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研究学院

癌症研究学院学费:

癌症研究学院官网: http://www.icr.ac.uk

学校性质:公立

创办时间:1909年

世界排名:1624

学校人数:暂无

暂无 托福要求(分)

暂无 雅思要求(分)

暂无 SAT要求(分)

录取率 未公布

货币兑换流程

1

微信搜索“联合货币”

2

关注公众号

3

点击“外币兑换”

4

使用手机登录

5

填写订单信息

6

填写补充信息

7

支付-下单完成

8

到店取钞

【简介】 癌症研究学院

癌症研究学院

【专业】 癌症研究学院

  • 癌症研究学院相关问题

    想研究癌症大学应该报什么专业?很重要

    临床医学(肿瘤学方向)。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具有肿瘤学国家重点学科。以下为中国大学医学10强:1北京大学 2清华大学 3复旦大学 4上海交通大学 5中山大学 6浙江大学 7华中科技大学 8四川大学 9首都医科大学 10中南大学

    查看全部
  • 佛罗里达大学癌症研究所简介

    佛罗里达大学是全美入学人数排名第三的大学,在2016年《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全美本科大学综合排名中排名47位,位列全美公立大学第14位。在2016USNews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世界53位,全美35位。在Webometrics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全球第17名。泰晤士报世界大学声誉排行百强。世界一流大学排行榜位列世界32名。世界大学学术表现排行(URAP)位列世界45名。在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的《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排在全世界51位。学校有超过40位美国国家科学院,工程院,医学院院士。佛罗里达大学的毕业生分布在全美50个州和135个国家。著名的校友包括成功破译遗传密码的Marshall Nirenberg,最早成功提出超导体的微观理论的John Robert Schrieffer,安塔娜索夫-数字计算机之父、卡德-佳得乐饮料的发明者、康奈利-最畅销的神秘小说家、女星费唐纳威、男星埃布森、佛罗里达州州长及绍耶尔-国家广 播记者。校友中至少有10位参议员,40位众议员,17位州长,2位诺贝尔奖得主,3位NASA宇航员和几十位专业运动员,以及多位普利策和菲尔兹奖获得者。
    其中,* US News & World Report 2011:美国大学最佳医学院排名医学研究〈 Research 〉方向 第42名。由此可见癌症研究所也是知名的研究机构。

    查看全部
  • 请问北京军医科学院癌症研究所里有叫董泽普的没有,现在年龄已经80多了,是从事中医的,很久以前在唐山

    有的,今天我还见了他呢,挺好的一个老头,前一阵子刚从北京回来。他年龄八十六了。

    查看全部
  • 师兄,我今年想考协和的肿瘤研究生,听说协和不是211或985工程院校,不知毕业后好不好就业?

    协和医科大学现在是清华大学下面的学院。名字叫清华大学协和医学院。是985,211.是中国最好的医学院之一,你就考吧

    查看全部
  • 我是生命学院的,以后想从事肿瘤的研究,不知道到哪个研究所好啊?

    这种事的话,你自己选择了,人生路自己选择的不后悔。。。我的建议:刚刚毕业出来的,就要去能多接触到病者的医院。。。你需要经验。。追问

    我不是想做医生,我想做研究,那个研究所好啊?
    追答
    你是哪里的,应当选择你那边的研究所啊

    查看全部
  • 癌症研究学院相关资讯

    北京大学国际癌症研究院成立

    北京大学国际癌症研究院近日成立。在成立仪式上,诺辉健康科技有限公司与北京大学签署协议,捐赠2000万元,支持北京大学国际癌症研究院进行癌症早期筛查的科学研究、临床实践以及应用转化。该项捐赠将资助北京大学国际癌症研究院设立“诺辉健康癌症早筛捐赠项目”,主要用于解决肿瘤防治的难点、热点和重大基础性问题,推动相关前沿学科的发展。

    北京大学国际癌症研究院是依托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肿瘤医院、人民医院、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生命科学学院、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工学院八大支撑的跨学部研究机构。研究院以解决癌症科学问题为牵引,以核心技术为突破,以学科交叉为导向,瞄准肿瘤防治需求,聚焦肿瘤难点、热点和重大基础性问题,以及国际肿瘤学研究和诊治领域的最前沿,在肿瘤生物学、临床肿瘤学、肿瘤新技术、肿瘤流行病学、血液肿瘤学、肿瘤免疫学及肿瘤药学七大方向开展研究,致力于吸引并造就国际一流科学家和研究团队,解决目前困扰我国癌症诊治的重大难题。

    诺辉健康CEO朱叶青介绍,此次设立“癌症早筛捐赠项目”,将积极推动在癌症防治特别是早期筛查领域的科学研究、临床实践以及成果转化,让更多科学研究惠及广大群众,真正改善我国肿瘤防治现状。

    查看全部
  • 美国大学教授利用3D打印技术推进癌症研究

    美国弗吉尼亚联邦大学(VCU)人文与科学学院的一名助理教授利用3D打印技术制造出了肿瘤细胞的活体模型,这可能使癌症研究人员能够更好地了解疾病的进展。

    VCU的博士、助理教授Daeha Joung发明了构建肿瘤构造的新颖方法。这种新技术可以精确地放置和控制活细胞,更有效地模仿癌症传播的关键步骤。这种方法可以让VCU的Massey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员最大限度地研究癌细胞的生长,并评估抗癌免疫毒素的效果。

    助理教授Joung表示,这种新颖的技术可以用于癌症药物的试验。图片来源:VCU

    从2D打印技术在癌症研究中的发展

    来自德国欧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在2018年12月的研究中发现,2D结构难以准确复制原生肿瘤微环境的特征。研究发现,3D细胞培养物可以建立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可以更好地模仿真实组织的特异性,这样做的速度更快,表现出更复杂的行为。

    然而,Joung认为,由于肿瘤细胞的运动受各种化学信号的调节,肿瘤的转移性仍然是目前模型的主要预后和治疗挑战。因此,需要一个更精确的模型,将肿瘤微环境中的这些元素纳入其中,并能够研究发生在身体远处的多层次相互作用。"已经开发了许多策略来克服这些障碍,但并不完全成功,"Joung解释道。"我可以利用物理学、纳米技术和工程来克服这些障碍,并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见解,可能为癌症的新治疗方案打开了大门。"

    Joung的方法通过使用3D生物打印和受折纸启发的自折叠技术来创建复杂的多材料、多尺度和多功能的3D结构,解决了这些限制。这使得活体细胞和支持性基质的众多组合可以在精确的空间控制下整合,从而实现了具有良好的生物医学应用前景的组织工程化。

    3D打印的微胶囊如何工作的可视化演示 图片来自VCU

    制造3D打印的细胞控制胶囊

    3D打印的刺激反应胶囊使Joung能够控制这些结构中的细胞。含有一个水核,以及功能分子因子和质子金纳米棒(AuNRs)的有效载荷,这些微观的胶囊允许在3D基质中触发释放化学线索。一旦使用激光辐射激活,Joung能够在局部水平上操纵细胞行为。当这一点与3D细胞打印结合在一起时,它允许创建复杂的肿瘤构建体,这些构建体使用多路化学信号进行控制。

    为了展示胶囊的空间控制,Joung打印了一个包含不同体积的核心阵列,通过部署UV激光可以精确地触发这些核心。利用3D打印技术,Joung能够在相同的条件下平行测试五组迁移样品。这种方法还允许他在必要时添加材料,并对所生产的细胞进行定制,以显示不同的行为。

    作为该技术的成果,Massey的科学家们将能够向Joung提供癌症组织样本,然后规定他们需要制造的特定设计或肿瘤结构。然后,利用机器人机构和定制的3D打印技术,Joung将调整被复制和打印的细胞类型的数量和具体配置。

    而这又可以使未来的研究人员能够筛选出新型的抗癌药物,并测试针对患者的诊断和治疗策略。"从工程的角度来看,癌症是癌症,所以我的实验室可以制造出许多不同类型的肿瘤组织仿制物。"Joung说。"如果有人对肺癌感兴趣,我们可以打印出肺癌细胞。如果有人对乳腺癌细胞感兴趣,我们也可以打印出那些细胞,"他补充说。

    Joung的野心是设计出先进的3D系统的综合平台,应用于癌症神经再生模型,为测试治疗疾病的治疗方案开辟了新的机会。

    利用Jiang的方法,梅西中心的研究人员可以测试治疗癌症的治疗方案。图片来源:VCU的梅西中心

    3D打印的抗癌方法

    来自其他学术机构的科学家和研究人员也利用3D打印技术创建了活体3D细胞模型,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治疗癌性肿瘤。

    2020年4月,来自美国和德国的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研究胶质母细胞瘤(GBM)的新方法,胶质母细胞瘤是一种侵袭性的脑癌类型。他们使用了一系列以灌注血管通道为特征的人类脑细胞和生物材料,实现了长期培养和给药。三维成像技术被总结用于组织构建物的无创评估。

    新西兰怀卡托大学的一名硕士生在2018年8月宣布,她计划在设计出3D打印的塑料肿瘤模型后,利用真实细胞生长和测试癌症肿瘤。这些生物打印的模型的基础是一系列类似于乳腺癌肿瘤的手掌大小的网状半球。

    来自比利时Katholieke大学鲁汶分校和印度海得拉巴德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在2017年6月发布了研究报告,调查了3D打印如何用于癌症研究。虽然这两篇论文都强调了利用3D打印创造微环境的潜力,但印度研究人员提出了能够精确放置细胞并在体内复制肿瘤微环境的可能性。

    研究人员的研究结果详见于他们题为 "3D生物打印的体外转移模型通过重建肿瘤微环境 "的论文,该论文发表在《先进材料》杂志上,由Fanben Meng、Carolyn M. Meyer、Daeha Joung、Daniel A. Vallera、Michael C. McAlpine和Angela Panoskaltsis-Mortari共同撰写。

    (7441668)

    查看全部
  • 小学生研究癌症获全国大奖,专家:大学生都不可能做出来

    “对C10orf67在结直肠癌中的功能解析,有望为结直肠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生物标志物和药物靶点。”任谁都难以想象,这本该出现在硕士生或是博士生论文中的专业内容,竟出现在了一个六年级小学生的实验报告中。

    7月13日,一项名为《C10orf67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与机制研究》的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奖作品引起了很多人关注,该项目获第34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第34届云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竞赛项目一等奖。

    在研究“昆虫观赏价值”、“餐厅空气质量”等各类选题中,这篇研究基因与癌症关系的报告尤为突出。它的作者,竟是一名来自昆明市盘龙小学的六年级学生。

    项目报告中,作者多次提到了基因组和转录组、突变基因C10orf67,并出现了C10orf67、G2/M期、化疗药物敏感性、生物标志物和药物靶点等专业名词,而很多相关专业的硕士生、博士生都指出,这些专业名词完全超出了小学生的知识范围,就连临床专业都很少对其有如此深刻的研究。而更有学者指出,这篇报告的立意和实验设计都可以达到一个硕士生、甚至是博士生的研究水平。

    由此看来,这位小作者不仅对基因学有强烈的兴趣,甚至造诣颇深,实乃神童也!可是,细心的网友发现,这位小作者在他的实验笔记里写道:老师们给了我一个基因,叫C10orf67。我上网搜了一下什么叫基因。这意味着,小作者完成这篇报告之前,对基因一无所知。而按比赛申报到截止的流程计算,他仅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完成了专业人士几十年才能达到的科研水平。这相当于我刚学会1+1=2,明天就能熟练运用高等数学。

    这真的可能吗?

    随后,又有人发现,这位小作者提到的“杨老师”和“陈老师”实则就是他的父母,皆为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职工。而其中的杨研究员在2016年获批了一项名为《C10orf67在低氧适应及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与机制研究》的项目,与这位小作者的研究方向和报告内容极其相似。

    很多人再次对这位小作者的研究成果提出了质疑:这究竟是你的成果,还是你父母的成果?面对大众的质疑,赛事主办方也对这个项目展开了调查。值得注意的是,包含这位小作者的作品在内,有十几项青少年创新大赛作品都涉及生化领域,譬如《基于响应型纳米粒用于抗癌药物的选择性释放》(澳门,一等奖作品)《甲状腺髓样癌特异性敏感标志物降钙素的ECL比率检测研究》(重庆,一等奖作品)等。

    这些连专业的医学生都难以接触到的研究项目,竟然成了一群小学生的研究成果。这到底是别人太差,还是神童太强?其背后种种,不言而喻。

    父母作为研究人员,想要激发孩子对科研的兴趣,为孩子提供科研的便利,这都是无可厚非的。但把自己的研究成果让渡给孩子所有,只为了帮孩子拿一个奖、镀一层金,这真的合适吗?

    或许有些人会认为,我做出来的成果,我自愿让给我的孩子,又有何不可?但事实上,我国严查学术研究的冒名和盗用,就是为了防止让学术研究成为名利的逐鹿场。今日你能把你的试验成果让给孩子,明天我就能去别人的手上买来研究报告,这样的腐败趋势,对我国的学术研究发展,无疑是一个重大的打击。

    从教育的角度来说,让孩子过早得冠上不真实的“神童”称号,拿着不真实的褒奖与荣誉,更是一种“甜蜜的负担”。他可能会因此对自己产生错误的认知,从而沉浸在自己的成就中,止步不前;他也会对科研产生错误的认知,把高深的研究同自己的参与划上等号,不利于他培养严谨、科学的学术态度,甚至影响他以后求知的道路。

    国家举办学科竞赛、创新活动,其目的不是要让小学生做出博士生的研究成果,而是要培养全民求知、求学的氛围,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和科研兴趣,从而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人才。

    而今,太多的家长把它当做一种为孩子博得名利的手段,这不仅不利于孩子的成长,更有违赛事初衷,严重地损害了学术公平。

    我们宁可少一些表面上的神童,也不愿看到“我的研究员父亲”成为下一个人尽皆知的笑话。

    查看全部
  • 小学生研究癌症获全国大奖?官方最新回应

    近日,2019年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一项获奖作品引发人们关注。有网友质疑,这项研究工作的水平已经达到硕士研究生甚至博士研究生水准,但该项目竞赛组别是小学组,公示中唯一的研究者是一名小学六年级学生。

    对此,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13日回应称,此获奖项目学生系该所研究员之子,研究所目前已成立调查组。

    △图片来源: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官网

    小学生研究癌症获奖引发争议

    据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官网介绍,该赛事是由中国科协、教育部、科技部等机构共同主办的一项全国性的青少年科技竞赛活动。

    引发争议的获奖项目为《C10orf67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与机制研究》,该项目不仅获第34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还获得了第34届云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竞赛项目一等奖。

    公示中唯一的研究者是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某小学六年级学生陈某某,相关展示页面中配有陈某某进行实验的照片。

    △图片来源: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官网

    获奖小学生:老师们给了我一个基因叫C10orf67

    在网站上展示的部分实验记录中,陈某某这样写道:

    2018年1月6日,吕老师带我到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与陈老师和杨老师商量开展参与研究工作。我想研究肿瘤,因为肿瘤太可怕了。

    2018年1月9日,老师们给了我一个基因,叫C10orf67,我上网搜了一下什么叫基因。

    2018年1月10日,(我)还是不太了解基因。

    该项目简介称,通过遗传学比较分析,项目前期发现了一种关键突变基因C10orf67,并构建了其基因敲除小鼠;通过临床样本解析等后续研究发现,该基因在结直肠癌中高表达,可以显著抑制细胞的增殖;进一步研究发现,该基因可调节结直肠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

    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某研究内容与获奖小学生项目有重合

    公示资料显示,这名小学生的获奖项目部分工作在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进行。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官网显示,第34届赛事于2019年7月20日至26日举办。而中国科学院官网显示,2019年12月23日,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发布消息称,研究人员从多个家养动物适应青藏高原而快速进化的基因中,鉴定出一个新的低氧通路基因C10orf67。该所研究员张亚平、陈勇彬等人为文章的共同通讯作者。

    有人质疑,涉事小学生在实验记录本提到“商量开展参与研究工作”的陈老师和杨老师是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的研究员陈勇彬和杨翠萍。

    该研究所官网显示,陈勇彬系该所肿瘤信号转导研究组负责人,杨翠萍系该所肿瘤信号转导学科组副研究员。其中,陈勇彬的研究方向与前述被质疑的项目内容有重合。

    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系研究员之子 已展开调查

    13日,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官网发布声明称,经初步核查,受质疑项目学生系该所研究员之子。该研究所已成立调查组,对此事进行深入调查。后续将及时向社会反馈相关调查结果。

    此外,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位工作人员称,针对该情况,他们正在进行调查,会根据情况发布调查结果。

    查看全部
  • 小学生研究癌症获全国大奖?官方回应来了!

    7月12日,一则云南省昆明市六年级学生陈某石通过研究突变基因“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与机制”而获奖的消息,引发争议。

    对此,13日,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官网发布声明称,经初步核查,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C10orf67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与机制研究” 获奖项目学生系该所一位研究员的孩子。该研究所已成立调查组,对此事进行深入调查。后续将及时向社会反馈相关调查结果。

    六年级小学生获全国大奖?

    实验记录:“老师们给了我一个基因”

    此前,中国科协、教育部、科技部等机构主办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官网展示的一项名为《C10orf67 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与机制研究》的获奖作品引发关注和质疑。公示资料显示,该项目部分工作在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进行。

    有网友质疑,这项研究工作的水平已经达到了医学或生命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甚至博士研究生水准。但该项目资料显示,其竞赛组别是小学组,公示中唯一的研究者是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某小学六年级学生陈某某。

    该项目获第34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第34届云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竞赛项目一等奖。

    相关实验记录显示,2018年1月6日,陈同学在指导教师、盘龙小区教师吕冬梅的带领下,在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与“陈老师和杨老师商量开展参与研究工作”。

    同年1月9日,“老师们给了我一个基因,叫C10orf67。我上网搜了一下什么叫基因。”

    1月10日,“(我)还是不太了解基因。”

    1月13日,“了解PCR技术的原理,知道……概念,大概了解为何通过荧光强弱的比较就能知道哪些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

    一所985大学在读博士生李玲表示,根据陈同学的实验记录,刚开始他连基因是什么都不清楚,“连基因是什么都不知道的小朋友,怎么可能明白基因片段和癌症直接的关系?”

    13日上午,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针对该情况,他们正在进行调查,具体情况不便透露,会根据情况发布调查结果。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服务平台一位工作人员称,大赛方面正就该事件了解情况。前述课题研究是否涉嫌学术造假,如有相关证据线索,可以发送到大赛的邮箱。

    来源:中国青年报(ID:zqbcyol )综合澎湃新闻、上游新闻、潇湘晨报等。

    来源:半月谈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