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斯理安学院

卫斯理安学院学费:

卫斯理安学院官网: http://www.wesleyancollege.edu

学校性质:暂无

创办时间:暂无

世界排名:暂无

学校人数:暂无

暂无 托福要求(分)

- 雅思要求(分)

暂无 SAT要求(分)

录取率 未公布

货币兑换流程

1

微信搜索“联合货币”

2

关注公众号

3

点击“外币兑换”

4

使用手机登录

5

填写订单信息

6

填写补充信息

7

支付-下单完成

8

到店取钞

【简介】 卫斯理安学院

卫斯理安学院创办于1839年,坐落于乔治亚,梅肯,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该校开设本科层次的学位教育,在校学生人数744人,师生比为0.08。作为被中国教育部认可的大学...

【专业】 卫斯理安学院

  • 卫斯理安学院相关问题

    卫斯理安女子学院

    威斯里安女子学院位于美国佐治亚州的梅肯市,濒临奥克穆尔吉河西岸。市内林木葱葱,幽静闲雅。威斯里安女子学院创立于1836年,原名为佐治亚女子学院。1843年改名的威斯里安女子学院,附属于联合卫理公会教堂。当初学院规模不大,仅有一幢主楼,学生自然不多。其学生来源一般都是南美富裕人家的小姐。后来才增建了配套建筑。二十世纪初,主楼由希腊复兴时代的建筑风格改为维多利亚式的华美楼房,又增盖了双层斜坡式楼顶,使之成为“教育用房之最完美的大厦”。学生宿舍在顶楼且内部装备舒适,有大洗脸室和更衣室,每层楼还有一间浴室,里边有浴盆和瓷制便器。1900年学院又建了一座附属建筑,以为新入学的住宿生提供住处。校园内清静、舒适的环境,为来这里读书的女孩子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条件和生活条件。宋耀如的3个女儿:宋霭龄、宋庆龄和宋美龄,都曾在威斯里安女子学院读书。后来,这所女子学院也因培养了宋氏三姐妹而名声大振。
    学校亮点
    1. 威斯里安女子学院是一所位于乔治亚州的著名的女子大学,在US News颁布的全美文理学院排名中位列17位。该校有很多杰出的女毕业生,本科毕业后,很多学生均被顶尖的大学,包括斯坦福大学、耶鲁大学、埃默里大学、范德堡大学等录取,继续深造研究生课程。
    2. 该校和中国渊源颇深:中国有名的“宋氏三姐妹”均在该校就读。
    3. 威斯里安女子学院的实习项目很优秀,大多数学生都会安排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美国国家卫生研究所、第一联合银行等公司接受实习。
    4. 该校是一所基督教学校,但是信仰基督教并不是入学的必要条件。申请威斯里安学院需提供SAT成绩,且TOEFL要达到80分。申请截止日为每年的6月1日。
    5. 中国留学生可申请奖学金,最高金额高达18500美金/年。
    6. 该校位于美国一座环境优美且历史悠久的南方小城。当地气候清爽宜人。

    第一所女子学院
    威斯里安女子学院创立于1836年,当时美国乔治亚州梅肯市一些具有超前意识的人认为应赋予女性同等教育机会,于是创建了这所女子学院。这是第一所向女子颁发学位的高等学府。在未来的175年中,许多聪明、有创新精神、富有同情心、才华横溢的女性通过在威斯里安女子学院就读,最终成为地区、国家、国际领袖。
    首批中国女性
    宋霭龄、宋庆龄、宋美龄曾就读于此,是第一批接受美国教育的中国女性,同时,也是三位最有代表性的国际领袖。宋霭龄毕业于1909年,回国后担任孙中山秘书。宋庆龄毕业于1913年,毕业后回国,自1914年起担任孙中山秘书。宋美龄在威斯里安女子学院就读一年后转入卫尔斯利学院,为的是与当时在哈佛大学就读的哥哥离得更近一些。最终她回国与蒋介石完婚。宋氏三姐妹在中国及世界政治领域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力,堪称妇女之楷模。

    赞誉
    威斯里安女子学院被誉为美国最优秀的文理学院之一,并一直以其学术卓越性而著称。《美国全国大学生参与度》第7次年度报告中,威斯里安女子学院胜过美国五项评比中最顶尖10%的大学,其中五项评比分别为:主动合作学习水平、丰富的教学经验、学业挑战度、师生互动、校园环境支持度。在过去的两年中,学院与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一起被《普林斯顿评论》评为前10位最佳私立大学。
    学术
    学校共开设31个专业、26个辅修专业、自我设计的跨学科研究专业、8项职业预备课程。另外,学校联合佐治亚理工学院、奥本大学、摩斯大学提供工程学双学位。学校师生比例:1:11,90%的教师拥有各自领域的最高学位,毕业于名校,如:牛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乔治敦大学、杜克大学、耶鲁大学。《普林斯顿评价》对威斯里安女子学院给出了一个97分近乎完美的学术评价,学校实行“小班授课”、拥有“严谨的学术气氛”、“教授非常平易近人”、“独特的姐妹情谊”。
    校园
    校园占地200英亩,四周绿茵环绕,拥有格鲁吉亚风格的建筑,已被列入国家历史遗迹名录。学校坐落在梅肯市的北郊,距离亚特兰大南部仅需90分钟。该校的百年古树与翻新的学生公寓形成鲜明对比;拥有价值数百万美元的运动、健身、马术设施及先进的科学中心;并且,在天然植物园内建有户外学习实验室、五英亩湖、两英里长的跑道、自行车道。
    学生生活
    学生来自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际学生项目致力于帮助学生融入校园文化、适应校园生活。学校将竭力为学生解决各种问题,如:思乡之情、文化冲击、语言困难。另外,课余生活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您可以尝试加入学校6个运动队中的任意一支、任意一个学生俱乐部或学校组织。学校拥有13个学术荣誉协会、26个俱乐部及音乐团体。在线宣传册 威斯里安女子学院杂志 入学信息
    背景信息
    威斯里安女子学院是一所女子学院,当年“宋氏三姐妹”就曾在此就读。他们是首批接受美国教育的中国女性。宋霭龄、宋庆龄、宋美龄先后来到这里求学。宋氏三姐妹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留下了光耀后人的篇章,在关于她们传奇经历的各种著述中,其中留学威斯里安女子学院的岁月被描述得如同昨日。
    申请相关
    50% 录取比例
    费用
    Tuition and Fees$19,000
    Room and Board$8,400
    Books and Supplies$1,200
    Personal Expenses and Transportation$2,000
    Total Cost of Attendance$30,600
    其他
    630:本科生数量
    100%为女性

    查看全部
  • 基督教,天主教,新教有什么区别?

    基督教,天主教,新教的关系:

    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是基督教的三个主要教派。基督教是世界上第一大宗教,其信徒约有18亿人,与伊斯兰教和佛教并称世界三大宗教。 

    基督教,天主教,新教的区别:

    1,天主教和新教是基督教的分支。基督教产生之后,在罗马帝国境内,由于地理、历史、文化和政治等方面的原因,产生了东部教会和西部教会之间的分歧。东部教会承袭希腊文化传统,包括君士坦丁堡、安提阿、亚历山大里亚和耶路撒冷四大"牧首"区;西部教会承袭拉丁文化传统,包括以罗马为中心的帝国西部地区。1054年,东西部教会正式分裂。 

    2,制度的差异。天主教会在历史上形成了严格的教学体系,教皇是最高领导者。历史上,东正教会将君士坦丁堡的族长称为“普遍的族长”,但只有名义上的立场。自16世纪以来,已经形成了许多自治教堂和自治教堂。新教反对以教皇为首的教皇天主教制度。它主张教会制度的多样化,主要包括主教制度,老年制度和公理制度。

    3,教义的差异。基督教的基本教义包括促进独特的上帝,三位一体,原罪,救赎,世界末日等。天主教,正统和新教在这些方面没有太大的不同。与天主教相比,新教强调“信仰的称义”,并重视信徒与上帝之间的直接联系。圣经,包括旧约和新约,是基督教派别的共同经典。

    4,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使用的新约基本相同,但旧约是完全不同的。天主教徒和东正教使用的旧约不仅仅是新教徒。由于中文翻译的不同,这三个教派在中文翻译圣经的专有名称和术语方面也有所不同。

    5,在宗教礼仪上,天主教和东正教奉行七件圣事,即洗礼、坚振、告解、圣体、终傅、神品和婚配,而新教则只强调洗礼和圣餐两种圣事,有些新教派别甚至放弃了所有圣事。

    东方教会强调其正统,称为“正统”; 因为东方教会是主体,也被称为“东正教会”; 因为它最初在希腊语地区流行,希腊语被用于宗教仪式,所以它也被称为“希腊东正教会”。 西方教会强调其普遍性,称为“公共宗教”; 因为该中心位于罗马,也被称为“罗马天主教堂”; 在被介绍到中国后,它被翻译为“天主教徒”。

    扩展资料:

    基督教主要包括:天主教、新教、东正教三大教派和其他一些较小教派。在中国,因为历史翻译的原因,通常把新教称为基督教,为了说明“基督教”的确切概念,本词条称“新教”为“基督新教”,而不是惯称的“基督教”。

    基督教,佛教和伊斯兰教也被称为三大宗教。 然而,在规模和影响力方面,基督教是世界上最大的宗教。 基督教在人类发展史上一直具有极其重要和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和深远影响。 到目前为止,除日本外,主要发达国家都是以基督教文化为主导的国家。 特别是在欧洲,美洲,非洲,亚洲和大洋洲,基督教塑造了人类文明的各个方面,无论是政治,经济,科学,教育,文化还是艺术。

    基督教信仰的表述是以《圣经》为核心蓝本,以历代使徒、教会、公会等形成的信仰文件为载体,内容非常丰富。其中《使徒信经》被历代教会和神学家公认为最可钦佩、最为可靠的摘要。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基督教

    查看全部
  • 美国卫斯理大学怎么样?

      卫斯理安大学是美国最顶尖的文理学院(liberal arts college)之一,历史上曾高居全美文理学院第四。作为“小常春藤”联盟创始成员,卫斯理安大学与艾姆赫斯特学院(Amherst College)及威廉姆斯学院(Williams College)合称"小三杰(Little Three)",与“三巨头(Big Three)”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遥相呼应,代表着美国本科教育的最高学术水平。
      卫斯理大学(Wesleyan University), 又译卫斯理安大学,位于美国东北部康涅狄格州的米德尔敦(Middletown)。学校于1831由Middletown 的卫理公会派教徒所建立,其名称是来自于卫理公会派的建立者John Wesley (目前该校与卫理公会派无任何联系)。
      卫斯理安大学以多样性丰富的学生群体和包容进步的校园文化闻名全美,使其成为全美每年申请人数最多的文理学院。全校40%的学生为少数族裔,国际生约占9%。学校专门设立的弗里曼亚洲奖学金(Freeman Asian Scholarship)每年在11个东亚国家和地区各收一名学生。入选的弗里曼学者(Freeman Scholars)享受学杂费全免的待遇。

    查看全部
  • 卫斯理安学院相关资讯

    在卫斯理安学院上夏校是怎样一种体验?

    今年七月在康涅狄格州的Middletown和Wesleyan的小伙伴们度过。生活在小镇的快乐瞬间太难忘,凌晨在lounge和大家一起肝paper的绝望也没少经历。新英格兰的夏日在记忆里永远那么浓烈。

    1.学术

    在一千次得知我去哪上夏校后迷茫又疑惑的眼神之后,我终于懒得再把同样的答案讲一遍了。我的目的很明确,除了向梦校疯狂示爱之外,也体验一下文理学院的模式和大家都不能理解的乡村生活,还要作为一个理科生适应一下大学里的文科。

    本180线城市的普高小孩也确实在这一月里收获了很多。Wesleyan的summer session开设的课并不多,各个领域都有涉及,一门课一个学分,最多15人,precollege student和college student一起上课。wes夏校的费用相对贵,4周学费和生活费一共1w刀左右。参加这个夏校的只有7个人,中国人的比例还是比较大的。

    我选的两门课是The art of personal essay和International politics。整体来说课业压力不小,经常熬夜赶ddl。essay课基本每天都要写作,平时每天写reading的response,每周要写一篇essay。课堂都是讨论式,很chill,大家一起聊reading内容,都是不同类型的personal essay,有些情感强烈或者角度新颖,阅读体验很好,有些令人迷惑的文章让我一度晚上八点就陷入昏睡。

    每周有一节课是workshop,教授会每周分好三个人一组,互相改essay。最后一周essay的主题是relationship,workshop时看一群每天上课互相瞪眼的人掏心掏肺写的东西,居然感觉很感动哈哈哈哈。

    Olin library 那天下午过了关门时间我还在沉迷学习被锁在图书馆里 只能call public safety把我救出去

    Essay课的女教授人非常非常nice,给我们几个国际生开了几次小灶,为我们改语法聊人生,final时一起吃饭。经常因为天气好,教授带大家去室外上课,虽然有时候我晒到差点睁不开眼,还是非常开心。有一次教授带大家去Middletown的一家coffee shop上课,让大家坐在外面观察附近的人,自由写作。镇上来买咖啡的人都非常酷,有抽着烟的老人,有穿西装的白领,也有戴着墨镜的花臂大叔。大家都是老朋友一般端着咖啡三三两两地聊天。

    Politics的教授是Wesleyan著名的CSS的系主任,讲课非常风趣,精通流行文化,会讲脱口秀(他儿子是脱口秀演员)。会把学的东西与生活或影视作品里的情景结合起来,经常在课上让我们即兴情景表演,同学们也都非常入戏,我经常笑到头掉。有一节课讲全球化,他让我们每个人穿成不同国家的风格,放音乐走秀,让大家猜。我选的南韩很失败地被大家猜美国和澳大利亚 :-(

    final paper是用学过的国际关系理论分析一部影视作品里的factitious world,在一家日料店里边吃边做presentation。大家都对这个作业(看电影)很感兴趣,我选的电影是昆汀的《The Hateful Eight》,看得非常认真,台词都快背过了。有同学写权游、星战等国民剧,还有疯狂动物城,猫和老鼠这样的动画片,都非常有意思。

    做完presentation几乎要变成电影课了,大家开始各种聊电影。其实我喜欢Wesleyan的其中一个原因是她的电影和戏剧,希望以后有机会来这里学习。

    这门课的十个同学大多都来自不同国家,所以思考国际问题有很多不同角度,给我提供了很多思路。讨论了一节课的美国国家利益之后教授非常正经地让记笔记的同学把笔记发邮件给白宫。我个人觉得教授讲课的角度大多是从美国人的角度出发,并不是我想象的那么国际化。

    对于本普高生来说,两门文科的课加上大我好多的native speaker同学们,一开始是很有挑战性的。秉着关关难过关关过的普高精神,还有教授和朋友们的鼓励加成,经过无数个和室友五点互相拉扯起床写作文的早晨,我的写作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进步着。

    虽然也经历过几个写不出来的ddl在身第二天还有各种强制性活动的崩溃夜晚,最终我还是顺利拿到了推荐信和不错的成绩单。由于一堂课只有3到5个高中生,要推荐信并不难,一般教授都会很乐意。

    2.summer session的wes校园

    在自由包容出名的Wes,学生群体自然是非常diverse,大家都非常酷。summer留下的人并不多,一个月下来都互相眼熟了,食堂大爷也会每天跟我打招呼。当时学校里还有几个青少年的艺术和体育的camp,还是很热闹的,食堂偶尔都找不到空桌。

    校园不大,非常非常美,foss hill草坪每天修建,开除草机也成为我的dream job之一哈哈哈。

    相比空调房,我还是更喜欢在室外学习,经常在各种长椅上一坐就是一下午,也被晒得回国后被很多人当作ABC。

    经常看到野兔、臭鼬这样的小动物

    安全方面,public safety很负责,有一次深夜陪朋友在art studio做project,被来巡查的阿姨强制送回宿舍……但是太晚还是尽量不要出门,有一次在校园里夜跑之后回宿舍,在路边有车停下来对我们说Hi Babe,也成了我们这个月经常开玩笑的一个梗。

    印象很深刻的一点是Middletown的人们都非常chill,经常带着毛毯和食物来校园里躺在草地上参加活动,家长也经常带着baby们来校园里玩。

    第一天orientation时看烟花

    3.在Wes的吃喝玩乐

    Summer sesssion期间学校里只有一个Usdan食堂开放,整体来说味道还可以,但食物种类不是很多。除了固定的高热量食品之外,每天会有一些亚洲或者墨西哥菜。

    由于每天早9的课,早上我们都没有时间去食堂,都在厨房简单吃一些cereal 酸奶之类的,导致我饭卡里剩了好多points。逛超市只能步行20分钟去Middletown上的有机超市或者坐十分钟shuttle bus去外面的大超市,更别提shopping。

    由于学校没有安排,我们只自己打uber去了一次mall,买到很多打折的东西还是很开心的哈哈哈哈。有时候我们会叫Middletown的外卖,日料,越南河粉,Domino之类的。或者直接去main street吃。大概人均20刀。

    河粉很好吃

    Middletown真的非常小,店铺基本都聚集在main street,有一些bar和亚洲餐厅。我们最爱去的是0度奶茶店,还卖泰式ice cream。每次大家热爱bubble tea,只有我坚持不懈每次点不同口味的ice cream:) 最爱Pink Lady~

    我们住在butterfield C一层,双人间,不得不说室友分得极其科学。这栋楼的负一层据说以前是关押犯人的地方……我们偷偷跑下去看,确实没有装修成宿舍的样子很黑,满墙都是涂鸦,很有恐怖片的气氛~

    Lounge是一个见证了无数笑到头掉瞬间的地方,吃零食看电影玩桌游,还有每周的Social Justice Program都在这里~

    窝在沙发上看电影是我写完paper获得新

    每周三上午没课,学校都安排了跟一位stuff交流,像global study,ao等,虽然有时候ddl在眼前是真的不想去。每周末学校都带我们在学校周边各种玩,导致看我朋友圈的人都觉得我这个月一直在浪(其实平时超忙好吗!)。

    summer session期间学校里还有其他几个camp的活动我们也可以参加,有concert,puppet show这种,还有为镇上的小孩子组织的movie night。

    坐在树荫下看云想paper的乡村生活不能再快乐了

    热爱新英格兰的骄阳,热爱空调房里思想的碰撞,热爱一切都在萌芽的七月,热爱蕴含着无限可能的Wesleyan。

    查看全部
  • 驻美使馆举办“中国女外交官对话卫斯理安学院师生”活动

    5月23日,近40名来自卫斯理安学院优秀在校生、大华府地区知名校友及校董会成员来到中国驻美国大使馆,与女外交官就“当今时代的女性角色”进行对话。图片提供:驻美使馆教育处陈武

    中国日报华盛顿5月30日电 5月23日,在卫斯理安学院(Wesleyan College)校长薇薇安·福勒女士、前任校长鲁思·诺克斯女士带领下,近40名来自卫斯理安学院优秀在校生、大华府地区知名校友及校董会成员来到中国驻美国大使馆,与女外交官就“当今时代的女性角色”进行对话。

    四位外交官分享了职业外交官尽忠尽职、不辱使命的心路历程。徐学渊公使在为该校师生、校友举办的招待会上说,作为全美37所女子学院之一,卫斯理安致力于女性教育,支持女性追求个人目标、实现自我价值,这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政府不遗余力发展女性事业不谋而合。作为与中国结缘甚早的美国高校,卫斯理安帮助培养了中国历史上三位杰出女性(宋氏三姐妹),特别是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的宋庆龄女士。如今,中美教育交流深入发展,仅2018年当年在美的中国留学人员就有36万人。在中美建交40周年之际,希望卫斯理安延续知华友华传统,为推动中美人文交流继续贡献力量。

    卫斯理安学院薇薇安·福勒校长(左)向驻美使馆徐学渊公使赠送绘有该校历史最悠久建筑的定制瓷盘。图片提供:驻美使馆教育处陈武

    福勒校长在致辞中深情回顾卫斯理安学院与中国的历史渊源,感谢使馆的热情款待,对中国女外交官展现出的开放、自信姿态深表赞赏。她说,自1986年以来有250名中国学生从卫斯理安毕业,这对于一所小规模的特色文理学院来说确实是个大数字。学校将深植与中国的传统友谊,不断拓展对华合作。

    招待会期间,徐学渊公使与师生、校友亲切交谈。同学们说使馆之行是此次游学的最大亮点,零距离接触中国女外交官的宝贵经体验丰富了她们的学习成长经历。

    卫斯理安学院位于佐治亚州梅肯市。据该校官网介绍,卫斯理安学院前身是1836年12月成立的佐治亚女子学院(Georgia Female College),该学院1839年1月7日正式招生,1917年改为现名。(记者 赵焕新)

    5月23日,近40名来自卫斯理安学院优秀在校生、大华府地区知名校友及校董会成员来到中国驻美国大使馆,与女外交官就“当今时代的女性角色”进行对话。图片提供:驻美使馆教育处陈武

    来源:中国日报网

    查看全部
  • 广州大学这么多国际交流项目,总有一个适合你!

    你是否渴望

    进入世界顶尖名校学习交流?

    在世界领先的实验室开展科学研究?

    现场聆听诺奖得主的讲座?

    ……

    在广大,你的梦想通通可以实现

    三个理由

    让你爱上国际范儿的广州大学

    1、合作

    聚焦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一带一路”倡议

    不断拓展国际化办学格局

    2、名校

    与33个国家和地区的

    近200所大学和科研院所合作

    开展了近50个联合培养项目和交换生项目

    3、圆梦

    积极加强国际合作办学

    培养“视野开阔”的广大人

    国际名校短期交换交流学习项目

    中外大学联合培养学位项目

    总有一个,适合你!

    国际名校短期交换交流学习项目

    01.项目简介

    我校每年暑期都会组织同学到德国、美国等国外高校开展为期3周左右的暑期游学活动。通过这个项目,学生可以提前感受世界名校的风采,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济济一堂学习英语及各项文化活动。家庭寄宿等多种住宿方式,能使学生亲身体验国外真实民居生活实况。同时增添海外游学背景,为申请海外留学增添砝码。

    02.开设项目(部分)

    英国剑桥大学交流项目

    英国伯明翰大学夏令营课程

    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暑期交流项目

    德国海德堡大学暑期交流项目(英语、德语项目)

    广州大学-澳大利亚西澳大学1-2学期短期交流项目

    广州大学-澳大利亚科廷大学1-2学期短期交换生项目

    美国波士顿大学本科访学和研究生实习项目

    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访学项目

    ……

    03.亮点项目

    英国剑桥大学交流项目

    项目所设课程均由剑桥大学老师讲授。项目期间,所有学员将入住位于剑桥郡的花园式学生宿舍,并被授权使用学院的暑期设施;聆听著名教授的专业课程、讲座;参加学院传统高桌晚宴;参观游览学院风光和名胜古迹,感受当地风土人情。

    美国华盛顿大学暑期机器人设计

    和人工智能(AI)培训项目

    华盛顿大学人工智能和机器人设计培训课程由华盛顿大学人工智能研究所、计算机科学和工程院等知名教授授课。总课时数为30个课时。

    培训班还会安排参观微软、波音公司及亚马逊等世界科技巨头,学生将与微软公司的科技创新人才面对面交流,深入了解微软的软件技术和创新理念。

    04.他们想说

    罗乐遥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 赴日本上智大学和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参加短期访学

    ● 2017、2019年两次获得学校奖学金资助

    ● 2020年秋季赴美国弗吉尼亚大学攻读硕士学位

    “在日本上智大学访学期间,我深切地感受到了日本发达的科技、匠人精神以及国民文明素养;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访学期间,我有幸认识了伯克利工程学院的教授和劳伦斯国家实验室的科学家。学术讲座与实验室的参访,是他们带给我最宝贵的知识。”

    什么是科技创新,什么是前瞻研究,什么是一个科技工作者应具备的科学素养?

    “我想,答案都在他们当中。”

    “怀念伯克利傍晚的浪漫日落:下课后,总喜欢去海边或者爬到学校的后山上面去看日落,等到星星出来的时候再回去;怀念在东京访学期间不期而遇的暴雪,那场不战而胜的打雪仗是我和朋友之间的趣味;怀念优胜美地清澈的湖水:躺在小艇上,顺着河水静静地漂流,仿佛自己也融入这片茂盛的世界中。”

    “访学的经历为我埋下了梦想的种子。今年秋季,我将前往美国弗吉尼亚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将梦想生根发芽。衷心祝愿师弟师妹们青春筑梦,梦想成真。”

    林鸿锐 管理学院

    ● 2019年赴英国剑桥大学访学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剑桥大学是林鸿锐向往的地方。这个不论生活、还是学习都让人憧憬的学府,会鼓励每一个人去表达展现自己。让他印象深刻的是有位同学在自我介绍的时候十分紧张,教授站在他旁边碰了碰他的身体,用欢快诙谐的语气鼓励他“来,别怕,我也很紧张,你拉着我的手,我们一起深呼吸。”

    一路学习专业知识,一路感受当地的民俗文化,林鸿锐学习了他们的苏格兰舞,感受英国文化的魅力。“今年,也要跟广大说再见了,特别感谢广大提供给我这样一个访学交流的机会,这定将成为我大学生活中一段美好特别的回忆。”

    李丽 计算机科学与网络工程学院

    ● 2019年赴美国华盛顿大学访学

    “一眨眼,充实而有意义的美国华盛顿大学访学之旅就画上了句号,对陪伴我的老师和同伴们有着深深的不舍,对这所顶尖的大学有着深深的敬崇和怀念。”

    “华盛顿大学风景优美,科学技术更是顶尖。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参观wish实验室,我们在这里体验了超声波,新型手术器械,在一个非常有趣的人体模型上模拟救援过程。”

    “访学交流是广大提供给我们的一个很好的自我提高机会,师弟师妹们要注重打牢学科知识的基础,在平时努力为自己铺路,机会来临的时候才能牢牢抓住哦。”

    姚岳烽 法学院

    ● 2019年赴日本早稻田大学访学

    被早稻田大学的知名度吸引的姚岳烽,在广大的资助下,如愿前往一直向往的早稻田大学。

    当太平洋的风吹来潮湿的水汽时,炎炎七月的东京一直好天气,访学路上都是好风景:学习了解到日本的文化,体验他们特有的生活方式。姚岳烽一边适应着环境,一边与尝试与异国他乡的人们相处。

    “永远记得与访学团在海边等日出的那晚,烟花的灿烂似乎还在我的眼前,大家一起早起,一起看东升的太阳在海岸线探头,那是我最有趣的回忆。”

    最后,姚岳烽想对高三的学子说:“无论考到什么样的分数,只要努力过了就行了。高考只是漫漫人生的一个点,高考过后,就做高考过后该做的事,结合自己特长,兴趣等等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学校,专业。好好考虑今后要走的路,更多地将眼光放在今后,不要停留在过去。

    (右一)

    李滋博 人文学院

    ● 2019年赴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访学

    “我从小就喜欢自然环境,一了解到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的访学项目,便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在温哥华,动物从来不是住在动物园里的:离学校200米便是海滩,那里栖息着海豹、信天翁、雨蛙……在UBC的一个多月,我享受欣赏海滩上的日落,享受得天独厚背靠大森林的校园,享受与负离子满怀接触的新鲜空气。温哥华竟与我的天性有着难以言说的契合。”

    UBC是一个文化多元的学校,接受来自世界各地的学子。在这里,李滋博没有选择其本专业中文专业,而选择了建筑学专业。“凌晨两点的作业可能会痛苦,但却开拓了我的思想。学习之余,每天使我身心舒畅的,还有宿舍楼下的健身房。这里只需一块钱就可以锻炼很长时间,免费开放的专业游泳池更是我的最爱。”

    “感谢广大提供的机会,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全身心投入到喜欢的课程中去。如果想去访学的话,一定要早报名,越早越好,收获越大。再偷偷跟你们说,别和我抢名额哦,我还会去的!”

    张尤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2019年赴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访学

    ● 曾获2019年广州大学奖学金

    ● 第九届广东大学生材料创新大赛金属赛区一等奖

    “美国加州大学十分注重环保理念,他们的环境专业实力非常雄厚。印象深刻的是这里十分有特色的图书馆:这是一个零能耗公共图书馆,还被评为‘2016全球十大绿色建筑’之一。学校旁边还有一个可再生能源的发电站,处处体现着环保的理念。加州大学为我们学院提供了《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交流项目,也让我们了解到中美在环境领域研究的差异。”

    “学习之余,我们还去参加了圣地亚哥市的一个“食物银行”的志愿活动,当地的贫困者会去那边领救济品,我们在接受完相关培训后协助他们进行了一些志愿工作。”

    “这次交流访学活动中,广大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在奖学金方面,学校给我们每人大概资助了3万元,我们只需支付往返的机票费用,这相对其他的高校是比较少见的。”

    中外大学联合培养学位项目

    01.项目简介

    为提高学生培养质量,开拓学生国际视野,我校与多所世界知名高校建立深度合作,开办了中外大学联合培养学位项目。该项目优势显著:学生获得中外双学士学位,全面拓展国际视野;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接受国际精品教育;科学安排教育计划,节省时间、学费;拥有知名高校留学背景,海外深造先人一步。

    02.开设项目(部分)

    美国卫斯理安学院人才联合培养双学士学位项目

    中法旅游项目

    基尔大学3+1+1生物专业

    格拉斯哥艺术学院联合培养项目

    英国伯明翰大学2+2双学士学位项目

    英国伯明翰大学(本科2+2双学士学位项目)

    中意联合培养博士项目

    广州大学-澳大利亚西澳大学 (传媒专业“3+1+1”本硕连读3学位项目)

    广州大学-澳大利亚科廷大学2+3园林规划专业3.5+2/3+2.5城市规划专业中澳双学士联合培养项目

    ……

    03.亮点项目

    美国卫斯理安学院人才

    联合培养双学士学位项目

    美国卫斯理安学院,成立于 1836 年,是世界上第一所授予女性学位的高等学府,曾培养出以宋庆龄为首的“宋氏三姐妹”,至今仍被视为美国最优秀的女子文理学院之一。

    2014年广州大学推出“广州大学卫斯理安双学位项目”,致力于塑造和培养综合素质全面、人文素养突出,适应全球竞争的国际化女性精英人才。

    目前接受申请的专业均为两校的优势学科,兼顾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实际需求。学院开设工商管理、心理学、英语三个双学位课程项目,采用“1+1+2”的中美联合人才培养模式(第一、三、四学年在中国修读,第二学年在美国完成)。在这三个专业就读的女性学生第一学年可向国际教育学院报名(其他专业学生需先在校内完成转专业方可申请),学生通过面试被录取,完成四年的专业学习并通过考核后可获得中美两国的学士学位。

    英国伯明翰大学

    (本科2+2双学士学位项目)

    该项目面向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学生。学生在广州大学完成前两年的学业后,在伯明翰大学完成剩下的课程并获得本科(BSc)或者本科硕士(MSci)学位。攻读学士学位的学生将获得20%的学费减免,优秀学生还有机会争取到由学校提供的其它类别的奖学金。学生可选择学习理论应用类或者现代化的学科,这些学科由国际知名学者授课,采用互动研究型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中意联合培养博士项目

    广州大学与帕多瓦大学(意大利)共建帕多瓦大学孔子学院,两校每年互派师生到对方大学进行访学或交换学习。帕多瓦大学被评为意大利 “拥有最高质量研究成果的大学”,共有40个博士专业,涵盖自然科学、工程、人文社科、农业及医学。

    在双方前期合作培养博士的基础上,两校签署协议自2019年起合作培养双学位博士生,通过双方考核符合录取条件的硕士研究生将分别在两校注册,同时具有两校学籍,完成学业并满足毕业条件的学生将获得中意双方的博士学位。

    中法旅游项目

    广州大学与法国昂热大学、尼斯大学联合成立了中法旅游学院,开创了国内首个旅游高等教育合作办学项目。其人才培养方案由中法双方联合制定,安排超过1000小时以上的法语优质小班教学,同时加强应用型英语学习。将“文化遗产管理”和“会展与节事管理”作为学生核心发展方向。

    专业学习阶段优先安排国际师资和国际化旅游企业管理人员授课,注重实践,设置总计33周的实习实践专业课程。实行导师制,聘用国内外旅游行业资深教师或高级管理人员为导师。除了开设常规的旅游管理学、经济学等课程外,引进了大量的具西方特色的涵盖不同领域的课程,如葡萄酒知识与鉴赏、美食理论与实践、中外旅游地理和中西方文化比较等。

    格拉斯哥艺术学院联合培养项目

    本项目设置绿色建筑设计与城市设计、健康建筑与环境工程两个新兴专业方向,参加项目的学生在完成全部课程并通过答辩后,可获得双方的硕士学位。采用第一年在广州大学,第二年在GSA,第三年在广州大学学习的方式。持有双方硕士学位意味着毕业生可以在中国和英国参加执业注册建筑师考试,在未来职业发展道路上拥有更多空间。

    基尔大学3+1+1生物专业

    参与3+1+1合作项目的学生将在广州大学进行三年的本科学习并完成广大的必修学分,随后进入基尔大学进行第四年的学习。随后的一年制硕士研究生课程,能够大幅缩短如国内三年制硕士所耗费的时间,帮助学生更早投入专业的科研领域或者走上读博深造的道路。

    广州大学-澳大利亚西澳大学

    (传媒专业“3+1+1”本硕连读3学位项目)

    学生在广州大学完成前3年的课程学习后,第4年赴澳大利亚西澳大学学习,需完成西澳大学指定的8门课程,同时完成广州大学规定的毕业论文,回国参加毕业论文答辩合格后,可获得广州大学颁发的毕业证书、学士学位及西澳大学颁发的文学士学位。在西澳大学学习的第二年进入硕士学习阶段,就读战略性传媒专业,修满学分后可获得由澳大利亚西澳大学颁发的战略性传媒硕士学位。该学位可获中国教育部认可。

    04.他们想说

    余蔓铧卫斯理安学院

    ●2017级卫斯理安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中外合作办学专业)

    ●2018年进入美国卫斯理安学院参与为期一年的学习

    “为期一年的海外学习真可谓是‘痛并快乐着’。紧张的学分压力、高强度的学习节奏让初来乍到的我感到有些不适应。但幸好遇到了他们:这里的老师们平易近人,无论何时向老师请教问题,他们都会耐心地辅导解答。”

    “学校的同学们非常勤奋,24小时开放的图书馆永远不缺用功学习的同学们。我决心加倍努力地学习,尽全力将每一次的作业、小测都做得最好。至今还无比怀念凌晨时分的图书馆、怀念那段全身心投入学习的静谧时光。学期结束时,我很荣幸地获得了荣誉奖杯,那一刻感到自己这一年努力实在太值得了!”

    “在美国,我还认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感受到不一样的文化,拥有一颗对万事万物更开放包容的心。在这一年里我的独立思考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都得到了充分地锻炼,见证了自己的成长与蜕变。我为加入广州大学卫斯理安学院而感到骄傲!”

    朱朗迅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2017级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

    ●2019年参与英国伯明翰大学双学位项目

    “在伯大,我变得更自律了。伯大的学习氛围十分浓厚,同学们都很勤奋。这里加入了导师制,导师每周都会询问你的学习情况,帮你答疑,这让我不敢松懈学业。学校有自己的体育中心,虽然英国经常下雨,但是体育馆内的健身房让我在雨天也能够保持锻炼。这里无论是宿舍还是校园,景色都是很优美的:四季分明,植被覆盖率很高,还有很多小动物。”

    “在国外的期间,我也学会了做饭、自己处理生活上的事情。总的来说,参加这个留学项目让我开阔了视野,也成长了许多。”

    “不得不说,广州大学在中外合作培养教育这方面做的很不错。广大的合作项目多,和很多学校都有建立合作关系,而且学生留学的成本低,这是很多其他学校或机构做不到的。未来我也想争取参加更多优秀大学的研究生项目,让自己的学业更上一个台阶,work hard, play hard!”

    陈颜璋 教育学院

    ● 广州大学与意大利帕多瓦大学联合培养博士

    ● 国内导师为广州大学心理学系傅世敏教授

    ●国外导师为Prof. Roberto Dell’acqua和Prof. Giovanni Galfano

    ● 研究方向为认知神经科学

    “早就听说意大利为艺术、时尚、美食而生,我迫不及待地想要体验深入到城市骨子里的生活态度。帕多瓦大学散落在帕多瓦城市里,是欧洲最古老的大学之一。保卫学术自由是帕多瓦大学的精神核心。印象最深刻的是Agnoli教授在课堂上关于p-hacking现象(通过调整数据来操纵p值,使研究达到显著)的讨论与反思。Agnoli教授希望我们记住:‘Science is a way of trying not to fool yourself’我也把这句话写在了随身带着的笔记本里当作警醒。”

    “友好无国界,意大利人真的很热情,即使是超市里的陌生人,在言语不通的情况下也会很热情地帮你解决各种遇到的问题。刚到学校那会儿,博士后师兄Mattia就主动带我到处参观。在熟悉周围的环境后,我很快地投入到两点一线的学习研究中。期待手头上的研究计划敲定后,再慢慢地感受意大利深厚的文化底蕴。”

    还在等什么

    你和世界的距离

    只差一个广大!

    欢迎报考与世界零距离的广州大学

    院校代码:11078

    查看全部
  • 周松芳|最可敬爱的工读生(上)

    由于中国“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以及工读分离,或者说因为经济不发达,缺乏工读结合机会的现实,半工半读、勤工俭学,在中国从来都不发达,至今高校为学生甚至贫困生提供的勤工俭学机会也不算多。而美国的高校,特别在早期,校内就会提供大量岗位给学生(包括富豪子弟)勤工俭学。其实那不过呼应一种社会风气或者说社会价值观。当年胡适留美,目睹这一现象,大为感佩,在1915年3月7日的日记中,专门写了一篇短文《可敬爱之工读学生》说:“眼中最可敬爱之人,乃此邦之半工半读之学生。其人皆好学不厌之士,乃一校之砥柱,一国之命脉。吾辈对之焉敢不生敬爱之心而益自激励乎?”(《胡适日记全编》,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二册,82页)二十年后,他跟两个儿子祖望、思杜去看苏联电影“Road to Life”(《生路》),写一群流浪的无赖孩子,被一个大教育家收去做工,先在工厂做工,后来这班孩子筑成一条铁路。认为片子“很动人,有力量”,并提升到哲学高度来看待:“这里面有一种教育哲学:做工是教育,是生路。”(同前书,第六册,307页,1934年1月27日)

    与胡适同一时期的胡光麃,也有相近的观察。1914年8月由清华赴美留学,因为年龄太小(1897年生),先入距波士顿四十余里古老的埃克斯托中学学习一年,第二年才进入麻省理工学院研习电机,并以优异成绩于1919年毕业。“当时人们都认为埃校乃贵族学校,实际并不如此。美国是民主的国家,穷人和富人受教育的机会均等。波士顿人有句话:‘今天我的儿子由埃克斯特(Exeter)毕业,明天我的司机的儿子由古鲁顿( Groton,富兰克林、罗斯福的母校)毕业。’没有什么了不起。我同班有个同学名叫彼得士(E.C.Peters),是棒球队队长,每次快下课时,他总比我们早走5分钟,初时我很奇怪,以为这位‘队长’好大的派头,后来才知他兼任敲校钟的工作,不能不早走一步。有些同学兼任食堂侍役,有的打扫教室庭园,以赚取课外收入来维持读书,有钱人的子弟,有的也兼做课外工作赚点钱,同时培养个人独立生的好风尚。”(胡光麃《波逐六十年》,台北文海出版社1974年版,82页)

    虽然1948年即已从北洋大学毕业,但因经费问题延宕到1955年才留学宾夕法尼亚大学的陈之藩,暑假在纽约州静湖打工时,观察到的美国工读精神,与几十年前仍是一以贯之的:“中学生送牛奶、送报;大学生做苦力、做仆役,这些工作已经变成教育的一部分。这种教育,让每一个学生自然地知道了什么是生活,什么是人生。所以一个个美国孩子们,永远独立、勇敢、自尊……做卑微的工作,树高傲之自尊,变成了风气以后,峥嵘的现象,有时是令人难以置信的。耶鲁大学有个学生,父亲遗产30万美金,他拒绝接受他说:‘我有两只手,一个头,已够了。’报纸上说,‘父亲是个成功的创业者,儿子真正继承了父亲的精神。’”(陈之藩《旅美小简》,黄山书社2009年版,146页)“只在校园里打工,才得以保持自己的学生身份”?

    虽然美国学生自己挣钱付学费是很普遍的做法,但早期中国留学生却认为只在校园里打工,才得以保持自己的学生身份,同时也不会干扰学业([美]比勒《中国留美学生史》,三联书店2010年版,113页)。恰恰美国各大学甚至不少中学,都提供大量岗位供学生勤工助学,但肯定不是为了照顾中国学生的面子,而是出于一种风气的鼓励,或者设计为教育的一部分。联想我们的高校至今仍把绝大部分适合学生工读的岗位外包,真是有些不解。

    首先,教会学校出去的学生,多半是要打工的,首开其例的,非容闳莫属,只是他没有明确说打过何种工:“方予游学美国时,生活程度不若今日之高。学生贫乏者,稍稍为人工作,即不难得学费。尚忆彼时膳宿、燃料、洗衣等费,每星期苟得一元二角五之美金,足以支付一切。”(《容闳回忆录》,东方出版社2012年版,14页)容闳的正宗香山老乡、后来著名的外交家程天固1907年赴美留学,就缘于所在美国传道学校老师的力劝,说美国是一个民主国家,贫苦学生有半工半读的机会,即他本人也是如此苦学毕业的;他在大学念书时,于课余代人打字及派卖报纸,藉此来供给宿食,美国社会领袖多有出于此辈贫苦学生的,成才之后,至为社会所嘉许(《程天固回忆录》,台北龙文出版社1993年版,35页)。

    著名历史学家洪业1915年赴俄亥俄卫斯理大学留学,虽然知道贝赐福主教安排好了他的一切费用,但他还找了几份工作来做,因为他发现差不多所有的同学都在课余工作赚钱付学费、生活费,自己也不愿例外。先是青年会干事替洪业找到了个离校园步行五分钟的地方住,然后为他安排的第一份工作是为学校洗刷体育馆的地板,每钟点十七分钱。“当时在中国,大学生做粗工是件怪事,因为中国人一向以为劳心的人和劳力的人有天壤之别。”此后,洪业在校友办公室装信封贴邮票,每钟点二十二分钱。后来因为给一个牧师的儿子补习数学大获好评,乘势招徕到十多个学生,相当于开了个补习夜校,得以有钱寄回老家资助弟弟们上学。再加上后来他的化学老师推荐他替学校附近一家疗养院分析泌尿,每管尿五分钱,一个钟点可做四五份;天道酬勤,他便觉得自己很富有,超越俭学之伦了。(《洪业传》,商务印书馆2013年版,743、754页)

    工读生清洁校舍1916年,晏阳初也是以教会学校学生身份赴美留学,直接进耶鲁大学读大三,也很快就通过学校的“大学优等生协会”找到了两份工作:一是在学校餐厅做出纳,在那里因为喝牛奶是免费的,他学会了喝牛奶;另一份工作是成为唱诗班的一名成员,合共每月可得一百美元的报酬,比后来清华庚款生的每月八十美元还要多。(《中国留美学生史》,第300页)赖景瑚的大学校友兼同乡余楠秋归国十年且已任复旦大学文学院院长多年之后,还想起来就敬佩美国的工读学生,并表彰学校为工读学生所做的种种贡献:“学校里面也有许多机关专为学生找工作而设的。如学校职业介绍所,青年会职业介绍部,及其他性质相同的处所,都很能替学生找工作;他们对于学校城市中的商店、公司、市政府各机关,或私人家里,都有相当的联系,对于需要用人的消息,非常灵通。所以他们介绍学生作工的成绩,有时实可惊人。穷苦而有志的学生,靠他们的力量,而能维持到毕业的,的确是不在少数。”当然最终还是为了致敬那些工读生——不知包不包括他自己,至少包括他的同乡好友赖景瑚吧——“运动场上找不着他们的足迹,学生会内从不听见他们的声音,跳舞场中尤其没有他们的踪迹。他们为着读书而奋斗,牺牲普通一班学生应当享有的权利,完全丢开名誉和风头的思想,孜孜地来抽出时间预备教室外面应当做的功课,以冀达到他们求知的欲望。他们的精神诚是值得吾人的敬佩,当得起师友们的赞美。他们是真正的读书者,他们是学校里面的无名英雄,他们的地位,实在应当上任何人来得高。我们绝对不能说,因为他们没有课外的活动,他们对于学校的名誉和前途无关系。我们须知道,他们的勤苦的训练,不独对于个人的修养进步,实在可为学校造成良好的学风;出了校门之后,他们所做的事业,必定能够发扬母校的名誉,在社会上作个良好的国民,真可以值得吾人的注意。我们敢不对他们一齐脱帽起立,表示我们的敬意么?”

    他之所以写这篇文章,大约看到了1931年4月17日《申报》刊登的陆尔昭女士的《美国卫斯理大学校之生活》,“以见美国学生现在工读的情形与我从前在美时所见的情形仍然是一样”:“本校中工读各生,自校长以次,全校人员绝不菲视,无论矣。”(余楠秋《可敬佩的美国工读学生》,《新学生》1931年第一卷第五期)

    也是出自教会学校长沙雅礼大学预科的著名教育家陈科美,1920年赴美留学时,认为一战之后美国劳动力相对缺乏,工读容易,所以轻松启程,果然愉快当然也不轻松地度过了六年,顺利拿到了博士学位。特别是第四年赴芝加哥大学读硕士学位时,去之前直接给该校校长赫钦斯(R.M.Hutchins)写信请求安排工读岗位,校长立即回信表示欢迎,并安排他每天在图书馆工作两小时,后来还在学校饭厅工作两小时,得以顺利完成学业;这种直接要求校长安排工作的事,在中国,恐怕只能停留于梦想吧。最后两年到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虽然拿到了清华每年五百美元的半费补助以及学校的免缴学费礼遇,但因为纽约生活程度太高,每年需一千二百美元,仍然每日去学校餐厅工作两小时,每周末去中国饭馆工作一天半,卒成学业。(《陈科美自述》,《世纪学人自述》第一卷,十月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266-268页)冯友兰1919年赴哥伦比亚大学留学,最后一年官费不继,也曾在学校图书馆谋得一个闲差,即管理馆里的中国报纸,工资每月八元。具体来讲是到收发室把报纸取出来,送到图书馆中文书籍阅览室,把报纸上了夹子,放在架子上。这样简单的工作,也不是每天都有,因为当时的邮政交通靠邮船,不可能每天都有邮船从东方来,平均每星期有一次。如此轻松,自然有余力另觅了两份活,一份是到餐馆收盘子刷盘子,特别是刷盘子,基本上半自动化,并不辛苦;另一份是给一位喜欢中国哲学的美国学生当“活字典”,按字取酬,收入也可观:“当时我有这三个财源,每月收入三十多元,再加上断断续续的官费,维持生活也就够了。”(冯友兰《三松堂全集》第一卷《三松堂自序》第二章《民国时期》,河南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54-55页)

    纱厂学徒出身的大经济学家方显廷1921年受他的老板也是大恩人穆藕初先生资助前往美国伊利诺斯州威斯康星大学深造,半年后嫌功课太浅转升纽约大学二年级,可读到大四时,因穆先生生意受挫,不能再资助,不得不开始工读生涯,却因此成为“小富翁”,堪为工读生的励志典范。先是利用美国人在禁酒法令限制下娱乐缺乏、麻将方兴的契机,现学现卖为一家百货公司每天工作四个小时,演示如何玩麻将牌戏,并将一副副麻将牌推销给初学者,每小时挣七十五美分;晚上到一些人家的公寓式房屋去做私人麻将教练,每两个小时工资为五美元再加上小费,收入翻倍,合计差不多超过了原先从穆先生处所得的高额津贴。毕业后入耶鲁大学深造,又申请并得到一份两百四十美元的威廉姆斯奖学金及一笔两百美元的研究生贷款。在耶鲁的第二年,开始校内工作,先得到一份担任图书馆助理员的工作,每天从下午五点钟到晚上十点整,在耶鲁图书馆的期刊阅览室值班,由于借阅者寡,几乎可以把所有的时间放在自己的学习上。同时,作为二年级研究生,具备了为威斯利菲尔德教授所教的大学生们批阅考卷的资格,一晚上完成批改八十名学生大班的考卷,可以带来八美元的收入,尤其在期末,成为大福利。笔者只是弱弱的想,国内何曾有过这种机会呢?在耶鲁读研的第三年,更得到部分清华奖学金,每月为四十美元。特别是在1927-1928学年度最后一年在耶鲁学习期间,获得了每年七百美元的优秀研究生奖学金,几项相加,年收入超过两千美元,比年薪仅九百六十美元的政府公务员所得的两倍还多!(《方显廷回忆录》,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37-53页)

    著名经济学家赵廼抟教授1923年北大毕业后留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由于国内时局不靖,官费有限,且屡屡拖欠,头三年,就靠着每天清晨五时到大学食堂劳动,做些洗菜和削切菜的工作,挣得免费吃饭,赢得最后完成学业。(《赵廼抟自述》,载《世纪学人自述》第一卷,十月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181页)著名的细胞遗传学家李先闻1923赴美留学,虽系清华官费,仍坚持打工。在普渡大学的三年,第一个暑假基本上都是打的学校工,在学校为老师做工、除草、做试验,每小时三角美元,每月也能赚二三十美元。第二个暑假,去养蜂场帮忙,每天酬劳一元,每周六元,每个月也有差不多的收入。第三年到美国农业部防治玉米螟虫中心,参加察看螟虫蔓延工作,所得工作费除自己食宿外,积存了二百美元,将其中一百美元寄回贴补家用,他的四叔接到钱时,竟感慨得哭起来了。(《李先闻自述》,湖南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34-40页)浦薛凤1921年赴美留学,即便后来官费由每月八十元增为一百元,仍嫌不敷应用,需要打暑期工,而哈佛竟然还有专门的暑期工作介绍所,遂其所愿:“(1924年)第一暑假系在一个夏令儿童营服务,工作轻松,每当夕阳西挂,犹能自划独木舟来回溪流中。(1925年)第二暑假则在某避暑湖畔之大饭店中充当侍役。予偕级友(陈)华庚同往,不期而遇者,有级友陈念宗、赵宗晋以及石超庸(颖)与章晓初,曾在湖边合摄小照,迄今保存。”并且强调“此为迄今留存之留美时期惟一照片”,虽未明言,潜台词或潜意识中,不仅反映了当时中国留学生相率做工的情形,更反映他对那一段工读生活的怀念或者自豪。(《浦薛凤回忆录》上,黄山书社2009年版,100页)

    在夜总会招待他人,成为女大学生之一种新式工作终民国之世,工读之风未曾稍缀一直到二战之后,解放前夕,也可以说终民国之世,工读之风未曾稍缀,校园也始终是工读的主要阵地之一。著名历史学家何兹全教授说,他1947年5月入哥伦比亚大学历史研究院,做零工最多的地方是哥伦比亚大学教师学院的饭馆,早餐一个多小时零点七五元,午、晚餐各两个小时二点三元左右,大约每小时一元左右。工作完,免费吃饭,愿意吃什么拿什么,愿意吃多少拿多少,“吃得最舒服,高兴、轻松”。后来帮不少中国学者都服务过的魏特夫教授校阅和核对英文译稿,并写些专题小文供他使用,报酬每小时两美元,比在教师学院饭馆的收入高一倍,“基本解决了我的生活问题”。(何兹全《爱国一书生:八十五自述》,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210-212页)

    美国除高校开放大量岗位提供勤工助学之外,更直接设立了不少工读学校,以助贫寒学子成就学业;工读学校,在中国人的概念中,似乎是等同于劳动改造不良青少年的学校,那可完全不是!著名历史学家蒋廷黼1912年初自费留学美国,也是教会学校背景——盘缠的一部分就是他在湘潭教会学校的老师林格尔夫人帮忙筹借的,因此一开始也就是听从她的指引,抵美后在旧金山基督教青年会的帮助下,直奔密苏里州派克维尔的工读学校派克学堂(院)。在这样的地方这样的学校当然不会有也不必到餐馆打工,听从学校安排即是;“我抵派克维尔的前两年,该校曾有一名中国学生,他后来名闻世界,他就是董显光博士,是一位名记者并曾任驻美大使。”(《蒋廷黼回忆录》,岳麓书社2006年版,54页)

    董显光自己说起这段工读生活,也是绘声绘色:“(1909年春到校后)校长问我身带多少钱,我掏出钱袋数,老实报告剩了美金廿五元。麦卡菲博士说:‘这就够了,我派你参加第三种家庭里去。’当时我听了这种安排有些不得要领,可是,不久就了解,派在第三种家庭里的学生,每天做四小时半的工作,每星期课前课后做六天。做什么工作则由劳工部就学校所需劳作服务分别派定。假定我可以多付一些学费,当然就可以派在第二种家庭里每天只须做三小时了。”所谓“家庭”,其实不过是“工种”,都是在学校,而非在人家:“我最早承担的工作是在学校发电厂里用铲子铲煤进炉子。我第一天第一次用铲子,做了一天工,手掌红肿发痛,第二天更糟,满手掌都起了浮泡。可是我忍痛坚持下去。过了几个星期,我就给调任较轻松些的工作,到学校印刷厂做印刷工。此后一切工作例如整理园圃,采集苹果,安埋地下水管以及其他学校杂务无不一一轮到。这种轮值各种方式苦工的经验,在最初不习惯的阶段过去之后,我喜欢这种轻松了。”(《董显光自传》,台北独立作家出版社2014年版,36页)

    余楠秋先生也提到过一所完全半工半读的大学——辛辛那提大学——“在组织上,完全是半工半读,上午作工,下午读书,全校学生都是如此,他们也不付学费,这是带了多少工科实习的性质,只能当作例外。”(余楠秋《可敬佩的美国工读学生》,《新学生》1931 年第一卷第五期)

    一个工读的学生跟赖景瑚一样出自教会学校长沙雅礼预科大学,并且已加入基督教的著名经济学家何廉1919年赴美留学,原本是要去董显光和蒋廷黼初到时的那所工读学校——派克学院,却在旧金山码头被未曾预约却前来迎接的雅礼的老同学陈翰笙拉去了洛杉矶附近的克莱尔蒙行的波那姆学院——陈翰笙两年前即已就读于此。但是,以工养读的方案却无法改变,好在波那姆学院同样为学生提供工读机会,只是男学生都在学院食堂当服务员,挣自己膳宿所需的费用,而像他这样不大熟悉美国生活方式的外国学生能否干得了这种活,还是未知数,所以录取处的负责教授一方面建议他先去克莱尔蒙特镇上的私人家里去找找类似工作,同时又安排他去见学院图书馆的助理管理员玛丽昂·艾温小姐,立即获得了一些临时性的工作,同时答应9月份开学后再提供比较稳定的非全日性工作。1922年,何廉从波那姆学院毕业后,获得耶鲁大学的奖学金前往读研究生,并获学校日、中资料收藏馆馆长的暑期全职聘用及开学期间的非全日性工作。喜出望外的是,一开学又获指派为雷·威斯特菲尔德教授的阅读助理——每看一份日常测验卷子三分美元,每份一小时蓝皮试卷两角五分,每份两小时蓝皮试卷五角,“是个挺攒钱的工作”。(《何廉回忆录》,朱佑慈等译,中国文史出版社1988年版,第24-26、28-29页)其实陈翰笙一开始并非就读波那姆学院,而是先在马萨诸塞州的赫门工读学校就读了一年,吃住都不用花钱,但除了每天几个小时学习,什么活都得干:学校里有菜园子,有养鸡、养猪的地方;也有洗烫衣服的车间,还有做桌椅、修理工具的木工房。他刚到学校,先在菜园子里种菜、摘菜,后来去洗衣组,学习熨烫衣服;也到食堂里去端过盘子。在食堂里,一桌坐七八个人,每个人所要的食物不同,要记清楚,不能出差错,“训练了我动作的机敏和很强的记忆力,终生受益非浅”。对美国这种工读学校的意义,陈翰笙后来有过深刻的揭示,认为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美国越来越需要从事实业的工程师和农学家,高等教育便从十九世纪欧洲古典教育的人文学科传统向科学和工程转型,产生了几所世界上最出色的工程学院;与此同时,约翰·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也大行其道,风气所及,美国的教育在传授书本知识的同时,也注重体力劳动、手工操作等民间教育,出现了许多勤工俭学、半工半读的学校和学生。也可以说,这种工读学校,别看他层次较低,但与高大上的工程学院相比,同样是时代精神的产物,同样受到社会和学生的欢迎。在波莫纳(即《何廉回忆录》朱佑慈所译的波那姆)大学,陈翰笙虽然从第二学期就可以享受奖学金,但仍利用假期去附近帕萨蒂纳的饭馆端盘子,每个暑假都能拿到几百美元小费,够一年零用;同时也去学校图书馆帮忙,虽然每小时只给两角五分,却可以看到许多书,成为难得的学习机会。(陈翰笙《四个时代的我》,中国文史出版社1988年版,17-19页)

    这种工读模式,在民国年间似乎在进一步扩展。1947年1月29日,时任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作为民国政府代表团成员之一前往巴黎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立大会后,抵达美国纽约,开始为期四个月的教育与科学考察。在1947年4月17日的日记中写道:“(美国波士顿)东北大学……有学生1600……有半工半读办法,即作工七星期,到校读书七星期。除第一年外后三年如此办理,五年可以毕业。两人合做一工作,轮流工读。”(《竺可桢日记》第二册,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1025页)东北大学可算得上名牌大学呀,尚变得法子励行工读,则工读在美国教育和社会中的地位,可以想见。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