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网络概念学校

创新网络概念学校学费:

创新网络概念学校官网: 暂无官网

学校性质:暂无

创办时间:不详

世界排名:暂无

学校人数:暂无

暂无 托福要求(分)

暂无 雅思要求(分)

暂无 SAT要求(分)

录取率 1%

货币兑换流程

1

微信搜索“联合货币”

2

关注公众号

3

点击“外币兑换”

4

使用手机登录

5

填写订单信息

6

填写补充信息

7

支付-下单完成

8

到店取钞

【简介】 创新网络概念学校

创新网络概念学校 未找到该校官网,

【专业】 创新网络概念学校

  • 创新网络概念学校相关问题

    创新中国网络课答案

    在网上问答案是一个不好的习惯,
    我只能说你这样成绩是不会提高的,
    另外也没动力,
    自己想想有什么让你有动力的事,
    不管是为自己还是为了自己喜欢的人!
    不要求答案,
    自己做最好。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查看全部
  • 网络化创新模式的竞争包括以下哪几个方面

    区域创新系统是指在一定的地理范围内,经常地、密切地与区域企业的创新投入相互作用的创新网络和制度的行政性支撑安排。区域创新系统的概念主要来源于创新系统和区域科学的研究成果。创新系统文献将创新概念化为一个进化的和社会的过程,认为技术创新是许多行为主体的相互激励和影响的产物,并受到来自公司内外部的许多因素的作用,这反映了对技术创新过程的认识已从单个企业及内部向多个行为主体及网络化过程的转变。
    系统类型
    由于现实经济中区域发展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许多学者基于社会学和制度学的视角对区域创新系统进行了分类研究。本文依据治理结构、社会根植性、创新主体、创新环境以及主体互动程度等将区域创新系统区分为以下三个类型。
    地域根植性区域创新网络、区域网络化创新系统和区域化国家创新系统。
    1、地域根植性的区域创新系统。该类区域创新系统是一种专业化产业区的中小企业网络,以"第三意大利"的伊米莉亚·罗马涅(Emilia-Romagna)地区为典型。公司把他们的创新活动主要建立在本地的及企业间联系的学习过程中,技术转移活动基本在当地进行。经济社会学家格兰诺维特(Granovetter)将其描述为地域性的根植于特定地区的创新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中小企业之间以及与各类公共服务部门之间形成了以网络为基础的创新,并支持和促进区域范围内适合的技术和组织学习。
    2、区域性的创新系统网络。区域网络化创新系统被认为是理想的区域创新系统,出现在德国、澳大利亚和北欧国家,大多为国家政策促进创新能力和合作所导致的结果。在这种类型中,公司和组织不仅同样是根植于特定的一个区域地点,以本地的、互动的学习为特征,而且通过有意加强该地区公共机构的基础设施来提供知识和增强本地企业的竞争优势。例如,通过建立一个更强大、更发达角色的区域性研发机构、职业培训机构及其他民间团体参与企业的创新过程,系统在涉及公私合作方面因此更加具有计划性。这不仅增加了区域的集体创新能力,也有利于抵消区域企业集群中的技术锁定现象。
    3、区域化的国家创新系统。这种类型与前面两种并不相同,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产业和组织基础的部分是地结合国家或国际创新系统的,比如创新活动主要发生在和区域外部主体之间的合作。因此,外部主体和关系在系统中发挥更大地作用。第二,以正式的科学知识交流为基础,组织间的合作与线性模型更为一致。在这种系统中,合作更可能产生在那些有着相同职业或教育背景的人群中,这种相似性的背景通过"知识交流"有利于知识的循环和分享。因此,合作交流可能是跨区域的甚至是跨国界的。

    查看全部
  • 关于网络创新的作文

    几年来,我们看到了我们伟大的祖国的科技事业的迅猛发展,这让我为我是个中国人而感到无比的自豪。记得很久以前,手机的用途几乎只有一个,那就是打电话,可是前几年,手机有了很大的改变,不仅外观漂亮多了,而且用途也多了,可以用手机拍照、开会、上网、发短信息等等一系列的事情,这让我们的生活更为方便,也让我更加领会到了科技的力量,不过,我只是个初出茅庐的学生,对“科技”二字的内容还知之有限,我无法用一些很深奥的理论来阐述科技的玄奇,也无法对各位走上工作岗位的长辈们承诺我所能实现的科技蓝图。但我愿意用一个学生的角度来畅想科技与未来。
    从基因工程“让人活到一千岁”的梦想,到纳米技术“包你穿衣不用洗”的诺言;从人工智能“送你一只可爱机器狗”的温馨,到转基因技术“让老鼠长出人耳朵”的奇观。不断有新的科技在诞生,每一个新科技的发现都会让人们欣喜若狂,因为,这些新科技正在逐步地改善我们的生活,让我们更加了解自己。就近期而言,中国首先完成了非典病毒全基因组测序,非典现在是全球公认的危害性最大的疾病,可是为什么别的国家不能首先完成,而我们国家就偏偏完成了呢?很简单,这说明了我们国家不比别人落后,不比别人差,回头看看我们祖国的过去,从曾经一个刚刚起步的改革开放的国家到现在的拥有领先的科技水平的大国,我们的祖国经历了多少的风风雨雨,多少的困难与坎坷,但是我们的祖国还是挺过来了,因为我们的祖国坚信——科技不仅改变命运,还可改变未来。
    对于我们这一代人,对社会的普遍感觉是竞争意识强了,学习劲头足了。科普知识是我们关注的焦点,爱因斯坦、霍金、比尔·盖茨是我们心目中的明星,计算机科学、现代物理和化学动态更是无时不牵动着我们。我们已经明白科技的重要性,也知道了科技的普遍性。
    虽然科技创造新生活的前景引人遐思,令人神往。但是归根结底是要靠我们共同的努力实现的。作为祖国未来建设的中坚,我们这一代年轻人肩上的担子的确不轻,新的机遇总是伴着风险与挑战,但是,我们不会轻易地说放弃,我们用我们的青春向前辈们发誓:决不辜负前辈们对我们的希望。
    回望文明的历程,是科技之光扫荡了人类历史上蒙昧的黑暗,是科学之火点燃了人类心灵中的熊熊的希望;科技支撑了文明,科技创造着未来,而未来在我们手中。让我们成为知识的探索者,让我们在未知的道路上漫游,让我用我们的创造力将我们居住的世界变得更美好。

    查看全部
  • 创新过程,第五代:系统集成与网络化模型的概念

    办公自动化(简称为OA-Office Automation)兴起于二十世纪70年代,在80年代至90年代得到了飞速发展。办公自动化就是计算机、通讯技术、系统科学及行为科学应用在传统的数据处理技术难以处理的数据庞大,包括非数值型信息的办公事务处理的一项综合技术。其目的是利用现有的技术,寻求各种信息产生、储存和检索的途径,从而有效地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提高工作效率,辅助决策,以取得更好的效果,达到既定的目标。
      工业控制自动化技术是一种运用控制理论、仪器仪表、计算机和其它信息技术,对工业生产过程实现检测、控制、优化、调度、管理和决策,达到增加产量、提高质量、降低消耗、确保安全等目的的综合性技术,主要包括工业自动化软件、硬件和系统三大部分。

      工业控制自动化技术是一种运用控制理论、仪器仪表、计算机和其它信息技术,对工业生产过程实现检测、控制、优化、调度、管理和决策,达到增加产量、提高质量、降低消耗、确保安全等目的的综合性技术,主要包括工业自动化软件、硬件和系统三大部分。工业控制自动化技术作为20世纪现代制造领域中最重要的技术之一,主要解决生产效率与一致性问题。虽然自动化系统本身并不直接创造效益,但它对企业生产过程有明显的提升作用。

      我国工业控制自动化的发展道路,大多是在引进成套设备的同时进行消化吸收,然后进行二次开发和应用。目前我国工业控制自动化技术、产业和应用都有了很大的发展,我国工业计算机系统行业已经形成。目前,工业控制自动化技术正在向智能化、网络化和集成化方向发展。

      一、 以工业PC为基础的低成本工业控制自动化将成为主流

      众所周知,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西方国家就依靠技术进步(即新设备、新工艺以及计算机应用)开始对传统工业进行改造,使工业得到飞速发展。20世纪末世界上最大的变化就是全球市场的形成。全球市场导致竞争空前激烈,促使企业必须加快新产品投放市场时间(Time to Market)、改善质量(Quality)、降低成本(Cost)以及完善服务体系(Service),这就是企业的T.Q.C.S.。虽然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CIMS)结合信息集成和系统集成,追求更完善的T.Q.C.S.,使企业实现“在正确的时间,将正确的信息以正确的方式传给正确的人,以便作出正确的决策”,即“五个正确”。然而这种自动化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是一种高投资、高效益同时是高风险的发展模式,很难为大多数中小企业所采用。在我国,中小型企业以及准大型企业走的还是低成本工业控制自动化的道路。

      工业控制自动化主要包含三个层次,从下往上依次是基础自动化、过程自动化和管理自动化,其核心是基础自动化和过程自动化。

      传统的自动化系统,基础自动化部分基本被PLC和DCS所垄断,过程自动化和管理自动化部分主要是由各种进口的过程计算机或小型机组成,其硬件、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价格之高令众多企业望而却步。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PC-based的工业计算机(简称工业PC)的发展,以工业PC、I/O装置、监控装置、控制网络组成的PC-based的自动化系统得到了迅速普及,成为实现低成本工业自动化的重要途径。我国重庆钢铁公司这样的大企业的几乎全部大型加热炉,也拆除了原来DCS或单回路数字式调节器,而改用工业PC来组成控制系统,并采用模糊控制算法,获得了良好效果。

      由于基于PC的控制器被证明可以像PLC一样可靠,并且被操作和维护人员接受,所以,一个接一个的制造商至少在部分生产中正在采用PC控制方案。基于PC的控制系统易于安装和使用,有高级的诊断功能,为系统集成商提供了更灵活的选择,从长远角度看,PC控制系统维护成本低。由于可编程控制器(PLC)受PC控制的威胁最大,所以PLC供应商对PC的应用感到很不安。事实上,他们现在也加入到了PC控制“浪潮”中。

      近年来,工业PC在我国得到了异常迅速的发展。从世界范围来看,工业PC主要包含两种类型:IPC工控机和CompactPCI工控机以及它们的变形机,如AT96总线工控机等。由于基础自动化和过程自动化对工业PC的运行稳定性、热插拔和冗余配置要求很高,现有的IPC已经不能完全满足要求,将逐渐退出该领域,取而代之的将是 CompactPCI-based工控机,而IPC将占据管理自动化层。国家于2001年设立了“以工业控制计算机为基础的开放式控制系统产业化”工业自动化重大专项,目标就是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PC-based控制系统,在3(5年内,占领30%(50%的国内市场,并实现产业化。

      几年前,当“软PLC”出现时,业界曾认为工业PC将会取代PLC。然而,时至今日工业PC并没有代替PLC,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系统集成原因;另一个是软件操作系统Windows NT的原因。一个成功的PC-based控制系统要具备两点:一是所有工作要由一个平台上的软件完成;二是向客户提供所需要的所有东西。可以预见,工业PC与PLC的竞争将主要在高端应用上,其数据复杂且设备集成度高。工业PC不可能与低价的微型PLC竞争,这也是PLC市场增长最快的一部分。从发展趋势看,控制系统的将来很可能存在于工业PC 和 PLC之间,这些融合的迹象已经出现。

      和PLC一样,工业PC市场在过去的两年里保持平稳。与PLC相比,工业PC软件很便宜。据Frost & Sullivan公司估计,全世界每年7亿美元工业PC市场里,大约8500万美元为控制软件,一亿美元为操作系统。到2007年会翻一番,工业PC市场变得非常可观。

      二、 PLC在向微型化、网络化、PC化和开放性方向发展

      长期以来,PLC始终处于工业控制自动化领域的主战场,为各种各样的自动化控制设备提供非常可靠的控制方案,与DCS和工业PC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同时,PLC也承受着来自其它技术产品的冲击,尤其是工业PC所带来的冲击。

      目前,全世界PLC生产厂家约200家,生产300多种产品。国内PLC市场仍以国外产品为主,如Siemens、Modicon、A-B、OMRON、三菱、GE的产品。经过多年的发展,国内PLC生产厂家约有三十家,但都没有形成颇具规模的生产能力和名牌产品,可以说PLC在我国尚未形成制造产业化。在PLC应用方面,我国是很活跃的,应用的行业也很广。专家估计,2000年PLC的国内市场销量为15(20万套(其中进口占90%左右),约25(35亿元人民币,年增长率约为12%。预计到2005年全国PLC需求量将达到25万套左右,约35(45亿元人民币。

      PLC市场也反映了全世界制造业的状况,2000后大幅度下滑。但是,按照Automation Research Corp的预测,尽管全球经济下滑,PLC市场将会复苏,估计全球PLC市场在2000年为76亿美元,到2005年底将回到76亿美元,并继续略微增长。

      微型化、网络化、PC化和开放性是PLC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在基于PLC自动化的早期,PLC体积大而且价格昂贵。但在最近几年,微型PLC(小于32 I/O)已经出现,价格只有几百欧元。随着软PLC(Soft PLC)控制组态软件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安装有软PLC组态软件和PC-based控制的市场份额将逐步得到增长。

      当前,过程控制领域最大的发展趋势之一就是Ethernet技术的扩展,PLC也不例外。现在越来越多的PLC供应商开始提供Ethernet接口。可以相信,PLC将继续向开放式控制系统方向转移,尤其是基于工业PC的控制系统。

      三、 面向测控管一体化设计的DCS系统

      集散控制系统DCS(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问世于1975年,生产厂家主要集中在美、日、德等国。我国从70年代中后期起,首先由大型进口设备成套中引入国外的DCS,首批有化纤、乙烯、化肥等进口项目。当时,我国主要行业(如电力、石化、建材和冶金等)的DCS基本全部进口。80年代初期在引进、消化和吸收的同时,开始了研制国产化DCS的技术攻关。

      近10年,特别是“九五”以来,我国DCS系统研发和生产发展很快,崛起了一批优秀企业,如北京和利时公司、上海新华公司、浙大中控公司、浙江威盛公司、航天测控公司、电科院以及北京康拓集团等。这批企业研制生产的DCS系统,不仅品种数量大幅度增加,而且产品技术水平已经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在2001年全国应用的4426套DCS系统中,国产DCS系统为1486套,占35%。短短几年,国外DCS系统在我国一统天下的局面从此不再出现。这些专业化公司不仅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积累了发展的资本和技术,同时使得国外引进的DCS系统价格也大幅度下降,为我国自动化推广事业做出了贡献。与此同时,国产DCS系统的出口也在逐年增长。

      虽然国产DCS的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国外DCS产品在国内市场中占有率还较高,其中主要是Honeywell和横河公司的产品。我国DCS的市场年增长率约为20%,年市场额约为30(35亿元。由于近5年内DCS在石化行业大型自控装置中没有可替代产品,所以其市场增长率不会下降。据统计,到2005年,我国石化行业有1000多套装置需要应用DCS控制;电力系统每年新装1000多万千瓦发电机组,需要DCS实现监控;不少企业已使用DCS近15(20年,需要更新和改造。所以,今后5年内DCS作为自动化仪表行业主要产品的地位不会动摇。

      根据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公布的调查数据显示,2002年我国DCS市场状况如下:

      小型化、多样化、PC化和开放性是未来DCS发展的主要方向。目前小型DCS所占有的市场,已逐步与PLC、工业PC、FCS共享。今后小型DCS可能首先与这三种系统融合,而且“软DCS”技术将首先在小型DCS中得到发展。PC-based控制将更加广泛地应用于中小规模的过程控制,各DCS厂商也将纷纷推出基于工业PC的小型DCS系统。开放性的DCS系统将同时向上和向下双向延伸,使来自生产过程的现场数据在整个企业内部自由流动,实现信息技术与控制技术的无缝连接,向测控管一体化方向发展。

      四、 控制系统正在向现场总线(FCS)方向发展

      由于3C(Computer、Control、Communication)技术的发展,过程控制系统将由DCS发展到FCS(Fieldbus Control System)。FCS可以将PID控制彻底分散到现场设备(Field Device)中。基于现场总线的FCS又是全分散、全数字化、全开放和可互操作的新一代生产过程自动化系统,它将取代现场一对一的4(20mA模拟信号线,给传统的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体系结构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根据IEC61158的定义,现场总线是安装在制造或过程区域的现场装置与控制室内的自动控制装置之间的数字式、双向传输、多分支结构的通信网络。现场总线使测控设备具备了数字计算和数字通信能力,提高了信号的测量、传输和控制精度,提高了系统与设备的功能、性能。IEC/TC65的SC65C/WG6工作组于1984年开始致力于推出世界上单一的现场总线标准工作,走过了16年的艰难历程,于1993年推出了IEC61158-2,之后的标准制定就陷于混乱。2000年初公布的IEC61158现场总线国际标准子集有八种,分别为:

      类型1 IEC技术报告(FFH1);
      类型2 Control-NET(美国Rockwell公司支持);
      类型3 Profibus(德国Siemens公司支持);
      类型4 P-NET(丹麦Process Data公司支持);
      类型5 FFHSE(原FFH2)高速以太网(美国Fisher Rosemount公司支持);
      类型6 Swift-Net(美国波音公司支持);
      类型7 WorldFIP(法国Alsto公司支持);
      类型8 Interbus(美国Phoenix Contact公司支持)。

      除了IEC61158的8种现场总线外,IEC TC17B通过了三种总线标准:SDS(Smart Distributed System);ASI(Actuator Sensor Interface);Device NET。另外,ISO公布了ISO 11898 CAN标准。其中Device NET于2002年10月8日被中国批准为国家标准,并于2003年4月1日开始实施。

      目前在各种现场总线的竞争中,以Ethernet为代表的COTS(Commercial-Off-The-Shelf)通信技术正成为现场总线发展中新的亮点。其关注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1) 能否出现全世界统一的现场总线标准;
      (2) 现场总线系统能否全面取代现时风靡世界的DCS系统。

      采用现场总线技术构造低成本的现场总线控制系统,促进现场仪表的智能化、控制功能分散化、控制系统开放化,符合工业控制系统的技术发展趋势。国家在“九五”期间为了加快现场总线技术在我国的发展,重点放在智能化仪表和现场总线技术的开发和工程化上,补充和完善工艺设备、开发装置和测试装置,建立智能化仪表和开发自动化系统的生产基地,形成适度规模经济。2000年,“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新一代全分布式控制系统研究与开发”和“现场总线智能仪表研究开发”两个项目相继完成。这两个项目以及先期完成的“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的开发”项目,针对国际上已经出现的多种现场总线协议并存的局面,重点选择了HART协议和FF协议现场总线技术攻关。

      总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发展在经历了基地式气动仪表控制系统、电动单元组合式模拟仪表控制系统、集中式数字控制系统以及集散控制系统(DCS)后,将朝着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的方向发展。虽然以现场总线为基础的FCS发展很快,但FCS发展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如统一标准、仪表智能化等。另外,传统控制系统的维护和改造还需要DCS,因此FCS完全取代传统的DCS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同时DCS本身也在不断的发展与完善。可以肯定的是,结合DCS、工业以太网、先进控制等新技术的FCS将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工业以太网以及现场总线技术作为一种灵活、方便、可靠的数据传输方式,在工业现场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并将在控制领域中占有更加重要的地位。

      五、仪器仪表技术在向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微型化方向发展

      经过五十年的发展,我国仪器仪表工业已有相当基础,初步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的生产、科研、营销体系。现有各类仪器仪表企业6000余家,年销售额约1000亿元,成为亚洲除日本之外第二大仪器仪表生产国。据海关统计,除去随成套工程项目配套引进的仪器仪表不计,去年进口各类仪器仪表近60亿美元,约占我国仪器仪表工业总产值的50%。但目前我国仪器仪表行业产品大多属于中低档水平,随着国际上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微型化的产品逐渐成为主流,差距还将进一步加大。目前,我国高档、大型仪器设备大多依赖进口。中档产品以及许多关键零部件,国外产品占有我国市场60%以上的份额,而国产分析仪器占全球市场不到千分之二的份额。

      2001年3月,第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十五”计划纲要首次提出“把发展数控机床,仪器仪表和基础零部件放到重要位置,努力提高质量和技术水平”。2001年8月,国家计委把仪器仪表明确列为国民经济重要技术装备,国家经贸委制定并公布的仪器仪表行业 “十五”规划,确立了6项高技术产业化项目:

      1. 基于现场总线技术的全开放分散控制系统及智能仪表;
      2. 新型传感器;
      3. 智能化工业控制部件与执行机构;
      4. 环境与污染源监测仪器及自动监测系统;
      5. 城市污水处理利用成套工艺设备中的仪表自动化控制系统;
      6. 炼钢转炉煤气净化回转成套装置中的仪表自动化控制系统。

      根据仪器仪表行业的预测,“十五”期间我国仪器仪表市场大致是:2002年1628亿,2003年1790亿,2004年1969亿,2005年2165亿。五年间,平均年市场容量为1806亿(相当于220亿美元),其中工业自动化仪表和控制系统占41%、科学测试仪器占25%、医疗仪器占17%、其它占17%,平均年增长率将不会低于10%。

      今后仪器仪表技术的主要发展趋势:
      * 仪器仪表向智能化方向发展,产生智能仪器仪表;
      * 测控设备的PC化,虚拟仪器技术将迅速发展;
      * 仪器仪表网络化,产生网络仪器与远程测控系统。

      几点建议:
      * 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掌握核心技术。
      * 加强仪器仪表行业的系统集成能力。
      * 进一步拓展仪器仪表的应用领域。

      六、 数控技术向智能化、开放性、网络化、信息化发展

      从1952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制出第一台试验性数控系统,到现在已走过了51年的历程。近10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不同层次的开放式数控系统应运而生,发展很快。目前正朝着标准化开放体系结构的方向前进。就结构形式而言,当今世界上的数控系统大致可分为4种类型:

      1. 传统数控系统;
      2. “PC嵌入NC”结构的开放式数控系统;
      3. “NC嵌入PC”结构的开放式数控系统;
      4. SOFT型开放式数控系统。

      我国数控系统的开发与生产,通过“七五”引进、消化、吸收,“八五”攻关和“九五”产业化,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基本上掌握了关键技术,建立了数控开发、生产基地,培养了一批数控人才,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数控产业,也带动了机电控制与传动控制技术的发展。同时,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型数控系统经过这些年来的发展,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有了较大的提高,逐渐被用户认可。

      国外数控系统技术发展的总体发展趋势是:
      * 新一代数控系统向PC化和开放式体系结构方向发展;
      * 驱动装置向交流、数字化方向发展;
      * 增强通信功能,向网络化发展;
      * 数控系统在控制性能上向智能化发展。

      进入21世纪,人类社会将逐步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将成为科技和生产发展的资本与动力,而机床工业,作为机器制造业、工业以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装备部门,毫无疑问,其战略性重要地位、受重视程度,也将更加鲜明突出。

      近年来,我国数控机床一直保持两位数增长。2001年,我国机床工业产值已进入世界第5名,机床消费额在世界排名上升到第3位,达47.39亿美元,仅次于美国的53.67亿美元。2002年产值达260亿元,产量居世界第4。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机床数控化率还不高,目前生产产值数控化率还不到30%;消费值数控化率还不到50%,而发达国家大多在70%左右。由于国产数控机床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高档次的数控机床及配套部件只能靠进口,使我国机床的进口额呈逐年上升态势,2001年进口机床跃升至世界第2位,达24.0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7.3%。

      智能化、开放性、网络化、信息化成为未来数控系统和数控机床发展的主要趋势:
      * 向高速、高效、高精度、高可靠性方向发展;
      * 向模块化、智能化、柔性化、网络化和集成化方向发展;
      * 向PC-based化和开放性方向发展;
      * 出现新一代数控加工工艺与装备,机械加工向虚拟制造的方向发展。
      * 信息技术(IT)与机床的结合,机电一体化先进机床将得到发展。
      * 纳米技术将形成新发展潮流,并将有新的突破。
      * 节能环保机床将加速发展,占领广大市场。

      七、 工业控制网络将向有线和无线相结合方向发展

      自从1977年第一个民用网系统ARCnet投入运行以来,有线局域网以其广泛的适用性和技术价格方面的优势,获得了成功并得到了迅速发展。然而,在工业现场,一些工业环境禁止、限制使用电缆或很难使用电缆,有线局域网很难发挥作用,因此无线局域网技术得到了发展和应用。随着微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无线局域网技术将在工业控制网络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AN)技术可以非常便捷地以无线方式连接网络设备,人们可随时、随地、随意地访问网络资源,是现代数据通信系统发展的重要方向。无线局域网可以在不采用网络电缆线的情况下,提供以太网互联功能。在推动网络技术发展的同时,无线局域网也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无线网通信协议通常采用IEEE802.3和802.11。802.3用于点对点方式,802.11用于一点对多点方式。无线局域网可以在普通局域网基础上通过无线Hub、无线接入站(AP)、无线网桥、无线Modem及无线网卡等来实现,以无线网卡使用最为普遍。无线局域网的未来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安全性、移动漫游、网络管理以及与3G等其它移动通信系统之间的关系等问题上。

      在工业自动化领域,有成千上万的感应器,检测器,计算机,PLC,读卡器等设备,需要互相连接形成一个控制网络,通常这些设备提供的通信接口是RS-232或RS-485。无线局域网设备使用隔离型信号转换器,将工业设备的RS-232串口信号与无线局域网及以太网络信号相互转换,符合无线局域网IEEE 802.11b和以太网络IEEE 802.3标准,支持标准的TCP/IP网络通信协议,有效的扩展了工业设备的联网通信能力。

      计算机网络技术、无线技术以及智能传感器技术的结合,产生了“基于无线技术的网络化智能传感器”的全新概念。这种基于无线技术的网络化智能传感器使得工业现场的数据能够通过无线链路直接在网络上传输、发布和共享。无线局域网技术能够在工厂环境下,为各种智能现场设备、移动机器人以及各种自动化设备之间的通信提供高带宽的无线数据链路和灵活的网络拓扑结构,在一些特殊环境下有效地弥补了有线网络的不足,进一步完善了工业控制网络的通信性能。

      八、工业控制软件正向先进控制方向发展

      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诞生至今,工业控制软件已有20年的发展历史。工业控制软件作为一种应用软件,是随着PC机的兴起而不断发展的。工业控制软件主要包括人机界面软件(HMI),基于PC的控制软件以及生产管理软件等。目前,我国已开发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实时监控软件平台、先进控制软件、过程优化控制软件等成套应用软件,工程化、产品化有了一定突破,打破了国外同类应用软件的垄断格局。通过在化工、石化、造纸等行业的数百个企业(装置)中应用,促进了企业的技术改造,提高了生产过程控制水平和产品质量,为企业创造了明显的经济效益。2000年,“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大型骨干石化生产系统控制及计算机应用技术”通过了验收。

      作为工控软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内人机界面组态软件研制方面近几年取得了较大进展,软件和硬件相结合,为企业测、控、管一体化提供了比较完整的解决方案。在此基础上,工业控制软件将从人机界面和基本策略组态向先进控制方向发展。

      先进过程控制APC(Advanced Process Control)目前还没有严格而统一的定义。一般将基于数学模型而又必须用计算机来实现的控制算法,统称为先进过程控制策略。如:
      * 自适应控制;
      * 预测控制;
      * 鲁棒控制;
      * 智能控制(专家系统、模糊控制、神经网络)等。

      由于先进控制和优化软件可以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因此这些软件也身价倍增。国际上已经有几十家公司,推出了上百种先进控制和优化软件产品,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一个强大的流程工业应用软件产业。因此,开发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控制和优化软件,打破外国产品的垄断,替代进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未来,工业控制软件将继续向标准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开放性发展方向。

      结束语

      工业信息化是指在工业生产、管理、经营过程中,通过信息基础设施,在集成平台上,实现信息的采集、信息的传输、信息的处理以及信息的综合利用等。在“十五”期间,国家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工作重点有三个方面:一是以电子信息技术应用为重点,提高传统产业生产过程自动化、控制智能化和管理信息化水平;二是以先进制造技术应用为重点,推进制造业领域的优质高效生产,振兴装备制造业;三是改造提升重点产业的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及其相关配套技术水平、工艺和装备水平。国家实施高技术产业化的主要目标有两个:一是发展高技术,形成新兴产业,培育新的增长点;二是利用先进技术改造和优化传统产业,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

      由于大力发展工业自动化是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提高企业整体素质、提高国家整体国力、调整工业结构、迅速搞活大中型企业的有效途径和手段,国家将继续通过实施一系列工业过程自动化高技术产业化专项,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推动工业自动化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加强技术创新,实现产业化,解决国民经济发展面临的深层问题,进一步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综合国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查看全部
  • 教育手段创新如何与网络相结合?

    前不久,教育部党组、清华大学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全体成员共同观摩了清华大学一堂“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大家可以先扫描屏幕上的二维码进入线上课堂。”新潮的开场白之后,任课教师冯务中提出问题:“你给改革开放打多少分?”通过在线课堂平台,屏幕上滚动出现了同学们的打分和评论……学生们竞相陈述观点,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课程结束之后,教育部部长陈宝生作出了这样的评价:这堂思政课别开生面,老师当绿叶,同学变红花,角色转换很到位,是一场思想交锋的精神大餐;运用现代技术,以青年人的话语方式和时尚的呈现手段,把线上线下的学习成果都展示了出来。

    掌握网上舆论工作的主动权是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重点。要把手机从“低头的工具”变为“抬头的利器”,就要不断用新技术手段推动授课方式的革新。从2014年清华大学率先推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慕课课程,到如今,4门思政课登上了慕课平台并向社会开放,累计选课人数近44万人次。

    此外,思政课教师还会组织班级学生,以本专业优秀校友为对象,进行采访、座谈、报告等多种形式的教学实践活动。“通过接触身边的先进人物,让学生们感受到理想信念的力量,效果很好。”吴俊说:“当同学们将各自的访谈成果在大课堂上进行分享时,他们俨然已经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者、倡导者和传播者。”

    查看全部
  • 创新网络概念学校相关资讯

    新时代背景下高职网络思政教育的问题及对策创新的思考

    【本文为作者王升向察网的独家投稿】

    引言

    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目的是在高职院校学生精神中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以及强化他们的道德意识,并培养党和国家忠诚干练的接班人队伍,因此关乎国家未来和社会前途,切莫等闲视之。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技术已经全面影响着学生生活,在此背景下,如何灵活地将高职思政教育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对提高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效率和效果具有深远意义,同时,也是创新、改进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重要机会。

    一、高职学生思政教育事业背景在网络时代的部分变化和存在的部分问题

    高职院校学生较普通本科生,可能存在学习兴趣相对欠佳,学习热情待提高,以及学习方法可能不足等问题,这就意味着相比于更为讲究抽象和概念性的本科、研究生院校思政教育,高职院校教学者在教育中更需要诉诸具象化、具体性的教育模式,加上高职院校教育更讲求实用性、实践性,这给思政教育者带来了很多挑战,而且,由于高职院校学生出身往往并不富裕,他们对于改变生活的要求更为迫切,因此经常对于思政类教育感到“无用”和“没必要”,也不能迅速理解思政教育的长远意义,这就会让他们对教育者产生部分抵触情绪。

    另一方面,除了这些需要面对的“固有背景”,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事业背景在网络时代还遇到了很多新的变化,例如首先,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被网络深刻影响;其次,是学生的创造方式和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这些现象背后,实际上是接受信息方式的变化。

    在这些变化中,也透出了很多具体问题:

    1.学生的思维易在海量的信息中迷失

    网络时代的特点,就是海量的信息交流,和不断变化创新的信息传播方式,信息来源不仅可以是传统媒体,还可以是手机APP、网络直播平台、自媒体等等,被人称为“信息爆炸”的时代,由于信息的多样和更新、传播的迅速,对各种信息缺乏系统辨识能力的高职学生极易在芜杂的信息中迷失,因为无法分辨碎片化、游离化的信息,并对其梳理,一些高职学生容易在这些信息面前感到无所适从,甚至被片面、虚假的信息影响,导致其信仰和三观出现松动。

    2.高职院校本身思政课建设不够系统、到位

    高职院校的定义是为社会培养应用型、技术型、实践型人才,正是如此,其对思政的教育建设相比于其他方面的建设,难免会显得有待提高,以江西部分高职院校为例,其一学期思政课时常常在30课时以下,不仅如此,虽然大一大二时将思政课设为必修课,但是考核方式是开卷式的,且考核方式缺乏新意,就难免导致学生产生“敷衍了事”的心情进行学习,且部分院校对思政教育的评估与考核机制明显缺失,加上只重视短期效应的评估,导致建设中对学生长远影响缺乏关注,部分高职院校教育方式也比较僵化,偏重于课堂教学,而缺乏对学生的精神引导和独立思维能力的培育。[1]

    3.学生网络教育载体的客观不足

    当代高职院校虽然一直重视思政网络教育载体的建设,但是另一方面,由于经费、人力、相关专业人才的缺乏,高职院校的思政网络教育载体建设一直比较滞后,其内容多为现成或照搬,缺乏新意,难以让学生提起兴趣。

    二、网络思政教育事业中高职院校获得的部分机遇

    在网络时代,由于信息传播渠道和方式的革新,信息传播方式不断变化,这也给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具体如下:

    1.对高职院校现有思政教育有效补充

    新媒体平台的建设,为思政教育革新提供了新的思路,如思政APP、网络课堂、网络知识答题、思政作品网络比赛等都可以成为思政教育创新的抓手,围绕这些项目可以具体实施思政教育创新,如网络思政APP课堂教学、网络思政讨论、网络思政主题宣传等等,这些都可以对目前僵化、缺乏新意且内容偏少的思政教育有效补充,增加教育方式;

    2.整合高职院校教育资源

    思政教育在网络时代,可以获得新的机会整合教育资源,尤其是线上教育可以实现快速对口的交流,师生可以高效互动,从而提升教学效果[2];

    三、高职院校网络思政教育对策创新的重要意义

    正是因为高职院校网络思政教育不可忽视,对其对策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

    1.创新高职院校网络思政教育,可以有效拓展思政教育的舆论阵地

    过去高职院校学生的舆论重心往往偏向于年轻人爱好的话题,如影剧、偶像、生活、游戏等等,思政教育的舆论阵地比较小和零散,并不为学生群体主流关注,且客观上,高职学生的政治冷感问题,较本科院校和研究生院校更为突出,而创新高职网络思政教育对策,可以将政治和爱国主义话题在学生舆论板块中的阵地显著增加。

    2.可以通过创新思政教育对策的方式提升学生的政治敏感度和忠诚心

    高职学生对于政治缺乏兴趣,主要原因其实是接受的政治信息相对较少,长期如此造成其逐渐对政治无感和无兴趣。创新网络思政教育,可以让学生在有限的政治学习之外,增加对政治的敏感度和对国家的忠诚心,从而贯彻思想政治教育的初衷。

    3.可以与课堂教学形成互动,增加思政教育的最终效果

    创新网络思政教育,客观上呼应了课堂思政教学,与课堂教学实现良性互动,加深学生们对思政教育的理解,帮助学生提高政治觉悟和强化政治信仰。

    四、高职学生网络思政教育对策分析

    互联网时代,思政教育面对的新的背景和新的形势,也面临着新的问题和考验,这就需要我们以互联网的思路来寻求高职学生思政教育的破题点。

    基本思路:

    1.教学理念改革

    教师应当改变教育理念,不拘泥于线下、课堂教育,而是延伸到微课、网上课堂、微博、乃至微信公众号等诸多领域,全方位、多角度创新高职院校思政教学工作,避免“就事论事”,而是将教学在广度和深度上拓展,同时,不固定于“教师”这一身份,而是改变理念,学当同学们的“好朋友”、“好伙伴”,在和同学的交往中,将思政教育融入学生生活,做到“润物细无声”。

    2.完善线上平台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都或多或少建设了自己的网上思政教育平台乃至网站和手机APP,所以真正的工作思路应该是加强现有还处于“雏形”的网上思政教育平台,而不是再“另起炉灶”,寻求建设新的思政教育平台。

    3.将心理教育进一步融入思政教育

    目前不少高职院校也意识到了心理教育在思政教育中的意义,故而会将心理教育融入思政教育,实践证明,这个思路是正确而有效的,故而应当进一步加强心理教育和思政教育的联系,而在网络思政教育事业中,更需要将心理教育融合其中,以心理学的思路进行网络思政教育设计。

    4.网络规范化管理

    网络思政教育,最重要的是宣传,如果对宣传投入不足或者控制不够,就有可能带来严重后果,甚至酿成舆论事件。在“信息爆炸”的背景下,更需要严格把好宣传规范化原则,这就需要高职网络思政教育中负责网络平台信息发布管理的负责人具有高度的政治觉悟和政治敏感度,正确引导学生、培养出“既红又专”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而在具体做法上,有:

    1.教师学习运用信息化平台进行教学

    教师需要学习和研究网络平台的应用和运营,包括但不限于:微信公众号、微博、QQ空间、学校特殊思政APP、网站等网络平台运营,坚持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坚持一切教学内容出发点是学生、回归点是学生,以学生能理解的思路、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信息化平台教学。

    2.培养学校自己的线上平台队伍

    教师能做的更多的是引导和指导,要管理庞大的线上平台,教师的个人力量肯定是力不从心的,所以,就需要学校培养一支自己的线上平台管理队伍,包括学生、平台负责老师等,职责包括但不限于信息整理、审核、发布以及线上与同学互动,通过幽默风趣以及生动活泼的方法拉近和同学的距离,实现同学对于思政教育信息的认同和关注。

    3.心理平台建设

    心理平台,不仅仅包括线上,也包括线下的平台,思政教育中心理教育是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心理平台的关注和建设,是思政教育中不能回避的点。

    4.成立思政宣传领导小组

    思政宣传需要统一筹划、统一管理,过去高校思政宣传,常常出现“单打独斗”的问题,不仅低效,而且已造成资源浪费和互相竞争的问题,成立一个领导小组,统一谋划、统一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领导小组负责人应是相关高职院校党组负责人,而同时增设具体负责人1-3人,负责对不同群体的宣传,不同群体的划分,应当以各高职院校自身特点为标准。

    5.人本主义化思政宣传

    心理学家罗杰斯和马斯洛认为,要真的让受众接受你的思路和思想,需要尊重受众本身的特点,以受众为根本进行宣传,因此高职院校线上思政教育也应当照顾高职学生自身特点,采取高职学生喜闻乐见的话题、内容,吸引高职学生的关注,在得到关注后,以他们为根本进行宣传教育,促使学生愿意听、喜欢听,真正实现高职院校网络线上教育常态化、规范化,蓬勃发展高校网络思政教育事业。

    查看全部
  • 喜报丨我校入选2019高职院校网络思政工作创新示范案例

    11月28-30日,以“融媒体 新思政”为主题的“2019高职院校网络思政育人研讨会”在陕西省渭南市开幕,来自全国100余所高职院校的近200名分管宣传、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院校领导、部门相关负责人及思政课骨干教师同堂研讨。会上,我校申报的《积极打造“天小职”融媒体 发挥网络思政育人新成效》案例获评“2019高职院校网络思政工作创新示范案例”。

    此次由中国青年报社主办,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承办的研讨会,旨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切实加强青年思想政治引领工作,加大优秀网络文化供给力度,推动高职院校师生积极参与网络文化作品创作生产,扩大高校网络文化影响力,不断强化守正创新,增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对青年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近年来,天津职业大学积极探索“融媒体”背景下思政教育新途径,通过打造“天小职”融媒体,搭建“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的融媒体平台,依托全媒体渠道多管齐下,把思政“之盐”,通过融媒体生产和全介质传播,溶入“立德树人”之汤,不断增强思想政治工作时代感和吸引力,运用“融媒体+”宣传思想、 “融媒体+”教学改革、“融媒体+”校园文化,不断强大主流思政阵地,努力推进“大思政”建设,积极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爱国三部曲三次登上《学习强国》平台

    国家级教学团队、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眼视光技术专业教师利用“云课堂”网络教学平台上课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指导学生

    连续两届分获教育部 “我心中的思政课”全国高校大学生微电影大赛一等奖、二等奖

    在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国家级技能大师李建国等模范教师带领下,学校涌现出10名全国技术能手等一批先进典型

    我校“智慧食堂”登上新闻联播,彰显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成效

    新时期,我校将基于“融媒体+”理念,全面创新和改进思政工作,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引领,夯实思想基础,推动实践养成,搭建培育平台,不断深化“三全育人”模式,进一步落实落细相关措施,压实主体责任,突出建设重点,加大保障力度,确保把思政工作落到实处。

    查看全部
  • 安徽大学:守正创新,推动网络思政工作内涵发展

    推进网络育人是加强党对宣传思想工作全面领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增强思想教育实效的必要之举。安徽大学坚持发挥优势、守正创新,落实网络育人体系建设任务,推动形成共建共享、互联互通、同向同行的高校网络育人工作格局,使网络真正成为滋养青年精神、引领青年成长的坚实阵地。

    功能创新 推动网络思政共享共建

    安徽大学以建设省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为契机,突出目标主体,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让网络思政教育实现“点-线-面”同频共振,打造思想政治工作“新名片”。

    学校网络思政工作突出“一个目标”:立德树人,打造“两级平台”:省、校两级平台。省中心平台侧重宏观管理和指导,并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技术支撑和服务。围绕“三大板块”:教育教学、指导督查、风险管控,建设“5 N功能模块”:智慧思政管理、智慧思政课、教育新媒体联盟暨舆情分析监测中心、智慧资助和省级易班中心,目前都已建成上线,将进一步拓展智慧学业、社团管理等功能模块。另外,校级应用平台在省级平台的基础上,将结合学校实际,聚焦“十大育人”,进行再次开发,侧重具体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落实,注重彰显学校特色。

    安徽大学通过省、校平台系统设计、协同推进、内涵发展、共建共享,推动教育、管理、服务一体化,最终实现思想引领、服务保障和风险防控的目标。

    内容创新 守护师生网络精神家园

    在网络思政内容创新方面,安徽大学遵循“内容为王”建设规律,紧密结合时代热点、时代精神,积极研发青年学生喜闻乐见、形式多样的网络文化精品,开展线上线下联动活动,不断丰富活动形式、凝练产品特色,力求把网络育人工作“做到家”、让网络育人工作“入心田”。

    课程内容方面,学校打造“网络共享精品课程”,建有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精品视频公开课程,网上课程资源等一大批数字化优质教学资源, 217套网络多媒体教室及自动录播教室,实现网络多媒体授课和教学资源共享,满足不同校区学生共享优质课堂网络教学需求。

    平台建设方面,通过打造安徽大学“新媒体联盟”,形成“学校到部门、院系部到新媒体平台”的三级管理机制,从内容创造供给、信息审核发布、网络联动宣传、工作队伍培养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全流程把控。此外,学校每年开展优秀新媒体管理员、优秀新媒体平台、优秀新媒体原创作品等评选,进一步引领发展方向、激发团体活性,不断加强网络育人影响力,积极建构健康文明、蓬勃向上的网络育人空间,使新媒体成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崭新平台和坚强阵地。

    技术创新 构建云端智能思政金课

    课堂弹幕、匿名反馈、课堂红包、随机点名、全景数据分析……一系列创新的智慧教学技术和手段,使安徽大学的思政课不断呈现出新的活力。学校在思政课中引入了智慧课堂,同步建立网上虚拟教室,实现了灵活的课前预习、快捷的课上测验和多样的师生互动。

    疫情期间,为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要求,学校迅速行动,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省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第一时间联合打造的可服务于全省的在线教学平台,有力整合校内外课程资源,构建云端“思政金课”,以应对疫情防控期间线上思政课教学,做到延迟开学不停教不停课,确保教学质量。该平台是安徽省智慧思政大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所开发的智慧思政课教学模块,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大数据分析手段,在思政课教学上实现“同上一堂课”“同备一同课”“同评一堂课”“同享一片云”。截止5月底,平台总访问量7835278人次,其中安徽省内访问量为4663818人次,省外访问3171460人次,26个省市访问量过万。目前课程资源数782个、作业库作业数704个、题库试题2256个、视频时长5492分钟,总计有11178名学生注册登录参加学习,学生上课率达98%,章节测验参与共823167人次,讨论21420人次。(安达轩)

    查看全部
  • “未来城市创新网络”高峰论坛开启 高校专家热议智能生态

    杭州网 记者 颜君如/文 首席记者 王川/图 通讯员 李天龙

    杭州网讯 7月19日,2019“麻省理工-清华大学未来城市创新网络”高峰论坛在杭州市江干区丁兰智慧小镇启迪协信杭州科技城成功举办。

    高峰论坛现场

    本次论坛以“感触智能生态,裂变城市未来”为主题,来自麻省理工与清华大学的14个项目通过专题分享及项目路演等形式围绕智慧城市、数字经济、能源环境以及新经济形势下的创新创业等议题开展了深入交流和热烈讨论。

    演示AI自动驾驶

    在墙壁上种绿植

    来自真机智能的刘智勇所带来的“最后一公里无人配送机器人”就是14个项目之一。据了解,2018年中国的末端物流市场已超过1000亿,最后一公里的成本是前一千公里的五倍,刘智勇的创业项目就是基于这一现状应运而生的。也就是说,未来,送快递、送外卖这些服务都可以由机器人完成。

    最后一公里无人配送机器人(刘智勇供图)

    伴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前沿技术的发展带动,智慧城市已发展为撬动社会治理社会化、专业化、智能化和法治化的支点。

    丁兰街道党工委书记周红星表示,近年来杭州始终蹄疾步稳的推进城市智慧化发展,丁兰智慧小镇作为“江干培育重点优势产业集群三大平台”之一,近年来已经形成一条充满智慧的创新之路,成为各类高精尖产业领域企业发展的沃土。未来小镇希望能够与大家深入合作,为杭州智慧城市的全面建设和发展赋予全新动能。

    查看全部
  • 厦门大学:构建网络矩阵 创新思政教育

    基于新时期高校网络思政的要求,厦门大学经济学院辅导员王华老师创立了网络思政教育平台“辅导员王sir”。“辅导员王sir”以微信、易班、微博等网络平台为阵地,借用互联网平台在时政热点、校园管理、大学生生活等多个方面为大学生答疑解惑,助力培育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建好优秀团队,专注目标群体

    网络平台想要得到良好的发展需要一个优秀的运营团队。“辅导员王sir”在建立之初就成立了工作室,引入学生团队,将辅导员视角和学生视角结合起来,并建立专业化的工作室制度与机制,定期召开运营团队会议,讨论平台运营内容。为了带好学生队伍,工作室长期提供新媒体技能培训,赋予新媒体新的生命活力。

    除此之外,运营团队对目标群体的精准定位也为平台的顺利推进打下了基础。从阶段上看,“辅导员王sir”网络平台在初期仅定位于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学生,中期扩展到厦门大学全体学生,最终辐射到福建地区各大高校学生乃至全国大学生。从地域上看,在厦门大学内部,基于思明和翔安两个校区的区隔,平台在运营过程中充分考虑两校区之间学生间的差异,既注重思明校区学生文艺小清新的特性,又把握了翔安校区同学科学务实的特点。

    抓好平台建设,服务学生需求

    “辅导员王sir”工作室在探究如何在学生当中形成良好影响力的长期实践过程中,形成了“微信、易班、微博”三位一体联动机制。根据不同平台的特点调整主要面向,寻求影响力的最大化。具体而言,微信主要面向亲朋好友、易班主要面向在校大学生、微博面向整个社会、微信公众号主要面向厦门大学全校大学生,易班公众号主要面向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学生。各平台之间并非完全区隔,而是推送制作互相连接,消息实时反馈,并最终形成了“辅导员王sir”网络平台的组合拳。

    平台在建立之初通过设计卡通形象,以幽默、生动、活泼的形象展示大家面前,令人耳目一新。以创新为标签发挥青年的能动性,利用网络开展寓教于乐的思政教育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新思路。除了线上工作之外,工作室还开展相应的线下活动,积极为学生创业团队出谋划策,宣传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做好思政教育,注重后勤保障

    “辅导员王sir”网络平台将校园管理的重点、学生需求的痛点与当下社会的热点与文章相结合,坚持用年轻人的语言写文章,用活泼的图文做推送,用有趣的内容吸引同学。平台致力于解决同学们思想、学习和生活上的成长教育问题,形成了“有温度、有态度、有意思”三个标识,改变了学生们对思政教育抽象、枯燥的印象。

    值得注意的是,“辅导员王sir”对思政教育方式的创新有赖于强大的后勤保障体系。工作室成员均经严格选拔且接受长期的相关技能培训,各司其职,使得平台得以有序运作。奖励制度则调动了每个成员的创造力和积极性,达到了提高网络平台的内容创作与建设水平的预期效果。这些举措共同促进了网络育人长效机制的形成。

    高校辅导员联盟转载了平台文章厦门大学供图

    据了解,公共号每周撰写博文在易班平台上发布,用网络渠道促进师生之间的零距离沟通。除了线上的活动,公共号积极开展主题活动,制作“经院|易·军训”、“母亲节|易起说爱你”“易建言|芙蓉宿舍楼园区改造建言献策”等贴近学生、关爱学生的主题活动,组织易班工作站同学为经济学院新生线上答疑解惑,极大地提升了“辅导员王sir”易班公众号的影响力。2016年12月,王华老师获得了教育部“年度十佳易班辅导员”称号。

    教育部十佳易班辅导员荣誉证书厦门大学供图

    “辅导员王sir”网络平台注重利用网络开展寓教于乐的思政教育,善于利用同学之间的故事、历史事件、最新社会事件等题材撰写文章,推送内容丰富又极具趣味性。工作室以创新为标签,支持和激励所有成员的创新想法,充分发挥青年的主观能动性,为成员的创新、创造搭建转化为现实的平台。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