大辞典》,想为她立传,但是她却坚决不同意,所以在该系列丛书的第六集“物理学”部分,并没有她的名字。

    不过,国家为了让人们能够记住她,将她的传记出现在了书中最后,为了不让何泽慧院士反对,还特意标注了一些话。

    这样,这位德高望重的院士才被载入了史册,后人才能够看到有这样一位伟大的女性,为新中国做出了如此大的贡献。

    查看全部
  • 她号称中国的“居里夫人”清华第一位女教授,享年104岁!

    她号称中国的“居里夫人”清华第一位女教授,享年104岁!

    她叫王明贞,虽出生于名门世家,不过她的成长历程可以说是坎坷的,因为她曾饱受家人的冷眼、成功之路屡屡受挫,甚至还曾经蹲过监狱,不过这些坎坷并不能阻止她成功的脚步,最终王明贞一步步发展成了中国的“居里夫人”,并且也是清华大学第一位女教授。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个伟大的女人。

    王明贞出生于1906年,那时她的家境非常富裕,因为家庭属于明朝文渊阁大学士的后代,因此家里的一些直系亲属,都是当时响当当的人物,王明贞祖父作为晚清时期重要文官,也算是蔡元培先生的恩师,她的父亲王季同是清末民初的数学家以及电机学家,由此可见王明贞的出生注定会不平凡。

    虽然家境富裕,可王明贞的同年却是比较悲惨的,因为母亲过世比较早,父亲给她找了一位后妈,但这个后妈对王明贞并不友好,总是像丫鬟一样使唤她,并且还屡受冷眼,原本连上学的权利都被后妈剥夺,幸亏祖母为小孙女王明贞出面,才让她在10岁时享受到了读书的权利。

    不过王明贞似乎本身就有学霸的基因存在,虽然启蒙教育比较晚,但学习的成绩却非常突出,几乎每门功课都达到了A级,就在她准备上大学时,又遭到了继母的极力阻拦,甚至特意给她安排了一门婚事,避免王明贞继续读大学。

    幸运的是原本介绍的那个男孩,要去德国留学,所以耽搁了结婚的进程,于是王明贞也有了上大学的机会,大学期间学习物理专业的王明贞,经常可以给高年级的同学讲课,成绩也一直都非常优异,但老师不知什么原因,却给王明贞成绩打了B级,这让王明贞不能接受,因为她的成绩从没有掉下过A级,带着这样的不满情绪,王明贞选择了退学并转校到燕京大学,也就是今天国内最为知名的北京大学。

    原本在1930年王明贞大学毕业时,由于成绩特别优秀,所以获得了去美国密歇根大学留学的机会,这个时候校方也答应为她提供4年的奖学金。可令人遗憾的是,王明贞因为继母不给自己路费而导致计划搁浅。后来的王明贞尝试了多种方法,才又获得了公派留学资格,可当时的主考官看王明贞是个女性,觉得让她出过是浪费名额和资金,于是计划再次被搁置。

    可以看出王明贞的出国之旅是非常坎坷的,可这依然无法阻挡她追逐梦想的脚步,直到有一天金陵女子大学的校长听说了王明贞的遭遇,对此深感同情,并且愿意为她伸出援手,这位贵人给密歇根大学写了一封推荐信,成功帮助王明贞实现了出国留学的梦想。

    在留学期间,她的成绩一直都处于全班第一的位置,有一次考试她作为班上唯一拿到满分100分的女生,一下子轰动了学校,因为第二名只考了36分的成绩。此后王明贞的发展更像是开挂一般,做出了许多科研成果,并且发布了11篇论文,这些论文的质量很多学生一生的研究都无法达到这样的高度。

    最终在建国之后,王明贞想要回国发展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可当时正赶上抗美援朝战争爆发,美国移民局自然不希望这样的人才回国发展。可王明贞深知美国作为祖国的敌对国家,她必须要回到祖国,所以果断辞掉了美国的工作,同时不惧美国的威胁,多方交涉终于踏上了回家的路。

    回国后的王明贞投身到了教育事业当中,也成为了清华第一位女教授,由于在物理专业方面有着突出的成果,因此也号称中国“的居里夫人”,如此坎坷的人生经历真是不得不让人佩服万分,直到2010年8月28日,王明贞老先生永远的离开了我们,享年104岁,可她的功绩却永存世间,这样的人才,值得我们为她点赞。

    查看全部
  • 高晓松的外祖母原来是中国的居里夫人

    高晓松的外祖母——陆士嘉,是中国科学院成立唯一一个让出自己院士头衔给年轻人的人。是世界流体力学专家普朗特(钱学森老师冯·卡门的老师)唯一的女学生。在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和钱学森是同学,不料攻读博士期间却成了他的师姑。

    一九二四年,陆女士在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时,年仅十二岁,阅读了《居里夫人传》,立志做中国的居里夫人。一直从北京师范大学附小、北京师范大学附中到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为什么上北京师范大学呢?那时候的上大学的学费并不贵,教会大学八十块一学期,私立大学二十块一学期,公立大学十块一学期,陆女士虽然出身官宦世家,但父亲去世早,母亲整日打麻将,不务正业,生活很清苦,陆士嘉非常自立,去上了不要学费的师范大学。

    一九三三年,陆女士以优异的成绩从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毕业以后,不满足只在三十五中学教书教学,她的理想是出国学习先进的物理知识做居里夫人。为了这个理想,在教完书以后,每天要走几十公里的路去做家教,非常辛苦,但是赚钱很多,那时候教师的地位很高,加上做家教,一个月的收入是一百二十块,上尉军官的薪资是十块钱,工人的薪资是三五块钱。陆女士为了能出国留学,拼命的赚钱,把所有钱让母亲攒起来,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攒够了出国的费用,可惜,那个时代是个重男轻女的时代,母亲告知,她辛辛苦苦的血汗钱,被哥哥拿去留学了,陆女士非常绝望。还好,黄天不负有心人,北京著名的四大中医之一的施今墨是她的舅舅,赞助了她两千大洋去留学。

    日本全面侵华的一九三七年,陆士嘉含着泪水离开炮火连天的国家,听闻侵略国日军轰炸机技术先进,陆女士拜访普朗特教授,三顾茅庐才约到普朗特教授,普朗特不收女学生,更歧视落后贫穷落后国家的学生,对陆女士的求学的请求置之不理。陆女士很不甘心,提出考试要求,普朗特故意出很难题让她知难而退。令普朗特出乎意料的是,陆士嘉全部答对了,这个优秀到让人无法拒绝的陆女士就成了普朗特教授的关门弟子。陆士嘉也是普朗特教授唯一的女中国籍博士生。陆女士夫妇留学德国十余年,生活也极其清苦,德国是配给制度,所有的东西先供给军队,普通老百姓连黑面包都吃不起,陆女士的先生张维在战争期间养成了舔盘子的习惯,以至于到了七十岁,中央电视台采访时也没有改掉这个习惯。

    一九四五年,诺曼底登陆结束以后,陆女士夫妇没有急于回国,而是听说中国的发电站是从瑞士引进的,又去瑞士的公司担任工程师,想继续学习先进的技术报效国家。

    一九四六年,陆女士夫妇带着女儿张克群(高晓松的母亲)回国,先在天津执教,后转入清华大学。

    一九五二年,陆女士和一群同事共同筹建了北京航空学院(后改名北京航天大学)。

    十年浩劫期间,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什么出身被打倒都很正常,老革命走向修正主义,没参加过革命参加过国民党任何的职务哪怕是邮递员,出国留学就是特务,陆女士夫妇最大的罪名是里通外国,偷运贵重金属给帝国主义。第二次世界大战,也就是陆女士留德期间,货币在德国已经奔溃了,有一个十分要好的德国教授参加过纳粹党,担心德国被美国占领以后会被绞死,把所有的财产换成一块小白金,交给来自美国盟国的陆女士夫妇代为保管,战争期间,无论多么艰苦,他们都没有动过这块白金的主意,直至解放后,东德教授访华才把这块白金带回去。因为这项罪名,陆女士一家在文革期间,存款冻结,工资不发,粮票没有,家里的古董和画都被抢光拿光,能卖掉的都卖掉了,可是还是难以维持生计,要在单位门口募捐粮票才可以生存下去。而丈夫张维被派遣到江西鲤鱼洲清华干校养猪。

    一个科学家最珍贵的时光,就是五十岁到六十岁的时光,基本上已经看明白了你所研究领域的各种各样的东西,然后已经知道自己要干什么,已经有了资源,有实验室,有助手,又有思想和精力,结果那段时光跑到江西去养猪了。陆女士的丈夫是个极其爱专研的人,还托友人在北京给他买养猪的书,寄到江西去,立志要把养猪这门技术专研透彻。

    一九八六年八月,陆女士在北京去世,去世时,国家给予了很高的待遇,陆女士的助教国家教育委员会党组书记何东昌广播电影电视部长艾知生亲自陪同到了八宝山,可是出现了个小插曲,负责火化的工人不活化,给出了两个选择,第一,送两条圜丘烟和两瓶二锅头;第二,开除他,那中国的居里夫人就没人火化。没有办法,年仅十七岁岁的高晓松,连夜从八宝山骑车到前门,才把礼品买到。

    那一代的知识分子对国家的感情是我们这一代人无法理解的,他们是看着炮火连天的祖国离开的,他们所学的专业都是为了这个国家未来着想,包括回国以后,如何被迫害,他们都无怨无悔爱这个国家。

    查看全部
  • 中国“草原天眼”助世界“看清”太阳

    参考消息网8月2日报道(文/丁铭 刘懿德 魏婧宇)太阳作为离我们最近的恒星,一直是天文研究的重要对象。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欧盟、俄罗斯等先后启动了各自的太阳及空间天气监测与研究计划。在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镶白旗草原深处,也有一双中国的“眼睛”在“看”太阳,这就是明安图射电频谱日像仪(英文简称MUSER)。

    MUSER是国际太阳射电物理研究领域的领先设备,为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等太阳活动研究提供了新的观测手段,被称为“草原天眼”。“草原天眼”张目对日、明察秋毫,将极大促进太阳物理和空间天气科学的发展,助世界“看”清太阳。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明安图观测基地的射电频谱日像仪天线(连振 摄)

    100面天线给太阳“做CT”

    明安图镇的草原深处,在一圈马蹄状环形山丘包围之下的碧绿草地上,有序排列着100面白色的抛物面天线。从空中俯瞰,一个具有3条旋臂的螺旋状天线阵跃然“草”上。这个占地10平方公里的天线阵列就是“草原天眼”——明安图射电频谱日像仪。

    MUSER于2008年开工建设,2013年开始进行一系列太阳射电观测。走进明安图观测基地的大院,一块刻有“永随阳光,造福人类”红色字样的古老片麻岩十分醒目。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太阳与日球分会顾问、中国科学院太阳活动重点实验室主任、明安图观测基地首席科学家颜毅华说,这八个字是基地建设之初,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先生题写的,形象地揭示了太阳射电观测研究的意义。

    “太阳活动会影响空间环境,造成空间灾害性天气,要了解这些空间灾害性天气,就要对太阳活动进行很好地观测。”颜毅华说。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率先启动了国家空间天气研究计划,欧盟、俄罗斯、日本、印度、加拿大等也先后启动了各自的太阳及空间天气监测与研究计划。

    太阳剧烈活动研究是国际太阳物理的重要方向,也是我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在学科发展和科学前沿中部署的主要研究领域之一。MUSER作为“新一代厘米-分米波射电日像仪”,属于国家重大科研装备研制项目,它的研制成功填补了在太阳爆发能量初始释放区高分辨射电成像观测的科学空白。颜毅华说,太阳爆发活动对地球会产生很大影响,但太阳爆发在很宽的频带发生,科学家不仅要知道其发生的时间,更要知道具体位置,而“草原天眼”正是为了实现上述功能而专门研制的。

    颜毅华形象地比喻说,“草原天眼”在厘米-分米波段上首次实现了类似“CT成像”的功能,即在所有参数上同时对日面进行多层次观测,对空间环境监测、太阳活动预报均有重要作用。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谭宝林说,研究太阳活动的起源和发生发展规律,预测预报其发生和演化,不仅是一项重大的天文学课题,也对社会生活、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谭宝林举例说,太阳耀斑是太阳系中最剧烈的爆发现象,一次典型的X级耀斑能够在几十分钟内,释放出相当于100亿颗百万吨TNT当量的氢弹爆炸能量总和。这些能量主要通过电磁波辐射、高能粒子发射和等离子体团抛射的方式向外传播。当它们向着地球方向传播时,将对日地空间环境产生剧烈的扰动,影响航空、航天、卫星通信、导航、网络、输电网、输油管网等高技术系统的正常运行。

    2013年以来,“草原天眼”已进行了一系列太阳射电观测,提升了中国对空间天气的研究和预报能力。目前,我国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自主运行的太阳和空间天气研究监测网络,加强从源头上监测太阳活动的能力,并在一些领域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将破解一系列太阳奥秘

    在明安图观测基地内,100面抛物面天线“仰望天空”,随着太阳东升西落而转动,源源不断接收太阳射电辐射。这些射电信号经过分析处理,会告诉我们一系列太阳的奥秘。

    2014年12月17日,“草原天眼”记录了一次M级别太阳耀斑爆发活动,科研人员得以在厘米-分米波段上对太阳耀斑进行全面研究。

    由于记录的数据量庞大,科研人员历时近5年时间,对此次耀斑爆发活动中记录的庞大数据进行精细定标、精准分析后发现,耀斑爆发前,太阳活动区域边沿的紫外热辐射存在的脉动现象,与耀斑期间爆发源区的脉动现象间存在显著的物理联系,这表明太阳活动是有可能进行预测预报的。2019年,这项在太阳耀斑爆发前兆研究中取得的最新成果,在国际一流学术期刊美国《天体物理学杂志》上发表。

    “通常认为,耀斑爆发过程中的能量释放,与耀斑源区以外其他地方的热物理过程没有联系。”谭宝林说。但研究发现,在耀斑爆发过程中,爆发源区的非热能量释放过程,与远离耀斑源区以外活动区边缘的热过程之间,具有密切的物理联系。这表明,耀斑的爆发与耀斑前的热过程之间是紧密相关的,这一结果突破了人们以往的认识。

    “这对认识太阳爆发活动的先兆、理解前期特征,有很重要的帮助。”颜毅华说,“我们可以期望MUSER在未来的太阳物理研究中取得更多成果。”

    为了更准确地“张目对日、明察秋毫”,明安图观测基地近年来继续新建观测设备、努力提高观测水平。

    在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空间环境地基综合监测网项目——子午工程二期的支持下,基地将新建米波-十米波射电日像仪、行星际闪烁望远镜和超宽带太阳射电动态频谱仪。这些设备计划占地约215亩,预计总投资1.3亿元,初步预计2023年建成,2025年投入使用。

    明安图米波-十米波射电日像仪将填补国际上对太阳射电爆发及行星际激波,从低日冕向上传播进入行星际空间这一过程的成像观测空白。行星际闪烁望远镜将可以更好地探测太阳活动对行星际太阳风的三维空间结构的扰动特征和规律。超宽带射电频谱仪则能追踪从太阳爆发源区到行星际空间整个传播和演变过程。

    谭宝林说,新设备建成后,明安图观测基地将实现从太阳大气底层到近地空间、全天候、高时空分辨率的监测,极大增强我国对灾害性空间天气事件的探测和预警能力。“这就相当于我们拥有了一双更加强大的‘眼睛’去观测和研究距离我们最近的恒星。”颜毅华说。

    太阳活动呈现出准周期变化,大约11年为一个周期。从2019年开始,太阳活动进入第25个太阳周期。有专家预测,太阳在新的周期内将进入活动强度上升阶段,预计在大约5年内达到一个新的磁活动高峰。

    在第25太阳活动周,我国将开展探月工程、火星探测、空间站建设等一系列航天活动,为了减少太阳活动的干扰,需要“草原天眼”更清楚地“看”太阳。明安图观测基地高级工程师范瑾说,太阳活动对卫星发射、导航等都有影响,比如赶上太阳活动强年,卫星发射时就要携带更多的燃料,用于空间姿态调整,MUSER的作用是做好空间环境监测,更好地为航天活动保驾护航。

    推进太阳观测国际合作

    明安图观测基地,与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日本等开展太阳射电研究的主要国家的科研机构有着频繁的交流与合作,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联合研究与观测。

    2013年10月28日至11月2日,欧盟国际合作太阳射电天文学研讨会及讲习班在北京和内蒙古正镶白旗举行,来自项目合作方英国、俄罗斯、捷克、波兰和日本的28名外籍专家和国内近50余名太阳物理学者和研究生参加研讨会及讲习班。

    该研讨会是欧盟第七框架计划下的“玛丽·居里行动计划”国际研究人员交流合作项目组织的第一个学术研讨会,是我国天文学领域首次获得的欧盟框架计划合作项目,其主要目标是通过研究人员交往和学术交流,对现有数据和设备进行深入挖掘,在国际上几个关键的太阳射电研究机构之间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参与方包括英国沃里克大学、格拉斯哥大学、波兰卢布林居里夫人大学、捷克科学院天文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俄罗斯科学院普尔科沃天文台和西伯利亚分院伊尔库茨克日地物理研究所。

    2014年8月,第12届中俄空间天气研讨会在内蒙古正镶白旗召开。来自中国、俄罗斯、希腊、印度、日本等国的近百位专家学者出席本次研讨会。与会专家就太阳磁场探测及太阳爆发现象研究、太阳射电天文学及日冕非热动力学过程、太阳风及对近地空间的各种扰动、新一代空间天气探测设备和研究方法等关键科学问题进行广泛交流。与会专家在参观考察了明安图观测基地的厘米-分米波射电日像仪后,就有关数据处理及如何发挥该设备在未来空间天气研究领域的作用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讨论。

    北京时间2018年8月12日,“帕克”太阳探测器从美国发射升空,将以椭圆轨道绕日飞行,通过7次经过金星附近时的引力变轨逐渐靠近太阳,其最小近日点距太阳表面约610万公里,比水星与太阳的距离还要近很多。“帕克”太阳探测器的计划任务期为7年。在此期间,随着新设备投入使用,中国“草原天眼”将更加强大,成为地球上观测能力最强的专用太阳射电频谱成像设备,这意味着两者可以进行更多太阳观测的科研互动。

    未来随着明安图米波-十米波射电日像仪、行星际闪烁望远镜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成,中国“草原天眼”的射电观测范围将从距太阳表面70万公里扩大到700万公里,与“帕克”太阳探测器的观测范围实现交叉重叠。

    颜毅华说,“帕克”太阳探测器的科学任务之一是研究太阳风是如何加速离开日冕进入太空的,而中国即将建设的行星际闪烁望远镜就是用来探测行星际太阳风三维空间结构的,且建成后将成为国际上灵敏度最高、性能最优的行星际闪烁专用望远镜。“无论从观测范围,还是从具体的科学任务,中国‘草原天眼’都将与‘帕克’太阳探测器之间形成科研互动,双方的观测数据可以实现同时分析、双向印证、互相补充。”

    事实上,MUSER每年都吸引着大批来自美国、欧盟、俄罗斯的专家前来交流学习,并与多个国家的设备开展了一系列联合太阳射电观测研究活动。

    颜毅华说,MUSER参与国际上的太阳观测合作,主要是提供地面观测数据,与其他国家的观测数据和卫星观测数据进行比对。“草原天眼”从开始观测至今,在太阳活动周的谷年前后,共获得了85个太阳活动事件的观测,收集到300T的数据,这些数据经过处理后将陆续公开,与全球共享。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