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技术学院

未来技术学院学费:

未来技术学院官网: 暂无官网

学校性质:暂无

创办时间:不详

世界排名:暂无

学校人数:暂无

暂无 托福要求(分)

暂无 雅思要求(分)

暂无 SAT要求(分)

录取率 1%

货币兑换流程

1

微信搜索“联合货币”

2

关注公众号

3

点击“外币兑换”

4

使用手机登录

5

填写订单信息

6

填写补充信息

7

支付-下单完成

8

到店取钞

【简介】 未来技术学院

未来技术学院 未找到该校官方网站。如果您了解该校的情况,

【专业】 未来技术学院

  • 未来技术学院相关问题

    中国科学院大学成立未来技术学院 都研究哪些高大上的技术

    据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国科大校长丁仲礼院士介绍,国科大未来技术学院旨在探索研发着眼于未来的、能够重塑人类生活、工业生产、商业消费模式乃至全球经济革命性进步的技术。成立未来技术学院,就是希望推动我国科技水平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经济转型、国家安全的重大问题提供支撑,加速科学发现和技术创新,引领产业发展。中国科学院院士、未来技术学院院长江雷认为,当前,我国正在研究的绝大部分技术,都是在别人已经研发成功的基础上进行跟踪、模仿并力求超越,但对于处在萌芽状态的探索性的、有可能带来重大变革的技术却关注很少。与此同时,我国高层次科技人才的培养也往往落后于产业需求,难以满足当前产业变革急需的交叉复合型人才。由此导致我国技术创新原创力不强的问题持续存在,关键领域很多核心技术受制于人,许多重要产业的制造装备、制造工艺和基础材料水平落后。为实现我国科技水平“弯道超车”、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迫切需要围绕未来可能产生的变革性技术进行前沿探索,迫切需要围绕未来技术提前布局培养具有前瞻交叉思维的复合型科技人才,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国民经济发展、国家安全的重大问题提供支撑,进而加速科学发现、引领产业发展。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查看全部
  • 青岛未来时空和青岛大学应用技术学院是什么关系

    未来时空是和青岛大学应用技术学院的合作的企业,合作项目是针对动漫游戏专业人才技能培养的,算是属于校企合作的一部分,登录青岛大学官网,点击机构设置,然后点应用技术学院,在应用技术学院的交流合作栏目可以找到未来时空与应院校企合作项目的官网,你可以到官网了解下。

    查看全部
  • #湖北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对未来很迷茫,不知道该怎么办?

    我是12届的,也是经管系,像你这样三年都没做这行的,在想入行比较有难度,就算入行了工资待遇也会非常低,做预算这行讲真的,前期是真的很苦逼,需要多学多做多熬,而且有人带跟没人带差距也是很大。 来自职Q用户:宋先生
    可能有很多大学毕业生像我一样很迷茫,希望大家给点建议 来自职Q用户:徐女士

    查看全部
  •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研究生毕业,刚进去的待遇工资,以及未来工资能最高到什么程度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聘用的人员,由用人单位法定代表人或者其委托人与受聘人员按照《重庆市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实施办法》(渝府发〔2003〕37号)和《重庆市人事局关于转发〈事业单位聘用合同(范本)〉的通知》(渝人发〔2006〕68号的规定,签订《事业单位聘用合同》,确立人事关系,完善聘用手续。相关待遇按重庆市人社局关于事业单位的有关规定执行。

    公开招聘的人员按规定实行试用(见习)期。试用(见习)期内或期满考核不合格、或发现试用期隐瞒聘前病史且身体条件不符合岗位要求、以及提供虚假材料的人员,取消聘用资格。

    具有博士学历学位或教授职务的高层次人才学院给予安家补贴、科研启动费等优惠待遇。

    查看全部
  • 未来技术学院相关资讯

    “未来技术学院”:学什么、做什么、干什么

    近日,教育部发布《未来技术学院建设指南(试行)》的通知,决定在高等学校培育建设一批未来技术学院。

    《未来技术学院建设指南(试行)》(下称《指南》)文件明确指出:科技飞速发展引发的革命性、颠覆性技术突破正在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社会发展进程、国际竞争格局。加快培养具有前瞻交叉思维的科技创新人才,抢抓科技发展机遇,是高等教育承载的历史使命。为扎实推进新工科建设再深化、再拓展、再突破、再出发,推动高校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做好未来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的前瞻性和战略性培养,抢占未来科技发展先机,经研究,教育部决定在高等学校培育建设一批未来技术学院。

    未来技术学院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在《指南》里明确提出,未来技术学院着力培养具有前瞻性、能够引领未来发展的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推动“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型升级,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基础。

    可见,未来技术学院的培养目标是利用我国一流高校的学科实力,站在未来科技发展的高度,培养国家发展所需要的高层次、高科技领军人才。未来技术学院着力于“未来”二字,培养的人才将能够担当国家重大科研创新使命与重任,从而推动我国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实现“科学强国”的国家战略。

    可能会涉及到哪些专业?

    未来技术学院的建设内涵是“新的工科专业、工科的新要求”。登科高考的解读是,未来技术学院主要涉及的专业就是最近比较热门的概念——新工科。新工科主要指针对新兴产业的专业,以互联网和工业智能为核心,包括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虚拟现实、智能科学与技术等相关工科专业。当然,未来技术学院所涉及的专业除了上述这些新兴产业专业外,还应该会涉及到前沿生命科学、新材料、未来信息与通信技术、航空航天等国家重大战略发展领域。同时,未来技术学院特别强调“交叉融合培养”的理念。也就是说,未来技术学院同样也会涉及到诸多传统的工科专业,只不过这些专业必须要与未来前沿信息科技结合,培养具有前瞻性、开创性的各专业技术领域的领军人才。

    哪些学校有可能开设未来技术学院?

    《指南》的“申请条件”第一条明确提出,“主要依托专业或学科已经列入'国家级一流专业'或'一流学科'建设范围”。由此可以推断,未来技术学院首选开设高校肯定是双一流大学,即“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因此,想要就读未来技术学院的同学,至少成绩要能够被这样的大学所录取。

    选择未来技术学院的发展前途如何?

    作为一项战略性的举措,国家是非常重视未来技术学院的建设的。所以,就读于未来技术学院的学子们,未来是有机会成为国家科技领军人才的。根据《指南》的精神,未来技术学院采取类似于“强基计划”的精英化培养模式,许多学校应该会推出小班化、导师制、本研一体、科教融合等方式,促进人才成长。

    什么样的学子适合选择未来技术学院?

    小编认为,不是所有的学子都适合就读未来技术学院。根据未来技术学院的建设定位,学生首先必须要具备崇高的思想品质、远大的发展理想,其次要有卓越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刻苦钻研精神,另外学习成绩必须拔尖、具有非常强的自主学习能力。

    查看全部
  • 未来已来!中国科学院大学成为未来技术学院最早实践者

    近日,教育部发布《未来技术学院建设指南(试行)》,提出将聚焦未来革命性、颠覆性技术人才需求,通过四年左右时间,在专业学科综合、整体实力强的部分高校,建设一批未来技术学院。主要聚焦七个方面的建设任务:凝练未来技术特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革新教学组织形式、打造高水平教师队伍、深化国际合作、汇聚各方资源和优化管理机制。

    图:白春礼、丁仲礼、江雷、张丽萍共同为国科大未来技术学院揭牌(任晖 摄)

    图:2016年8月31日国科大举办未来技术学院成立大会暨2016级新生开学典礼(杨天鹏 摄)

    早在2016年,在时任校长丁仲礼院士的倡导下,中国科学院大学(以下简称“国科大”)率先成立了国内首个未来技术学院。按照中科院“科教融合”的体制机制构建,国科大未来技术学院由中科院理化所作为牵头建设单位,联合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微电子研究所、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等研究所共同建设。

    丁仲礼院士在成立大会上介绍,国科大未来技术学院旨在探索研发着眼于未来的、能够重塑人类生活、工业生产、商业消费模式乃至全球经济革命性进步的技术。成立未来技术学院,就是希望推动我国科技水平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经济转型、国家安全的重大问题提供支撑,加速科学发现和技术创新,引领产业发展。

    日前,国科大校长特别助理、未来技术学院副院长胡中波教授在接受中国教育电视台专访时谈到,未来技术学院的评价体系是完全不一样的,不再特别注重学生在学期间的实际科研产出,比如发表论文的数量,而是更多地注意有没有培养出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把握科技前沿发展的能力以及挑战科研极限的勇气。胡中波建议,无论是学校还是学生,都应该做好足够的思想准备,对未来充满信心非常重要。

    未来技术是指着眼于未来的、目前尚无法跟踪模仿的科学技术。未来技术研究旨在探索人类能够预期或未能预见到的,至今仍未被人类实现应用的,只有将来某一时期才被人类所掌握和使用的科学技术,一般具有“原创性、交叉性、颠覆性”的基本特征。

    如果历史回溯到20世纪30年代,核磁共振现象就属于“未来技术”。随着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医学、信息等多学科交叉,核磁共振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测量模式,逐渐在医学诊断、材料检测、石油勘探等众多行业中实现了广泛应用,并相继获得六次诺贝尔奖。

    据悉,国科大未来技术学院不是从学科的角度去布局,主要从材料领域、信息领域、能源领域和生命科学领域的核心关键问题出发,充分考虑领域之间的相互交叉融合设立研究方向。学院的导师也是在全院范围内遴选,不仅要年富力强、思维活跃、符合未来技术定位,而且愿意从事未来技术研究与教学、能够与学生共同研究共同成长。

    查看全部
  • 重磅!教育部启动“未来技术学院”建设!

    近日,教育部发布《未来技术学院建设指南(试行)》,聚焦未来革命性、颠覆性技术人才需求,推动整体实力强、专业学科综合优势明显的高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提供优质资源和营造良好创新氛围为抓手,以改进体制机制为保障,建设一批未来技术学院。把握新工科“新的工科专业、工科的新要求”建设内涵,着力培养具有前瞻性、能够引领未来发展的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推动“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型升级,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基础。

    未来技术学院建设坚持中国特色、坚持面向未来、坚持交叉融合、坚持科教结合、坚持学生中心、坚持开放创新,着力做好未来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的前瞻性和战略性培养,《建设指南》明确了未来技术学院七个方面的建设任务。

    一是凝炼未来技术特色。探索未来专业交叉融合机制,加大学科交叉融合和跨界整合的力度,推动应用理科向工科延伸,布局新型理工科专业建设,凝练基于专业交叉的未来技术方向领域,构建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兴专业体系。

    二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坚持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统一,培养学生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坚定服务国家、造福人类的责任感、使命感。坚持“学生中心”,探索从选拔到“本硕博”贯通的全过程培养机制。探索科技领军人才知识、能力、素质模型,构建面向未来技术的课程体系、教材体系、教学模式、评价机制,实现新技术、新工具、新标准在教学中的深度应用。建设若干适应未来技术研究所需的科教资源平台和数字化资源。

    三是革新教学组织形式。鼓励高校大胆革新,创新教学组织形式,营造有利于产生各类颠覆性、突破性成果的创新氛围和人才培养环境。

    四是打造高水平教师队伍。适应未来技术人才培养特点,推动大师领航,建设一支满足培养未来技术领军人才培养需求的高水平教师队伍。

    五是深化国际合作。引入国际一流学术、教育资源,互学互鉴,吸引国际知名学术大师参与学生培养。吸引高水平国外本科生,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应对人类未来挑战提供人才保障。

    六是汇聚各方资源。汇聚科研院所、企业、投资机构等多方资源,为未来技术学院的人才培养等工作提供技术、经费、师资等全方位有力支撑。

    七是优化管理机制。构建与未来技术学院建设目标相适应的运行、管理、评价、质量保障等相关机制,及时准确反馈未来技术学院的人才培养效果和建设情况,推动未来技术学院建设持续改进。

    未来技术学院建设指南(试行)

    科技飞速发展引发的革命性、颠覆性技术突破正在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社会发展进程、国际竞争格局。加快培养具有前瞻交叉思维的科技创新人才,抢抓科技发展机遇,是高等教育承载的历史使命。为扎实推进新工科建设再深化、再拓展、再突破、再出发,推动高校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做好未来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的前瞻性和战略性培养,抢占未来科技发展先机,经研究,教育部决定在高等学校培育建设一批未来技术学院。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聚焦未来革命性、颠覆性技术人才需求,推动整体实力强、专业学科综合优势明显的高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突破常规、突破约束、突破壁垒,强化变革、强化创新、强化引领,以提供优质资源和营造良好创新氛围为抓手,以改进体制机制为保障,建设一批未来技术学院。把握新工科“新的工科专业、工科的新要求”建设内涵,着力培养具有前瞻性、能够引领未来发展的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推动“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型升级,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基础。

    二、建设目标

    通过四年左右时间,在专业学科综合、整体实力强的部分高校建设一批未来技术学院,探索专业学科实质性复合交叉合作规律,探索未来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培养新模式。在此基础上,不断加强建设,争取用10年左右时间锻造一批在前沿交叉与未来技术领域具有重要影响的高水平教师团队,建设若干适应未来技术研究所需的科教资源平台和数字化资源,培育一批在前沿交叉科学与未来技术领域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原创性成果,形成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体制机制范例,打造能够引领未来科技发展和有效培养复合型、创新性人才的教学科研高地。

    三、建设原则

    坚持中国特色。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深化改革为根本动力,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一切从实际出发,继承而不守旧、借鉴而不照搬,扎根中国大地,探索中国特色未来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培养路径。

    坚持面向未来。加强对未来科技发展趋势研判,瞄准未来10—15年的前沿性、革命性、颠覆性技术发展,培养未来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未来技术的发展,需要超越现实;未来技术的实现路径,需要持续探索;未来技术的进步,需要不断推进。要勇塑前瞻性思维、勇舍趋于成熟的技术、勇趟技术发展深水区、勇闯技术进步无人区。

    坚持交叉融合。主动打破传统专业学科壁垒,推动专业学科交叉融合,促进理工结合、工工交叉、工文渗透、医工融合等,鼓励各高校依据学科优势特色,聚焦一个或多个未来技术领域,构建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专业学科体系,促进基础、应用等学科复合,主动应对经济社会发展变化,主动引领前沿技术发展趋势,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

    坚持科教结合。强化科研育人功能,探索高校和科研院所联合培养未来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的有效模式。引导高校将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有机结合,及时把最新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推动科研基地和资源更大范围开放共享,为学生接触学科前沿、开展科研实践创造条件。

    坚持学生中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深入思考问题、大胆提出设想,充分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强化思维方式训练,培养学生数理融通能力,为未来技术的创新研究打下深厚的理论功底。将创新思维训练融入课程和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开展原创性实践活动,培养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营造创新无边界、思维无界限的人才培养生态。

    坚持开放创新。立足长远,以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兼收并蓄、博采众长,体现开放的思维,展示包容的气度,开展未来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培养的多样化探索。在开放中实现中外交流、汇聚各方资源、跨越院系鸿沟、促进交叉融合,在包容中推进探索、支持实践、鼓励创新、宽容失败,持续超越分歧、扩大共同利益、有效应对挑战、不断创造未来。

    四、建设任务

    (一)凝练未来技术特色

    根据学校人才培养定位和专业实际、人才队伍结构特点,在面向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关键性领域,打破传统按照学科门类划分的知识体系,凝练独具优势的、基于专业交叉的未来技术特色。以关乎国家战略发展和人类科技进步的重大问题、重大项目为基点,促进学科交叉和跨界知识融合。

    (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坚持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统一,培养学生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坚定服务国家、造福人类的责任感、使命感。坚持学生中心,聚焦学生创新能力、审辩思维、持续发展、沟通合作等核心素养,结合关键核心科学技术问题,探索形成以科技前沿技术为驱动的面向未来技术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关注学生科研兴趣、基础和发展潜力,完善导师制和学分制,优化学生遴选和动态管理机制,积极探索“本硕博”贯通培养机制,引导学生科学规划成长路径。坚持兴趣激励、问题导向和创新驱动原则,构建包含研讨课、案例分析课、科技前沿课的研究型课程体系。创新学业考核评价机制,提升学业挑战度、延展学业深度,为学生探索未知领域留足空间。重视学生的全面成长,强化阅读量和阅读能力考查,丰富学生知识领域;强化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探索混合现实、量子计算等新技术、新工具、新标准在教学中的深度应用。

    (三)革新教学组织形式

    以组织模式创新为抓手,引领带动工程教育在理念、范式、标准、路径、技术、方法和评价等方面的全链条、深层次变革。突破传统教学组织形式和时空限制,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对现有培养体系、资源要素、管理模式进行大胆革新,面向未来技术的人才培养,创新教学组织形式。搭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科学猜想平台,激励学生提出新的科学猜想,尝试解决已有的科学猜想、揭示新的科学事实和预见新的科学规律,以思维创新、方法创新、理论创新探索未知。依托重大科研项目、重点平台,充分发挥关键共性、前沿引领、颠覆性等技术中重大实践和基础理论问题的牵引作用,瞄准未来技术发展,探索基于项目的动态教学组织形态。

    (四)打造高水平教师队伍

    适应未来技术人才培养特点,推动大师领航,建设一支德才兼备、造诣深厚,学科背景交叉、学缘结构合理,核心骨干相对稳定,热心与学生共同研究、共同成长,对科技发展前沿有极强敏锐性和把控能力的高层次教师队伍。引导教师把发现、培养青年人才作为一项重要责任,在传播科学知识上学为人师、在弘扬科学精神上身体力行。

    (五)深化国际合作

    深化与世界顶尖大学的战略合作和互学互鉴,吸引国际学术大师参与学生培养,选派优秀学生访学交流,为学生接触世界科学文化研究最前沿、融入国际一流学术群体创造条件。进一步完善国际学生招收、培养、管理、服务的制度体系,吸引高水平国外本科生,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应对人类未来挑战提供人才保障。

    (六)汇聚各方资源

    汇聚科研院所、企业、投资机构等各方资源,为未来科技发展和未来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撑。促进未来技术发展、产业变革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引入行业领军企业最优质资源,面向未来技术发展需求,将前沿科学技术有机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探索建立经费和资源持续投入机制,为师生潜心研究前沿技术提供坚实保障。鼓励未来技术学院建设高校之间积极开展交流合作,实现人才培养经验的实时共享,汇集多方优势资源,构建开放式协同创新人才培养大平台,发挥人才培养溢出效应。

    (七)优化管理机制

    全面落实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理念,建设大学质量文化,将质量意识、质量标准、质量评价、质量管理等融入未来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培育全过程。健全未来技术学院管理体系,建立面向未来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培养的质量保障体系,创新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完善部门分工负责、全员协同参与的责任体系,加强与校内有关学院、部门的协同联动。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效果评价机制,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建立专家委员会等机制对人才培养成效进行实时评估,按年度发布建设进展报告。

    五、建设立项

    教育部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规划未来技术学院建设布局,指导和组织开展未来技术学院立项建设和评估。

    (一)申请条件

    未来技术学院应已具备或近期可以达到以下基础条件:

    1.主要依托专业或学科已经列入“国家级一流专业”或“一流学科”建设范围,具有相对优势;

    2.具有相对稳定的高水平教学团队;

    3.具有相对丰富的教学、科研资源;

    4.初步形成理念先进、顺畅运行的管理体系;

    5.学校能够提供相对集中、面积充足的物理空间,每年提供稳定的经费支持,用于人员聘任、日常运行;

    6.学校给予发展所需政策扶持。

    (二)立项程序

    1.依托高校根据未来技术学院总体定位、建设思路,紧密结合实际,在充分论证基础上开展建设,搭建基础教学与管理团队,明确体制机制。

    2.具备条件的直属高校直接向教育部提出申请,其他高校经上级主管部门同意后向教育部提出申请。

    3.教育部组织专家进行论证,重点考察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基础、政策支持和保障条件等,按照“成熟一个、启动一个”的原则进行培育建设。

    4.教育部将统筹各类资源,对未来技术学院建设予以政策、经费支持和倾斜,推动稳定发展。

    查看全部
  • 产业变革之下,未来技术学院怎么建

    本文转自【科技日报】;

    近日,教育部正式发布《未来技术学院建设指南(试行)》,将聚焦未来革命性、颠覆性技术人才需求,推动整体实力强、专业学科综合优势明显的高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提供优质资源和营造良好创新氛围为抓手,以改进体制机制为保障,重点建设一批未来技术学院。

    为何要建设未来技术学院?未来技术学院又应该怎么建设?为此,记者采访了国内相关高校领导与专家。

    创新专业体系设置,打造交叉融合新模式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5G应用、建设充电桩、推广新能源汽车,激发新消费需求、助力产业升级。”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周勇说,技术院校要实现创新突破,必须面向未来,大胆革新教学组织形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有力的科技人才支撑。

    有专家指出,未来技术学院的建设,主要面向“双一流”和“双高”高校,与国家“强基计划”一脉相承。这对于培养具有前瞻性、能够引领未来发展的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推动“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型升级,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目前,国内许多高校依照学科门类进行专业设置、人才培养与课程教学,但也有部分高校已开始探索专业交叉融合的新模式。未来技术学院的建设,同样需要创新学科门类划分体系,形成以科技前沿技术为驱动的、面向未来技术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索新技术、新工具、新标准在教学中的深度融合应用,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推动先进技术的应用,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用全国政协委员、教育部原副部长鲁昕的话来说,“目前,新一代信息技术等的应用需求极大增长,众多行业成为新技术的重要试验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打造数字经济发展新优势,就需要有适应数字经济的大量高技能创新人才来实现”。

    记者注意到,教育部在建设指南中也明确提出,未来技术学院建设要坚持中国特色、坚持面向未来、坚持交叉融合、坚持科教结合、坚持学生中心、坚持开放创新,着力做好未来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的前瞻性和战略性培养。

    注重产学融合,协同育人至关重要

    目前,我国工程科技人才近5000万,是高等工程教育不断改革发展取得的成果。但是,随着一系列国家战略的实施,我国迫切需要加快工科人才培养,加快新兴工科专业建设,这对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新型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国际化人才培养等,都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走访中,一些高校领导认为,聚焦未来革命性、颠覆性技术人才需求,未来技术学院建设对于高等教育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命题,也是高等教育改革转型中面对的一场“大考”。未来技术学院建设是一个复杂系统工程,在高校体制机制、教学组织形式、高水平教师队伍、人才培养模式、质量保障等方面,都需要进行全面持续地改进与突破。

    因此,围绕国家战略需求,高校要确立全新的人才培养理念,主动对接产业,加快发展一批新兴的工科专业,加快建立多样化、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要通过推进学科交叉融合解决工科专业划分过窄过细的弊端,加快提升工程科技人才和工科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及跨界整合能力,注重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提供给学生更多选择和自主发展空间,给学生提供更多新颖的教学资源,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为我国创新发展培养一代又一代德才兼备的工程创新人才。

    有专家认为,未来技术学院建设在某种意义上来说的,就是高等教育的一次全方位的改革,要实现三个转变:从学科导向转向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从专业分割转向跨界交叉融合,从适应服务转向支撑引领。而产学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是实现这一改革的关键。

    “对于这类前沿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国内已有南方科技大学先行先试,后有达摩院紧随其后。”周勇说,相信不久的将来,在中国的大地上将会有更多以未来革命性技术为专业背景进行专业设置,以培养交叉学科复合型人才为目标而设立的高校。

    查看全部
  • 未来技术学院 新工科发展的抓手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未来技术学院建设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指南》指出,教育部将通过四年左右时间,在专业学科综合、整体实力强的部分高校建设一批未来技术学院,探索专业学科实质性复合交叉合作规律,探索未来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培养新模式。

    未来技术学院的建设蓝图已经划定,高校应如何更好地建设未来技术学院,这所学院对国家未来科技发展和高校又有哪些影响?本报采访了三位全国政协委员,请他们谈谈对未来技术学院的理解。

    培养具有前瞻交叉思维的科技创新人才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钱锋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表示,今天的中国正在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要求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实现深度融合,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在此机遇下,未来技术学院是应时而生、应运而生。“因为制造业智能化发展要求未来的制造业人才具有多学科知识、跨界整合能力、解决现实工程技术和管理问题的能力,对当前的人才培养模式带来了新的挑战。”

    但是目前,我国人才培养方案和知识体系更新滞后。“尽管有高校开设了人工智能、智能科学与技术、智能制造工程等新工科专业,但是教学安排和教案却没有做到系统性更新,而且,人才培养的知识体系仍然囿于传统的学科和专业,对传统学科和专业如何融入新技术进行改造升级,缺乏系统性的思考和布局。”钱锋表示。

    未来技术学院的创办将进一步解决这些问题。“我认为,未来技术学院的提法,重在‘技术’二字,所以这里培养的学科设置将以‘ 新的工科专业、工科的新要求’为主,着力培养具有前瞻性、能够引领未来发展的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推动‘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转型升级,助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钱锋说。

    打破学科壁垒

    未来技术学院并非新概念,早在2016年,中国科学院大学就建立了未来技术学院。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大学未来技术学院副院长徐波告诉《中国科学报》:“当初成立这个学院的时候,曾经就名称进行过讨论,是前沿交叉学院还是未来技术学院。现在看来取名未来技术学院可以更好地面向现实复杂问题而培养复合型人才。”

    “我国和世界发展都面临很多挑战,如疾病、交通、人口、环境等等,最终都需要有创新性的科技去解决。这类解决方案一方面是通过学科交叉融合产生新的技术,另一方面需要创意、想象并把现有技术加以创新性融合发展,最终落地的是解决问题的高精尖及综合性技术。”徐波认为。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大学未来技术学院副院长薛勇彪也在采访时谈到:“我认为,中国科学院大学创立未来技术学院是希望突破国内固有的学科体系,通过问题导向,多学料交叉,培育复合型创新人才。”

    打破学科壁垒,也是钱锋对未来技术学院的期望。“当前学科专业之间壁垒森严、相互分割,教学资源在学科专业之间缺少流动和共享,跨学科的课程和知识体系难以建立和有效实施。”

    要打破学科壁垒培养学生,师资力量和突破现有评价体系都是即将面临的问题。薛勇彪坦言,虽然国科大的未来技术学院已经运行三年,但是如何办好这类学院还在探索之中,“其中一个挑战是如何建立好一种能鼓励学术自由和技术创新的良好‘生态系统’。同时,办好这样的学院无疑最重要的是要有一支创新意识强和学术思想活跃的学生和师资队伍,突破现有以考试为导向的评价体系和坚持不懈的努力奋”。

    要以问题为导向

    华东理工大学已经在两会期间召开了建立未来技术学院的会议,钱锋在北京也通过电话参与了研讨,给出了自己的意见,“我认为未来技术学院的定位要准确,明确建立未来技术学院的目的,更要以目标为导向、短板为导向、问题为导向,根据学校已有的基础优势和特色规划建立该学院。”钱锋说。

    而国科大的未来科技学院正是针对单一技术或者技术延长线解决不了的复杂系统问题或人类老大难问题,有目的地培养一批综合性、跨学科、理工结合、领军型人才。“国科大未来技术学院在学生培养、教研室设置以及学位授予等环节等考虑了这些要素,包括对论文答辩的非共识问题。我相信什么是未来技术以及如何培养未来技术人才将会越来越引发关注。”徐波说。

    来源:中国科学报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