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生产与工业方法学校

电力、生产与工业方法学校学费:

电力、生产与工业方法学校官网: http://www.epmi.fr/

学校性质:暂无

创办时间:暂无

世界排名:暂无

学校人数:暂无

暂无 托福要求(分)

- 雅思要求(分)

暂无 SAT要求(分)

录取率 未公布

货币兑换流程

1

微信搜索“联合货币”

2

关注公众号

3

点击“外币兑换”

4

使用手机登录

5

填写订单信息

6

填写补充信息

7

支付-下单完成

8

到店取钞

【简介】 电力、生产与工业方法学校

电力、生产与工业方法学校创办于1992年,在校学生人数492人,作为被中国教育部认可的大学...

【专业】 电力、生产与工业方法学校

  • 电力、生产与工业方法学校相关问题

    上海电力工业学校

    我是上海电力工业学校的学长 孩子 不是我看不起这学校 这学校 不是很好 要有路子才上这学校,虽然有的及个别班机不错,但是差的班让你难以想像,(整个班几乎全部睡觉) 不然读根不读没什么区别 别浪费钱了 我就是亲戚在供电所位子满大才上这学校的 不然早上高中了 孩子 放弃读这学校吧

    查看全部
  • 我小孩在老家江苏海门学习即将初中毕业想问一下要符合什么条件才能进入电力工业学校学习(比如分数及其它)

    最好的就是上高中,考大学,学电力方面的专业。如果初中毕业不想上高中,就上职高或技校学电力方面的专业知识。 分数的话各学校不同,看你想报的学校了。

    查看全部
  • 上海市电力工业学校和上海市电力工业学院有关系吗?在上海电力工业学校毕业后可以去上海电力学院读书吗?

    上海电力工业学校隶属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是集职前教育与职后培训为一体的综合性教育培训基地。学校立足上海,面向全国,承担着为电力企业培养中等职业技术人才的任务。  
     上海电力工业学校是一所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2004年学校先后通过了上海市百所职业学校重点建设工程、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行为规范示范学校和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评估验收。  
     上海电力工业学校地处上海市西南,闵行紫竹科学园区,占地面积136亩,建筑面积达53000平方米,吴泾校区占地面积27亩

    --------------------------------------------------------------------------------------------------------------------
    上海电力学院是中央与上海市共建、以上海市管理为主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学校分设两个校区,其中,杨浦校区位于上海市区东部,毗邻杨浦大桥,浦东校区地处浦东新区惠南镇学海路。学校另在杨浦区国顺东路设有教学校区。学校总占地面积近一千亩,全日制在校生规模一万余人。

    上海电力学院创建于1951年,历经了上海电业学校、上海动力学校、上海电力学校、上海电力专科学校的发展演变。1985年1月,经教育部和水利电力部批准,更名为上海电力学院,开始了本科层次的办学历程。李鹏同志为学校题写了校名。学校自创建以来,为国家培养了大量各行业、尤其是电力行业的专业技术人才,许多毕业生已成长为我国电力工业和其他主干行业、大型集团公司、国家重点企业的技术骨干或领导干部。学校坚持改革开放,坚持教育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方针,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以工为主,兼有理、文、管、经等学科,主干学科电力特色明显的高等学校。

    ------------------------------------------------------------------------------------------------------------

    综上所述,两个学校(院)没有关联,如果想去电力学院的话,应该要参加高考

    查看全部
  • 上海电力工业学校出来能否进一个好单位,供电局什么的。

    现在是白天你就别做梦!这个学校太无能了,一句话垃圾。。。。。。破学校!!!09届的飘过

    查看全部
  • 大连电力工业学校什么专科?

    大连电力工业学校是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所属的一所全日制教育与职工培训兼容、生产类与管理类专业齐全的新型职业技术学校.
    学校全日制中专的专业设置分生产和管理两大类。生产类中专开设:火电厂热能动力设备、发电厂及电力系统、火电厂集控运行、电厂化学、工业企业电气化等五个专业;管理类中专开设:工业企业财务会计、企业物资管理、建筑企业管理、工业企业劳动管理、文秘与档案、工业企业计划与统计、环境与管理、餐旅管理等八个专业。毕业时须发国家承认的中专业毕业证书。
    就这些了,希望能帮上你。

    查看全部
  • 电力、生产与工业方法学校相关资讯

    全国重点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和北京工业大学,华山论剑

    华北电力大学和北京工业大学两所学校都是211工程,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所以两所学校都是全国重点大学。不过,两所高校的隶属单位并不同,北京工业大学隶属于北京市;华北电力大学则隶属于教育部。从资历上来讲,华北电力大学是老牌名校,1978年就列入了全国重点大学,要比北京工业大学更有资历。

    华北电力大学,是一所专类高校,在电气工程方面实力雄厚。电气工程分很多面,如电机、电器、电力系统、高压电、绝缘、电力电子、电力传动、电工技术、电力自动化等等,不同的“面”针对的行业不同,应用范围更不一样。华北电力大学的电气工程,主要是针对电网、电厂,所以他是教育部同12家特大型电力集团共建的高校。换句话说,华北电力大学主要针对的电力公司。

    华北电力大学,第二块“招牌”是能源动力,这方面的实力也比较强,毕竟要想发电,必须要解决动力问题。发电的动力,主要是煤炭(对应火电),风光(对应新能源),核(对应核电),水利(对应水电)等,在这些领域里华北电力大学的实力也比较强,但是最强的项目依旧是火电,这是他的老班底,而且这个领域是他获得大奖的重点区域。

    北京工业大学,虽然也是一所工科院校,但是他的教研领域比较杂,优势主要在机械、电气、通信、化工等方面,并没有获得名校资源,相对单项优势不明显。整体来看,华北电力大学的实力胜过北京工业大学一点,这主要是因为两所学校从各自擅长领域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来看,华北电力大学更有优势。

    查看全部
  • 电力工业高质量发展关键何在?丨电规总院聚焦“十四五”规划②

    核心阅读

    新时代,我国电力工业发展的主要矛盾从过去的“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所必需的用电需要与落后的电力生产之间的矛盾”,历史性地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美好生活所需的多元化用电需要和电力工业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矛盾”,而推动电力工业高质量发展正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方向与主线。

    (文丨刘世宇 刘思远)

    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70余年的不懈奋斗,我国电力工业已经从建国初期的小规模、分散供电系统,逐步发展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全国互联电力系统,电力发展有力支撑了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当前,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电力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产业,是能源行业的中心。新时代,我国电力工业能否实现高质量发展事关能源革命,事关国家总体安全,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安全、绿色、高效是新时代电力高质量发展内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力工业始终紧扣社会主要矛盾,适时推进电力体制改革,及时调整和优化电力生产关系,极大促进了电力生产的发展。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群众需求的变化,对我国发展全局产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新时代,我国电力工业发展的主要矛盾从过去的“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所必需的用电需要与落后的电力生产之间的矛盾”,历史性地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美好生活所需的多元化用电需要和电力工业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矛盾”,而推动电力工业高质量发展正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方向与主线。安全、绿色、高效是新时代电力高质量发展三个重要内涵,是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实现电力高质量发展必须正确认识三者定位,不能偏重偏废。

    1.保障安全是电力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

    当前国际形势深刻变化、地缘政治不确定因素增多,我国能源安全保障形势不容乐观。2019年石油和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已分别达到70%、45%左右,这已成为国家总体安全的现实威胁之一。在开发侧继续加大可再生能源电源开发力度,在消费侧不断提升电气化水平,是符合我国实际的能源安全保障重要途径。同时,近年来伊朗、委内瑞拉等国均出现了攻击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极端案例,也为我国电力安全敲响了警钟。

    我国电力需求总量巨大,近年来虽增速趋缓,但年净增绝对量十分可观,电力工业供应保障任务仍然艰巨、不能放松。同时,随着跨省区电力资源配置规模和范围的不断扩大,新能源电源装机占比的不断提高,我国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新问题、新挑战不断涌现,对稳定运行机理分析把握和电力系统运行革新等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绿色可持续是电力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方向。

    “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而能源的可再生、环境友好发展是可持续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是大气污染物、二氧化碳的主要排放国之一。面对严峻的生态环保形势以及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绿色用能需求,我国已经提出了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至20%的战略目标。绝大多数非化石能源需先转化为电能后方可大规模、广泛利用,我国电力绿色发展任务十分繁重。

    3.高效有活力是电力高质量发展的本质特征。

    目前,我国电源、电网规模均为世界第一,部分电力装备的主要技术参数已达世界领先水平。但必须看到,我国各能源品种联产联供、梯级利用、多能互补的综合效益尚未充分发挥,单位GDP能耗水平是主要发达国家2倍以上。电力系统源网荷亟待高效融合,电力设备利用率为主要发达国家的80%左右。此外,电力工业与信息化、智能化产业仍有待进一步深度融合,在市场化改革基础上,满足人民群众多元用电需要的新商业模式、新服务模式和新消费模式等仍有待进一步发展和应用。

    实现高质量发展需正确认识四大关系

    高质量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从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出发,从我国总体能源战略安全要求出发,从我国电力发展实际出发,不盲目套用“国际成熟经验”,正确认识和处理以下几个主要关系。

    1.在确保电力安全的前提下,更加注重提升电力系统总体效率。

    党的十九大之前,电力行业紧扣主要矛盾,重点解决电力供应的“有与无”和电力发展的“快与慢”问题。电力工业规划、设计及运行等各环节,电源、电网及配用电等各领域,均以“保供”为主线任务,留有相当的“安全裕度”。但是,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电力工业整体效率的提升。新时代,电力工业需要依托市场化手段与技术创新,着力加强需求侧管理进而减少尖峰负荷,着力优化电网主网架结构和调度运行进而降低系统备用,着力增强源网协调进而提升输电通道利用率,着力加强源网荷互动进而压缩设备裕度,在确保电力安全的前提下,显著提升电力运行总体效率。

    2.在坚持电力绿色发展方向的基础上,客观认识并切实理顺化石电源基础性作用。

    近年来,新能源电源已成为电力绿色发展的重要力量。但在当前电力市场体系下,电源企业的电量销售仍占收入主体,客观造成了新能源与化石电源较直接的市场竞争,导致相互对立、“零和博弈”现象时有发生。以新能源电源为代表的非化石电源是电力发展的潮流与方向,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我国电力运行实践以及当前的经济技术条件均表明,非化石电源在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内均无法独自保障我国电力需求和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需要,化石电源仍需在这段时期内适度发展,并在条件成熟的前提下有序退出。新时代,我们必须客观认识各类电源在不同时期电力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及时优化调整相关市场机制。当前应重点理顺化石电源保障电力安全、辅助电力系统调节的基础性作用,夯实电力绿色发展基础。

    3.在专业化分工产业格局下,着力统筹推动源网荷高效深度融合。

    2000年以来,电力工业先后实施了“厂网分开、主辅分离”改革,专业人在专业竞争环境下做专业事,极大促进了电力生产。但专业化分工的产业格局客观上造成了统筹优化的相对不足,电源与电网、电力生产与消费不协调、不优化的问题时有发生。新时代,为提升电力总体运行效率和绿色发展水平,电源、电网和负荷高效融合已成为电力转型变革的主要趋势。在专业化分工产业格局下,如何加强统筹优化,促进源网荷高效深度融合是当前亟待破解的重大命题。

    4.在充分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的同时,及时采取必要的政府宏观调控手段。

    自2015年中发9号文件印发以来,电力行业掀起新一轮市场化改革高潮。但当前行业内开始出现诸如“市场即是万能的”“与西方成熟市场相异即是假市场”等错误思潮。新时代,电力市场化改革必须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辩证认识和正确处理电力市场化改革与政府宏观调控的关系。以市场化手段为主导,充分激发电力工业发展活力的同时,在国家重点战略实施、重大示范工程建设、跨省区电力资源优化配置等方面应及时采取必要的政府宏观调控手段,不断探索实践出一条充分发挥我国制度优势的、符合我国实际的电力市场化改革之路。

    “十四五”电力高质量发展的三点建议

    “十四五”是电力工业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起步期,必须认真厘清“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两个命题,既不固步自封,也不天马行空。

    1.坚持和巩固安全底线思维,完善和发展源网荷融合高效的电力综合安全保障体系。

    负荷侧,主要依托市场手段调动需求侧响应资源,削减尖峰负荷,在减少电源装机需求的同时,提升电源、电网设备利用效率。同时,依靠多能互补技术、机制创新等手段,在经济可行的基础上,持续在交通、居民采暖、港口岸电等领域推动电能替代,继续提高电力在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

    电源侧,客观认识当前化石电源在电力托底保供中的“压舱石”作用。重点在东部地区适当布局必要的安全支撑性电站,在中部地区依托蒙华铁路等煤运通道布局一批支撑性路口电站,在西部地区建设一批煤电风光储一体化综合电力安全保障基地。与此同时,探索建立容量市场,完善推广辅助服务市场,引导化石电源发挥基础性作用,将电量市场更多让渡给非化石电源。

    电网侧,中东部地区电力需求增长仍有空间,当地电源建设约束收紧,分布式电源、储能等“十四五”期尚不能完全保障当地供应,需要继续在全国范围实施电力资源优化配置。重点提升现有输电通道能力,统筹优化存量与新增电力流,促进电力潮流全局优化,整体提升非化石电源在电力资源优化配置中的比重。与此同时,综合采用市场与政府宏观调控手段,确保电力资源优化配置顺利实施和可靠运行。

    2.坚持和巩固绿色发展方向,完善和发展以系统消纳为核心的新能源健康可持续发展路径。

    进一步提高新能源渗透率必须从根本上推动电力系统革新,而系统消纳正是系统革新的“牛鼻子”。

    在宏观布局方面,重点建立以消纳能力为核心约束的各地新能源发展规模宏观调控机制,促进新能源规划建设与系统消纳能力的协调。

    在开发外送方面,重点以“煤电风光储一体化”“水电风光储一体化”“风光储一体化”模式建设一批综合电力安全保障基地,在保障受端地区电力安全的基础上,促进送端地区新能源开发利用。

    在就地利用方面,重点以“源网荷储一体化”模式,依托技术与机制集成创新,形成一批服务各地产业的、具备各地特色的新能源就地利用发展新路径。

    在电站本体方面,重点以系统消纳等系统需要为核心,依托功率预测、优化调度、储能集成等手段,推进新一代“系统友好型”新能源电站设计与建设,整体提升新能源电站系统功能,提高新能源电站在未来电力市场中的竞争力。

    3.坚持和巩固创新驱动发展理念,完善和发展科技、体制创新双轮驱动产业升级的新模式。

    “十四五”时期是新一轮科技和工业革命加速孕育的时期,历次工业革命无不与能源的获取、转换、控制和利用紧密相关,强国的崛起无不是抢占了工业革命的先机与制高点。

    在技术创新方面,储能是综合能源服务、源网荷高效深度融合、新一代电力系统等的关键技术,建议重点以储能技术为突破口带动能源电力产业转型升级。我国已经建成全球最大的清洁煤电体系,下一步,建议重点实践推广碳捕捉与封存等低碳化技术,推动煤电行业进一步转型升级发展。为满足新能源发展、综合能源基地开发汇集及远距离电力输送需要,建议着力推广应用多端、柔性直流输电技术,推动我国输电技术水平进一步提升。

    电力科技创新离不开配置合理的体制机制创新。建议以问题为导向,重点针对高质量发展中的一系列瓶颈问题进行调整优化,如有效控制尖峰负荷的政策机制、理顺化石电源基础性作用的政策机制、促进新能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机制、保障跨省跨区电力资源优化配置高效可靠运行的政策机制、促进储能等技术推广应用的政策机制等。

    (作者均供职于电力规划设计总院)

    End

    欢迎分享给你的朋友!

    责编 | 李慧颖

    查看全部
  • 电气考研选择:河北工业大学、上海电力大学和长沙理工大学?

    现在考研已经过了,不过这是个普遍问题,还是值得一说。

    这里面河工大是211大学,上海电力和长沙理工都是双非大学,既然在这三所学校里面挑,那么将来读博,做科研的可能性不大,读研主要是为了更好就业。因此,我们挑选学校时,除了专业水平外,一定要注意学校的就业情况。

    河北工业大学

    河北工业大学虽然带着“河北”两字,其实这学校位于天津。河北工业大学原名叫河北工学院,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1902年的北洋工艺学堂,1951年和原来的北洋大学合并,成为天津大学。

    1958年后,河北工学院恢复重建,合并了天津工学院,包括了原来天津的机电学院,1995年改名为河北工业大学,1996年首批进入211工程。

    从历史来看,河北工业大学的工科一直很强,全校一共有两个重点学科,其中就包括了电机与电器,跟清华、浙大、华科大、重大等著名大学并列。有一个一级学科博士点,5个二级学科博士点,有博士后站,还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精品课程等。

    电气工程国家重点学科

    在电气工程这块,河工大基本是国内第二层次的高校。第一层次就是上面提到的几个电气类的老牌985,第二层次就是河工大、合肥工大、西南交大、中国矿大等学校。

    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河工大的电气工程获得了B,并入选了一流学科建设名单。

    从就业来说,河工大也是很不错的,去了很多国家电网。不过,在河北电网的多,当然跟河工大招收河北和天津考生最多有关系。

    上海电力大学

    上海电力大学

    上海电力大学原先是专科大学,到1985年才有本科专业,到2006年才有硕士点,到2018年才有博士点。看起来跟河工大差距很大。

    不过是不是差距很大呢?

    上海电力大学是原先电力工业部的直属院校,是中国高校电力联盟成员,这些东西对就业非常管用,原电力部相关企业,就是现在的国家电网等企业很认可上海电力和长沙电力这样的学校。

    可以看看上海电力大学的就业情况,这里面包括了研究生和本科生,研究生的就业要好于本科生,本科生就业率达到了100%。可以看到上海电力大学的就业情况很不错,去的企业可以说要比河工大的要好一些。

    上海电力大学毕业生就业行业就业主要单位

    在学科建设上,上海电力刚获得了电气工程的一级学科博士点。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电气工程获得了B-。

    长沙理工大学

    长沙理工大学

    长沙理工大学由长沙交通学院和长沙电力学院合并而成,长沙电力学院跟上海电力大学一样,是原先电力工业部的直属院校。

    长沙理工大学现在有6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8个三级学科博士点,还有3个博后站。

    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长沙理工的电气工程获得了B-,跟上海电力大学一样。

    不过,从跟电力公司的关系紧密度来看,长沙理工不如上海电力。长沙理工是交通部和湖南省共建,上海电力是单纯的电力学校。

    从研究生的就业来看,长沙理工大学考入国家电网的人也不少,不过绝大部分人都是在湖南工作,在外地就业的非常少,而且也不是极为理想。下图就是2018年长沙理工电气学院研究生就业情况,省内的100%就业,省外的只有97%。

    研究生就业率

    总结

    这三所学校都是电气方面不错的学校,我认为,如果是华东地区的,应该考上海电力大学。北方地区的应该考河工大。对于长沙理工来说,最好是湖南本地人,或者华中地区的。

    大家觉得呢?

    查看全部
  • 电力行业有望率先接轨工业互联网

    作为全球工业体系智能化的重要推手,工业互联网正在助力能源电力行业走上全新发展之路。

    近日,在中国智慧能源产业联盟举办的“智慧工业互联网在能源企业的应用”沙龙上,来自国内发电企业及中电联的多位人士表示,未来的工业发展趋势是“智能工业”,但工业互联网在我国的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我国工业领域需意识到工业互联网的重要性,才有望在该领域走在世界前沿。

    记者了解到,电力、石油石化等实体工业,因可以实时产生大量数据,具备适应工业互联网的技术基础,可以率先与其接轨。

    (文丨本报实习记者 齐琛冏)

     

     

    工业生态将发生改变

    工信部今年初印发的《工业互联网网络建设及推广指南》指出,工业互联网网络是构建工业环境下人、机、物全面互联的关键基础设施,通过工业互联网网络可以实现工业研发、设计、生产、销售、管理、服务等产业全要素的泛在互联,对于促进工业数据的开放流动与深度融合、推动工业资源的优化集成与高效配置、支撑工业应用的创新升级与推广普及具有重要意义。

    在业内人士看来,广义的工业互联网包括ERP、远程控制、供应链等,但这些应用多年前就已实现。在此次沙龙上,电力企业代表达成共识,工业互联网的核心是智能和互联,在大数据基础上,应用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和互联网技术解决工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那么,什么样的企业最适合工业互联网?

    有发电企业人士认为,实体工业分为两种形态,离散型企业例如服装制造厂、发电设备制造厂,设备产生的数据是不连续的;流程型企业例如石化、石油、钢铁、电力、冶金等企业,生产过程连续且不能中断,设备自带的传感器按照秒级、毫秒级实时产生大量数据,这些实时大数据为人工智能分析提供了便捷的技术基础。

    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工业互联网是5G商用的主战场,5G可以满足工业智能化发展需求,形成具有低时延、高可靠、广覆盖特点的关键网络基础设施。抓住工业互联网蓬勃兴起的机遇,可助力能源企业尤其是电力企业先行一步实现数字化转型。

    电厂管理难题将获解决

    多位电力行业人士认为,设备状态检修是工业互联网可为流程型工业企业带来变革的领域之一。以电力行业巡检为例,因早期制造业水平较低,电力工业设备跑冒滴漏情况比较严重,又无数据远程监测,因此需要补充巡检的方式。“巡检人员大部分时间花在了巡检的路上,在每台设备前检查的时间很短。”一位发电集团负责人坦言。

    他认为,随着设备制造水平的提高,企业不再需要巡检机制,而是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发现设备问题。传统工业监测方法存在无法区分工况、滞后报警、误报率高等问题,而数据智能可以做到工况感知、提前预警、精准预警。

    以火电厂配煤掺烧为例,通过智能检测和数据分析,可以发现燃烧达到最佳效果时火焰中心所处的最佳位置,即特征值,从而可以指导燃煤锅炉火焰中心移动,解决火焰中心检测与管壁超温等问题,进而指导发电厂运行人员实现配煤掺烧优化,使得经济效益显著提升。

    与会的电力企业代表与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工业互联网在工业中的应用,可以让企业掌握最佳的生产状态,从而在节能降耗、技术改造、降库存、提升设备设计能力、制造业整体制造水平等方面持续提升。

    发展尚处“婴儿期”

    工业互联网在我国工业、尤其是能源生产行业的应用处于什么阶段?记者在会议现场了解到,目前真正的应用很少,只在起步阶段。一位工业互联网服务提供商也表示:“工业互联网在电力行业的应用目前还处于“婴儿期”,其应用需要一个接受的过程,就像计算机和ERP刚刚进入中国时一样,但前景非常光明。”

    在认知、了解工业互联网之前,大多数企业目前并未尝到“甜头”。“单独一个企业应用工业互联网,只能在单点做出突破,希望流程型企业以及我国工业领域更多的人,可以意识到工业互联网的重要性。”上述服务商表示,希望工业互联网的供给侧和需求侧在联盟平台上共同发力,形成生态和规模,以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在电力企业更深度的融合。

    目前,以人工智能驱动的智能化变革正方兴未艾,在电力企业代表们看来,我国有机会在能源、工业领域率先实现智能化。原因在于,首先,我国具有大量的工业基础;其次,这些工业产生了海量的工业数据;再次,我国有一定的信息化基础,加上行业对工业互联网的理解和突破,有望在工业互联网领域走在世界的前沿。

    End

    欢迎分享给你的朋友!

    责编 | 卢奇秀

    查看全部
  • 2020年1-6月份电力工业运行简况

    【能源人都在看,点击右上角加'关注'】

    1-6月,全社会用电情况持续好转,第一产业和城乡居民生活用电正增长;发电量降幅继续收窄,新能源发电量占比持续提高;除核电和太阳能发电外,其他类型发电设备利用小时均同比降低;全国跨省送出电量实现正增长;除水电外,其他类型发电基建新增装机均同比减少;电源完成投资同比增长,其中水电、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完成投资增长较快。

    一、全社会用电情况

    1-6月,全国全社会用电量33547亿千瓦时,同比下降1.3%,其中,6月份全国全社会用电量635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1%。

    分产业看注,1-6月,第一产业用电量37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2%,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为1.1%;第二产业用电量22510亿千瓦时,同比下降2.5%,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5.5个百分点,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为67.1%;第三产业用电量5333亿千瓦时,同比下降4.0%,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13.4个百分点,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为15.9%;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533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6%,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3.0个百分点,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为15.9%。

    1-6月份,工业用电量同比下降2.4%,增速同比回落5.3个百分点。制造业用电量同比下降3.0%,增速同比回落6.4个百分点。制造业中,四大高载能行业合计用电量同比下降1.0%,其中,有色行业用电量同比增长2.1%,黑色行业同比下降0.4%,化工行业同比下降3.2%,建材行业同比下降4.4%。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合计用电同比下降4.4%,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和医药制造业同比分别增长10.0%、1.4%和0.4%,其余6个行业用电量均为负增长。消费品制造业合计用电同比下降9.4%,其中,食品制造业同比增长6.4%,其余11个行业用电量均为负增长。

    1-6月份,第三产业用电量同比下降4.0%。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用电量同比增长27.7%,住宿和餐饮业用电量同比下降超10%,为17.0%。

    1-6月,18个省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6月份,第一产业用电量7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9%;第二产业用电量441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3%;第三产业用电量103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0%;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82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3%。

    6月份,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4.2%,增速同比回落0.6个百分点。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增长4.7%,增速同比提高0.6个百分点。制造业中,四大高载能行业合计用电量同比增长3.9%,其中,建材行业用电量同比增长8.0%,黑色行业同比增长4.0%,有色行业同比增长2.6%,化工行业同比增长1.8%。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合计用电同比增长8.4%,其中,汽车制造业同比增长28.8%,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同比增长20.3%,医药制造业同比增长12.0%,金属制品业和专用设备制造业为负增长。消费品制造业合计用电同比增长2.0%,其中,食品制造业同比增长18.2%,酒/饮料及精制茶制造业同比增长10.1%,家具制造业同比增长10.0%,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纺织业、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纺织服装/服饰业用电量为负增长。

    6月份,第三产业用电量同比增长7.0%。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用电量同比增长29.8%,批发和零售业同比增长11.1%,房地产业同比增长9.3%。

    6月份,17个省份全社会用电量增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增速为负的省份有5个。

    二、发电生产情况

    截至6月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20.5亿千瓦,同比增长5.5%。水电3.6亿千瓦,同比增长1.9%,其中,常规水电3.3亿千瓦,同比增长1.9%。火电12.1亿千瓦,同比增长3.7%,其中,燃煤发电10.5亿千瓦,同比增长3.0%,燃气发电9371万千瓦,同比增长5.9%。核电4877万千瓦,同比增长6.2%。风电2.2亿千瓦,同比增长12.3%。太阳能发电2.2亿千瓦,同比增长16.4%。

    截至6月底,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装机容量19.4亿千瓦,同比增长5.3%,比上月增加1100万千瓦,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0.4个百分点。水电3.2亿千瓦,其中,常规水电2.9亿千瓦;火电12.0亿千瓦,其中,燃煤发电10.5亿千瓦、燃气发电9295万千瓦;核电4877万千瓦;并网风电2.2亿千瓦;并网太阳能发电1.6亿千瓦。1-6月份,全国规模以上电厂发电量33645亿千瓦时,同比下降1.4%,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4.7个百分点。

    1-6月份,全国规模以上电厂水电发电量4769亿千瓦时,同比下降7.3%,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19.1个百分点。全国水电发电量前三位的省份为四川(1258亿千瓦时)、云南(901亿千瓦时)和湖北(584亿千瓦时),其合计水电发电量占全国水电发电量的57.5%,同比分别增长2.4%、-20.4%和-0.3%。

    1-6月份,全国规模以上电厂火电发电量24343亿千瓦时,同比下降1.6%,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1.8个百分点。分省份看,全国共有15个省份火电发电量同比增长,其中,增速超过10%的省份有云南(63.4%)、西藏(25.8%)、广西(15.7%)、新疆(14.8%)、甘肃(11.0%)和陕西(10.5%);在16个火电发电量增速为负的省份中,湖北(-17.4%)、安徽(-10.5%)和浙江(-10.3%)同比下降超10%。

    1-6月份,全国核电发电量171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2%,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15.9个百分点。

    1-6月份,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风电厂发电量237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9%,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0.6个百分点。

    三、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情况

    1-6月份,全国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小时1727小时,比上年同期降低107小时。

    分类型看,1-6月份,全国水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为1528小时,比上年同期降低145小时。在水电装机容量排前10的省份中,除青海和湖北外,其他省份水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均同比降低,其中,福建、云南、广西、浙江、湖南和广东同比降低超过200小时,分别降低570、396、287、263、257和204小时;全国火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为1947小时(其中,燃煤发电和燃气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分别为1994和1196小时),比上年同期降低119小时。分省份看,全国共有11个省份火电设备利用小时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其中内蒙古和甘肃超过2300小时,分别为2449和2356小时,而西藏仅为162小时。与上年同期相比,共有23个省份火电利用小时同比降低,其中湖北、海南、河北、安徽、山东、江苏和浙江同比降低超过200小时,分别降低492、352、327、272、264、219和211小时,河南、贵州、陕西、山西、天津、重庆、宁夏和内蒙古同比降低超过100小时,而云南、广西、甘肃、四川和新疆同比增加超100小时,分别增加833、281、210、118和113小时;全国核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3519小时,比上年同期增加90小时;全国并网风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1123小时,比上年同期降低10小时;全国太阳能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663小时,比上年同期增加13小时。

    四、全国跨区、跨省送出电量情况

    1-6月份,全国跨区送电完成245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4%。其中,华北送华中(特高压)3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6%;华北送华东221亿千瓦时,同比下降2.8%;东北送华北22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9%;华中送华东134亿千瓦时,同比下降12.1%;华中送南方11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1.9%;西北送华北和华中合计639亿千瓦时,同比下降0.3%;西南送华东314亿千瓦时,同比下降9.3%。

    1-6月份,全国各省送出电量合计647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7%。其中,内蒙古送出电量933亿千瓦时,同比下降1.7%;山西送出电量57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9%;云南送出电量517亿千瓦时,同比下降29.0%;宁夏送出电量50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3.1%;四川送出电量444亿千瓦时,同比下降5.2%;新疆送出电量41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6.9%;甘肃送出电量38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9%;湖北送出电量35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5%;安徽送出电量34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3%;陕西送出电量30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6%;贵州送出电量301亿千瓦时,同比下降9.9%;河北送出电量27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5%;吉林送出电量18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9%。

    6月份,全国跨区送电完成50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9.2%。其中,华北送华东33亿千瓦时,同比下降14.4%;东北送华北5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1.5%;华中送华东37亿千瓦时,同比下降4.2%;华中送南方2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7.9%;西北送华北和华中合计11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6%;西南送华东10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3.6%。

    6月份,全国各省送出电量合计131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3%。其中,云南送出电量17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3.8%;内蒙古送出电量169亿千瓦时,同比下降6.7%;四川送出电量13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1.1%;山西送出电量95亿千瓦时,同比下降3.9%;宁夏送出电量9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1.1%;湖北送出电量8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4%;新疆送出电量7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8.5%;甘肃送出电量6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8.6%;贵州送出电量63亿千瓦时,同比下降5.5%;安徽送出电量58亿千瓦时,同比下降2.4%;河北送出电量4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7.4%。

    五、新增装机情况

    1-6月份,全国基建新增发电生产能力3695万千瓦,比上年同期少投产378万千瓦。其中,水电412万千瓦、火电注1632万千瓦(其中燃煤1025万千瓦、燃气346万千瓦)、风电632万千瓦、太阳能发电1015万千瓦。风电、太阳能发电、核电和火电比上年同期少投产277、150、125和62万千瓦,水电比上年同期多投产230万千瓦。

    六、电力投资完成情况

    1-6月份,全国主要发电企业电源工程完成投资1738亿元,同比增长51.5%。其中,水电399亿元,同比增长25.3%;火电183亿元,同比下降31.9%;核电156亿元,同比下降1.5%;风电854亿元,同比增长152.2%。水电、核电、风电等清洁能源完成投资占电源完成投资的92.5%,比上年同期提高10.4个百分点。

    1-6月份,全国电网工程完成投资1657亿元,同比增长0.7%。

    注 从2018年5月份开始,三次产业划分按照《国家统计局关于修订<三次产业划分规定(2012)>的通知》(国统设管函〔2018〕74号)调整,为保证数据可比,同期数据根据新标准重新进行了分类。

    注 本年新增火电装机统计口径包含应急调峰储备电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中国煤炭市场网,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全国能源信息平台联系电话:010-65367702,邮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