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维学院学费:17600美金
四维学院官网: 暂无官网
学校性质:暂无
创办时间:1992年
世界排名:暂无
学校人数:2574人
65分 托福要求(分)
暂无 雅思要求(分)
暂无 SAT要求(分)
录取率 76%
货币兑换流程
微信搜索“联合货币”
关注公众号
点击“外币兑换”
使用手机登录
填写订单信息
填写补充信息
支付-下单完成
到店取钞
四维学院是美国一所医疗护理职业培训机构,于1992年建校。四维学院旨在向学生提供有关护理和健康学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并帮助学生在今后的岗位上展示自己在护理和健康学方面的技能。
学校设有很多针对性专业,其中包括:高职护理、牙医助理、药剂师、医学助理、医疗帐单和编码、按摩疗法和继续教育心肺复苏术等。这些专业专门针对医疗保健,重点在于技术技能的掌握研究,对于刚刚入门级的同学是非常有必要学习的,四维学院已经被选为圣贝纳迪诺市年度就业和培训机构,以及圣贝纳迪诺市私营工业理事会年度杰出学校。四维学院已经通过国家认证局的鉴定成为一所健康教育院校,同时通过美国国务院和加利福尼亚州民营继续教育局和职业教育局认证。此外,四维学院的职业护理计划也都通过了职业护理局的认证。
郑州第一附属医学院做四维可以让老公在旁边看吗?
你好,一般做四维的时候,男士是不可以进去的,具体的也是要看医院的规定的,让老公陪着去也是可以的。
遵义医学院做四维彩超要多少钱
妇产医院有四维彩超技术,去那儿,不会很贵的。
桂林附大妇产医院和118医学院附属医院第二附属医院和第一人民医院那个做四维彩超多少钱便宜啊
我就住附大医院附近,上班都经过那医院的,8层楼看起来还可以的,四维的话没去做过。
四维星软装学院怎么样?
四维星软装学院教的不错可以解烂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四维,大力,英领哪家汽修学院比较好?
大力的顺玲带汽车委员会就好比较好,我觉得还都不错。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莆田学院构建“四维同育”模式 推动精准扶贫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链条
莆田学院管理学院坚持立德树人,遵循 “认知、认同、养成、坚守”的实践逻辑,积极挖掘精准扶贫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积极因素,着力构建“四维同育”模式, 以理论宣讲锻造知识链、以文化品牌创新活动链、以网络平台延伸环境链、以实践锻炼充实行动链,扎实推动精准扶贫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链条。从知识根基、文化氛围、网络环境和实践检验四个维度入手,引导学生深入基层、深入农村,与党和国家重大决策部署同频共振、同向同行,增强社会责任,坚定理想信念。
以理论宣讲锻造知识链
管理学院积极发挥“知识密集”优势,提升扶贫工作站位。鼓励青年学生主动走近田间地头“接地气”,加强对农村经济发展前瞻性和战略性重大课题的研究,积极投身精准扶贫政策宣讲和课题研究工作。组织青年学生定期在涵江区、秀屿区、仙游县等地进行精准扶贫主题宣讲。由大学生担任宣讲员,将课堂直接搬到老百姓宅院门口及田间地头,为村民宣讲扶贫政策,普及扶贫知识,深化村民对精准扶贫的认识。
在理论宣讲过程中,大学生还与老党员、村干部、扶贫干部等,围绕艰苦奋斗精神,扶贫攻坚工作,红色精神传承,国情、省情和民情教育等话题进行深入交流。通过理论宣讲,学生巩固了扶贫基础知识,升华了对精准扶贫的理性认识。
组织师生赴莆田市湄洲岛开展扶贫政策宣传 福建省教育厅供图
以文化品牌创新活动链
据了解,从2017年起,学院通过点对点方式在各县区全面开展文化扶贫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活动,包括支持莆田市贫困地区改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支持贫困地区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等。其中,管理学院将秀屿区蚶山书院作为长期志愿服务的基地,发挥文化优势,宣传孝亲文化、家风家训文化,成效显著, 蚶山书院也被评为福建省第四批社会实践示范基地。
管理学院以“追逐 中国足球梦,推动小学足球情”为目的,深入了解莆田小学足球文化,以当下全民足球热为契机,发动大学生青春力量,开设足球训练夏令营,打造七步小学校园足球特色文化。
以网络平台延伸环境链
录制“微党课”,释放信仰能量。管理学院院长徐国喜录制“微党课”视频及公开课 《增强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深入推进十九大、精神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阐释和网络传播,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征集“微心声”,强化自我教育。学院收集学生关于精准扶贫的心得体会,让青年学生在网络上发声,展示青年学生在扶贫政策、扶贫实践等方面的感悟,多渠道传播青年学生的向上心声。
制作“微画册”,助力旅游扶贫。管理学院组织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访问村民、查阅史料典籍、实地勘察古建筑,并制作宣传画册,建立在线旅游平台,积极协助乡村旅游文化规划与开发。
开展“微创业”,打造 “高校+互联网+农户特色”产业链。管理学院引导学生通过募集善款、网上招募志愿者等形式,开展 “南日岛海鲜互联网+行动”,帮助困难群众打开销售渠道;借助网络文化工作室,协助莆田市农业局、东南网运营专项栏目开展系列扶贫报道,并在管理学院网络平台开设政策宣传、案例展示、服务热线等栏目,将线下和线上的工作统一起来。
组织师生赴莆田市南日岛开展扶贫调研福建省教育厅供图
以实践锻炼充实行动链
莆田学院管理学院深入开展“情满莆阳,精准扶贫”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引导大学生走进社会、投身实践。受莆田市扶贫办委托, 从2017年7月开始,管理学院院长徐国喜、书记林炳荣亲自带队,由教授、博士及学生党员等共计25人组成扶贫调研实践队,在莆田市7县区13个乡镇开展长达10天的2016-2017年扶贫开发工作成效中期评估。 评估组通过抽样调查、实地调查及座谈访谈,对各县区贫困人口识别准确率、贫困人口退出准确率和到村到户帮扶工作群众满意度进行评估。
扶贫调研实践队围绕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核实建档立卡贫困户基本情况,完善精准扶贫档案,吸取各乡镇先进扶贫工作经验的同时,也寻找扶贫工作中存在 的不足。通过调查了解莆田市贫困人口识别准确率、贫困人口脱贫率等数据,使莆田市精准扶贫档案更加完备,精准帮扶工作更加有效。通过实地调研、走访和交流,深入基层农村的大学生们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了精准扶贫的重要意义。
莆田学院管理学院以深入农村实地调研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着力点,让青年学生参与精准扶贫,通过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养成理性思考与辩证看待的习惯,不仅丰富了教育形式,也拓宽了教育路径,有效引导青年学生理性思考、知行合一,培养青年学生责任意识、家国情怀。
“四维驱动”资助育人——东北师范大学探索高校发展型资助育人体系
当前,我国脱贫攻坚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数以亿计的绝对贫困人口已基本实现全面脱贫。面向未来,如何不断消除相对贫困、实现人民共同富裕,仍是我们长期面临的重大问题。在此背景下,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也应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加快转型发展步伐,逐步实现从“保障型”资助向“发展型”资助转变,不断提高资助育人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所谓发展型资助,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在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经济困境的同时,将时代要求、国家需要与学生个性化的成长成才需求相结合,通过多元化的资助内容与多样化的资助形式,更好地助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近年来,东北师范大学立足新时代高校资助育人新情况新任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引领,把“扶困”与“扶智”“扶志”更好地结合起来,更加注重精准资助,不断完善一体化育人机制,积极构建高校发展型资助育人体系,充分发挥资助育人工作对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推动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作用。
更加注重立德树人的理念引领
自2007年国家新资助体系实施以来,我国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形成了助困、奖优、引导相结合的体系框架,基本实现了“不让一个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庄严承诺,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学生资助发展道路。加强和改善精准资助育人,加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力素养培育力度,着力培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立自强、诚实守信、知恩感恩、勇于担当的良好品质,形成“解困—育人—成才—回馈”的良性循环,并切实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穿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全过程。
为充分发挥高校学生资助的育人功能,满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长远的深层发展需求,早在2006年,东北师范大学就率先提出物质支持与素质支持并举的“双线资助”模式。“物质支持”旨在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物质帮助,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这是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根本所在;“素质支持”旨在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将思想教育贯穿在奖、贷、助、补、勤、减、免等各个环节,有效引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高校学生资助的终极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东北师范大学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双线资助”模式基础上,不断探索创新,推动构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旨归,以国家和学生需求为导向,多维共进、多措并举的“四维驱动”资助育人新模式。这一模式以精准资助为“根”,以素质资助为“干”,以人文资助为“枝”,以信仰资助为“果”,有效解决了资助育人工作中长期存在的“两张皮”现象,有力促进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面成长成才。
更加注重“扶困”与“扶智”“扶志”的内容拓展
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面发展,是高校资助工作根本性的价值旨归。我国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为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够充分享有公平的受教育机会,通过强调物质帮扶的首要作用,已基本实现了不让一个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总体目标。然而,如何在进一步加大物质帮扶的基础上,有效解决极少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存在的“等靠要”思想,确保国家资助经费真正花在刀刃上、进到人心里、转化为现实的育人成效,是摆在新时代高校资助育人工作者面前的突出问题和现实难题。“扶贫必扶智”,要“让贫困地区每一个孩子都能接受良好教育,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为社会有用之才”。为此,就需要把“扶困”与“扶智”“扶志”结合起来,在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解困的同时,更加注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人格养成、素质培育、精神追求,不断丰富和完善资助育人的内容体系。
推动“扶困”与“扶志”相统一。“扶志”旨在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撑,通过培育其健康心理与健全人格,点燃学生自立自强、拼搏奋斗的激情和热情。近年来,东北师范大学坚持“扶困”与“扶志”相统一,着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需求,通过思想引导、人格养成、情感激励等多样化支持形式,开展立体式、个性化帮扶,不断给予其积极乐观、奋发有为的精神动力和情感力量,充分调动其自我发展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学校努力将“书院制”引入到资助育人体系中,积极搭建“励志书院”平台,并开设意识觉醒、案例示范、共同成长等系统性励志课程,选树励志典型,进而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补精神的“钙”,解决“志短”的问题。
注重“扶困”与“扶智”相结合。“扶智”就是要通过丰富的育人项目和活动,全面提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综合能力。多年来,东北师范大学坚持“扶困”与“扶智”有机融合,积极推动学生资助工作从“输血”向“造血”、从“授鱼”向“授渔”转变。着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能力拓展,学校探索搭建“就业齐飞”平台,开展“援飞助翔”求职援助活动,为家庭经济困难的毕业年级学生提供求职正装、求职路途补助等实物资助,并针对就业能力不强、求职技能偏弱、岗位信息缺乏等各类就业困难,通过专题讲座、线上辅导等方式,提供求职面试技巧、简历制作技巧等针对性指导,以切实增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发展能力。
更加注重精准资助的方法举措
实践表明,切实做好新时代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关键在精准,难点也在精准。如何按照国家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战略要求,对症下药、靶向治疗,是构建发展型资助育人体系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为此,就需要紧紧抓住人员精准识别、资源精准配置、对策精准实施3个关键环节,探索构建以精准资助为指向的全过程、全链条的方法体系。
提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认定水平。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科学识别与精准认定,是做好资助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只有认定精准,才能精准施测、靶向发力。为此,东北师范大学在2007年就自主研发构建了“信息采集—量化测评—民主评议—实地走访”的“四段一体”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体系,引领了全国高校精准认定的发展方向。2017年,学校在原有二维“量化测评模型”基础上,采用人工智能技术,进一步研发出了三维“智能动态认定模型”,实现了家庭经济困难程度由传统的人工排序向智能化认定的转变。
按需分配丰富多样的资助资源。精准配置资源是实现精准资助的重要环节。为精准把握学生的资助需求,避免学生资助工作在资源分配上存在例如对不同区域、不同院系、不同专业学生的资助标准缺少精细化、差异化的制度设计,资助经费发放的时间和力度与学生的现实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误差和错位等精准性不足的问题,东北师范大学建立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上学成本测算机制。依据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相关理论,综合考虑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学杂费用标准、基本学习生活成本和长远发展需求等因素,研究构建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需求测评模型,形成针对不同困难程度、不同年级专业学生而设立的多个资助等级,确保更准确地满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差异化的资助需求。此外,学校高度关注资助经费发放节点与使用效益,注重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需要的时刻发放、紧迫的地方发力,切实解决资助标准与资金发放的精准性问题。
精准实施多元化资助育人对策。精准资助并非单纯的物质资助,更要在育人策略的实施上体现精准要求,有针对性地根据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进行教育和引导。围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价值观塑造、道德品格养成、发展能力提升、精神状态培育等,东北师范大学通过教育引导、实践体验、项目激励等多种方式,切实满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成长成才需求。学校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方向,实施“九个一工程”,即:记录一次勤工助学经历、参加一个志愿服务组织、撰写一份职业生涯规划书、参加一系列职业技能培训、参与一系列素质拓展训练、观看一系列高水平艺术展演、承担一项科研实践项目、参加一次红色体验活动、参加一次国际化大都市调研考察。多元化资助育人形式有效推动了学生资助工作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的转变。
更加注重一体化育人的机制建设
新时代构建发展型资助育人体系,还需构建完善涵盖“内”“外”两个维度的一体化运行、专业化运作的体制机制。为此,就需要着力加强高校资助育人系统内部要素、资源、手段的有机整合,实现协同发力;着力推动高校资助育人同国家扶贫攻坚战略、社会扶贫攻坚资源的和合共生,实现同向同行。
加强高校资助育人体系内部协同机制建设。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具有内容多、难度高、任务重、系统性强等特点,要想取得育人实效必须加强内部协同,推动各育人力量、各育人环节协同发力。在育人队伍上,东北师范大学在2006年就成立了独立的、正处级建制的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将学生资助从一般性学生工作中独立设置、细分职能,并在每个学院配备资助专员,显著提高了学生资助质量和效率。在育人资源上,东北师范大学积极打造“UGEM结对助学计划”,努力推动学校、政府部门、企业、媒体四方协同联动,并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配备助学导师,提供贯穿4年的职业生涯发展指导和实习、实践机会,从而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统筹推进高校资助育人与其他育人的有效联动。当前,我国高校立德树人工作已初步形成了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的“十大育人体系”。这些体系之间既各有侧重,又密切联系,迫切需要相互联动、同向同行、协同发力。因此,东北师范大学积极推进资助工作与思想教育、就业创业等协调互动、齐头并进,探索构建“大资助”“大思政”育人格局。推动资助育人与实践育人相结合,每年组织开展“红色体验行”“祖国建设成就体验行”,引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接受红色文化洗礼,唤醒他们对党和国家的情感归属和认同。推动资助育人与组织育人相结合,在勤工助学服务团等组织成立临时党支部,引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激发他们的荣誉感和使命感。
(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东北师范大学]主任 马晓燕)
河南财政金融学院“四维并举”开展教职工疫情防控
大河网讯 2月7日,记者从河南财政金融学院获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该校高度重视,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根据校党委和疫情防控指挥部要求,“四维并举”开展教职工疫情防控工作。
稳准施策
学校思想上高度重视,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提出了教职工疫情防控“讲政治认识要深、讲科学步子要稳、讲方法施策要准”的工作原则、方法和目标。
组织工作小组,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借助微信、短信、信箱、电话,居家开展教职工疫情防控工作。及时向教职工传达中央、省委的精神和学校工作要求,转发省教育厅《致全省师生的一封信》;全员普查教职工前往主要疫区、当前是否在郑以及身体健康异常等相关情况。
全员普查
借助档案查,查阅全部教职工档案,统计湖北籍、武汉籍人数。设计表格查,掌握了1月10日以来前往湖北省及省内主要疫区教职工行踪的时间、地点、健康状况等相关信息。发动全校查,各部门密切配合,了解不在郑教职工的居住地方、计划返郑时间等有关情况。全面掌握详细信息,利于稳准施策、取得工作实效。
畅通信息
在全员普查基础上,结合全校各部门每天动态报告,按照省教育厅要求,1月30日以来,学校每天下午5点前填写《近期高校教职工新型冠状病防控有关信息筛查统计表》,及时上报学校疫情防控动态情况。
同时,根据学校属地白沙镇政府、龙子湖街道办事处安排,及时报告前往主要疫区人员专项普查结果。做到上级部门、属地政府、学校各单位、教职工之间,信息畅通、情况可控、处置主动。
根据普查情况,要求校内各单位密切关注教职工尤其是曾经前往主要疫区、目前尚未回到郑州的教职工身体健康情况,一旦发现有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等异常情况,及时按照程序上报。
建立档案
设计制作《河南财政金融学院教职工疫情防控信息登记表》,要求全体教职工对照表格栏目及填写要求,如实填写相关信息,每人一表,建立疫情防控档案,做到人员全覆盖、信息全准确、跟踪无死角。档案汇总了普查的个人信息,提醒部门负责人关注信息变化,记录特殊情况处置过程,增强疫情防控的责任感、紧迫感。
保定理工学院赵旭团队荣获第五届西浦全国大学教学创新大赛三等奖
鲜花送赵旭学院领导迎接赵旭凯旋颁奖现场赵旭团队获全国大赛三等奖
鲜花送功臣,掌声祝凯旋。8月2日下午,当赵旭团走下车,迎接他的学院领导将一捧鲜花送给了他,祝贺他为学院争得了荣誉。
8月1日,第五届西浦全国大学教学创新大赛决赛在苏州西交利物浦大学举行,保定理工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赵旭团队(团队成员:赵旭、宋哲、马晶、黄卓、郑楠)荣获三等奖,这是该校教师团队首次获得全国性大赛。
据悉,第五届西浦全国大学教学创新大赛于2019年5月17日拉开帷幕。来自复旦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化工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南京航天航空大学、苏州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吉林大学等217组454名教师报名参与。经过第一轮的资料初审、大众评审,有18个省份33个城市56所高校的121组选手进行入第二轮的实地调研、专家函评等阶段,其中河北省有17组,经过第三轮激烈的竞争,最终赵旭团队脱颖而出闯入全国前20名进入总决赛。作为河北省唯一一所进入决赛的院校,与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吉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大连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17所公办院校和黄河科技、西安欧亚学院2所民办院校教师同台竞技,决赛根据20组选手决赛现场展示和答疑互动,结合大众评审、函评成绩及实地调研的反馈,经过8位评委公平公正的讨论后得出最终成绩。
比赛中,赵旭老师作为20组选手中最后一位登场,面带微笑,淡定从容,笑称自己“压轴”出场,以《基于“布鲁斯对应教学模式”背景下的“四维双混一体”经济法课程教学创新》为题作参赛展示。在评委提问环节,来自西交利物浦大学的于昊评委不吝赞誉:“谢谢您的压轴,您的声音非常有磁性,我想学生一定很喜欢,您的微课让我感觉到像撒贝宁的《今日说法》,我非常有感触的是您通过qq和微信帮助学生解决那么多的纠纷,给您点赞!”
据了解,西浦全国大学教学创新大赛(XJTLU National University Teaching Innovation Award)素以组织严谨、竞争激烈著称,在全国高校中有较高的美誉度,2019年该大赛被中国教育学会列为46个全国性教学大赛之一。本次决赛中有线上线下近20000人次教师及教育爱好者观摩并参与互动。
大赛由西交利物浦大学主办,领导与教育前沿院承办,澳门同济慈善会北京办事处、北京险峰公益基金会支持,旨在发现并奖励一批将“以学生为中心”作为教学理念的高等院校的老师,传播“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改革上的创新举措。
通过帮助教师梳理个人教学创新思考、提供多重展示的机会,为教育创新者构建分享、交流、学习、成长、共创未来的平台,推动中国高等教育改革。据悉,第六届西浦全国大赛将于8月1日至11月29日开启报名通道。详情请关注大赛微信号XJTLU_ILEAD。
文图:刘晓霞 黄卓 吕梦桃
乐山师范学院与井研县召开省级综改项目推进会
7月14日,乐山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陈立志带领党委宣传部和设计学院一行前往井研县,与井研县政协共同召开“传统文化育人体系建设改革试点”省级综改项目推进会。县政协主席杜宏、副主席王纯兰,副县长彭波,学校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佘万斌、副部长苏炳均,设计学院院长李银斌、总支书记杨虹、副院长何川等参加了会议。会议由王纯兰主持。
推进会前,陈立志、杜宏一行前往研城小学参观考察了“井研农民画传承基地”,了解井研农民画的传习情况。在县政协书画院,设计学院李银斌、何川、颜伟娜、于四维等老师与县政协书画院院士饶绍清、聂朝政、饶艺进行了现场创作和画艺交流,共同探讨“井研农民画”的主题选取、构图思路与绘画技法。
推进会上,佘万斌汇报了“传统文化育人体系建设改革试点”省级综改项目与“‘农民画’画艺人才能力素质提升”研究课题上半年的进展情况。他说,自去年9月学校成功立项省级综改项目以来,校地双方迅速结成友好合作关系,建立协商共推机制,全面推进综改项目与研究课题实施。尤其是今年上半年,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困难,校地双方精诚合作,按计划、有质量地推进了8项具体工作;夯基础、抓机遇,积极申报了3个新项目;聚成果、重宣传,努力扩大了项目的社会影响;讲效益、倡节约,规范合理使用项目经费,圆满完成了上半年主要工作任务。他还就校地双方第三季度及下半年需重点完成的六大任务提出了具体建议,重点围绕“井研农民画传承传习”“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育人”建机制、深研究、出精品、重应用、广宣传,确保项目与课题按计划扎实开展。
王纯兰就上半年校地双方合作工作情况进行了补充,对“井研农民画的理论化、流派化与产业化”社科课题2020年研究任务进行了分解,明确了责任人和完成时间。
彭波介绍了井研县经济社会、教育文化发展情况,并对校地合作共推“井研农民画传承与推广”、打造井研农民画这块文化金字招牌给予了充分肯定,并表示将全力支持校地合作项目与课题开展。
杜宏在讲话中希望要把项目与课题放到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打造“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大战略中思考谋划;要突出井研农民画的独特地域特色,打造具有鲜明井研个性的乡土文化品牌;要聚焦优秀地方文化传承,把高校资源和基础教育资源有机结合起来,着力培养有家国情怀的年轻一代;要把井研农民画的提升和竹园镇红色基地的建设有机融合起来,以“井研农民画”助推乡村文化振兴。
陈立志充分肯定了抗疫背景下省级综改项目上半年推进成效,对进一步做好省级综改项目与研究课题提出四点要求:一是要将计划性和务实性相结合,做到有计划扎实推进;二是要将地方文化与高校育人相结合,实现校地人才培养互联、课堂互动、资源互补;三是要将深入性与特色性相结合,实现高校文化育人、地方文化传承、基层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多方共赢;四是要将推广性和成果化相结合,要持续不断总结提炼项目成果,着力创作打造一批“井研农民画”精品佳作、理论创新成果、文化育人成果与实践应用产品。
来源:乐山师范学院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