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联合货币”
关注公众号
点击“外币兑换”
使用手机登录
填写订单信息
填写补充信息
支付-下单完成
到店取钞
铁力市“四分法”让垃圾变废为宝?
东北网7月25日讯 “这么一分,垃圾变肥料,咱农民得积分,积分还能换奖品。”铁力市年丰乡永丰村村民吴祥春,刚刚在村里的爱心超市兑换了洗衣皂,乐得合不拢嘴。铁力市“四分法”让垃圾变废为宝,年丰乡永丰村创新垃圾处理模式实现经济生态双赢。
年丰乡党委书记栾浩表示:“垃圾分类是民生小事,但也是绿色发展大事。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垃圾分类工作就是新时尚,我们就是要用这个新时尚,让农村的环境变得更美、农民群众的日子更舒心。”今年年初,他们对垃圾分类减量工作进行系统设计,探索出农村垃圾全流程分类的“四分法”,实现了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他们首先是由农户以能否腐烂为标准对垃圾进行第一次分类,分成“会烂”和“不会烂”两类。村保洁员在分类收集各户垃圾的基础上,进行第二次分类,一方面纠正农户分类中的错误,另一方面对于“不会烂”的垃圾以可否回收为标准分为“好卖”和“不好卖”两类,好卖的(塑料瓶等)由保洁员出售,不好卖的(电池、碎玻璃等)按原模式经乡镇转运后由市环卫统一处理。第三次分类是垃圾进入村里的处理终端(采用太阳能辅助发酵餐厨垃圾的堆肥房),村保洁员把一些小的不能腐烂的垃圾(铁钉、瓶盖等)分拣剔除后,喷洒堆肥用菌剂后覆土,经过两周,这些垃圾就变成生物肥料。第四次分拣是由包村干部、村干部、乡志愿者每周抽查分拣效果。
在前期调查宣传中,有些村民对志愿者讲解的垃圾分类不感兴趣,也不愿参与。为调动村民积极性,村里采取奖励和引导的方法,对按照规定自觉践行生活垃圾分类者进行奖励。“保洁员每天都会查看农户悬挂的垃圾分类示意牌,并及时进行收集工作。同时,对农户垃圾分类的准确性、积极性和及时性进行打分,满分为10分,达到一定积分后,可到村里的爱心超市兑换生活用品。”永丰村党支部书记崔达东对于这个积分制度的效果很是满意。
“垃圾桶是乡里统一发的,家里的垃圾,能烂的放绿桶,不能烂的放黑桶,一点都不费事。”78岁的村民朱占家,每天把垃圾分好后,将挂在自家门口的示意牌翻转成蓝色,就可以等垃圾保洁员入户收取了,收取时保洁员还会对村民分类中的错误进行讲解指导。
铁力市年丰乡在试点之前,考虑到分类需改变农民的行为习惯,针对只有持久才能有效的特点,注重设计好《保洁员(分拣员)评优制度》、《村民环境卫生荣辱榜制度》和《村干部网格化管理制度》,并狠抓适度落实,确保了调动各方积极性,实现村民全员参与。“现在大家分类都挺好,基本不用我再讲解了。”这个村的保洁员丛艳武,在村里每天收两次垃圾,全村130余户的垃圾实现日产日清。
混放成垃圾,分类成资源。据铁力市年丰乡测算,农村一吨垃圾的平均清运成本为200元,一个500人左右的村庄,按年产垃圾120吨来算,分类后将减量70%,同步可减少清运处理费2.52万元。更重要的是,大量的生活垃圾中,餐厨垃圾占比最高,到堆肥房走了一遭,就变成了有机肥料,可以就近还田,节省运输和处理费用,综合效益比城市更加明显。 “变成肥料以后,主要用于村里的果树施肥,村民们也可以免费使用,我们还引进一台压缩颗粒机,把肥料做成颗粒花肥,对外销售。”年丰乡政府副乡长丛力介绍说,村里的2000余颗果树,使用这些肥料,每年就能节省2万余元的肥料钱,多余出来的肥料还能卖钱,这省的钱和赚的钱加起来,让原本不招人待见的垃圾,变成了能生钱的“宝贝”,实现了经济生态双赢。
“两年来,铁力市投入资金3000余万元,在全市8个乡镇建立了17个垃圾压缩中转站,配备了4台大型垃圾转运车,农村垃圾全部转运到市垃圾处理厂集中处理。目前,已经实现全市76个行政村垃圾处理全覆盖。”铁力市政府副市长许志国介绍说,“我们下步重点研究和探索农民可接受、面上可推广、长期可持续的农村垃圾治理机制,委托东北林业大学李季红教授团队编制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全域规划,将区域内4个国有森工企业和1个农垦企业垃圾治理一并统筹考虑在内。同时,在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上做文章,坚持规划先行,以点带面,努力实现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模式,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短板,全面提升农民幸福指数。”
请签收这份旅游攻略 你去过了吗??
瑞士作为世界上美丽的地方,这个国家拥有波光粼粼的湖泊,风景如画的山脉 阿尔卑斯山,中世纪小城镇,巍峨的山峰,无尽绿色田野,美味的巧克力,啤酒和友好的人民,一切都显得那么美妙。国家安全,每个人都非常友好。无论您一年中的哪个时间,这个国家都会带给你完美的体验。 为了帮助您更好的旅游,下面请看看这份瑞士旅游攻略吧。
出行须知【货币与物价】瑞士并非欧盟成员,通用货币是瑞士法郎,建议可提前在国内兑换好,尽量多兑换小面额的纸币,方便使用。银联或信用卡使用也非常方便,基本大型商场、酒店、餐厅都可以使用。至于消费水平相比其他欧洲国家,消费水平略高。如果和上海比,基本正餐人均人民币300多,其实与上海的餐饮消费水平也没有相差太多。另外,如果有条件,请到大型超市购买瓶装水,在瑞士买到过的便宜的依云水是人民币8元不到,1升装的。
【治安】瑞士的治安状况比欧洲其他国家如法国、意大利让人放心很多,但还是应当有防范意识,尽可能注意自身财物安全。旅行一路,也几乎没有见到乞讨或流浪者。
【语言】瑞士官方语言是德语、法语、意大利语。英语在瑞士全境也可以通用,就旅行景点而言,日内瓦等莱芒湖沿岸的城市属于法语区,除此以外大部分旅游景点如少女峰、卢塞恩等都在德语区内,至于意大利语只有最南部通用。就我们本次旅行的景点而言,德语区比法语区总体来说好得多,用英语交流完全没有问题,大部分年轻人都会讲英语,也会很热心的帮助问路人。
【时差】瑞士比北京时间慢7小时。基本每年三月底到10月底,实行夏令时,比北京时间慢6小时。推荐行程瑞士国土面积不大,除了苏黎世、卢塞恩这些热闹的大城市,少女峰、马特洪峰地区也是值得深度游玩的。第一站 日内瓦-卢塞恩
卢塞恩,又称琉森,静谧的湖泊、巍峨的雪山、中世纪鹅卵石老街、湖边悠闲的天鹅和鸽子,拥有了瑞士风景画册上的所有元素。琉森湖上的卡佩尔廊桥以及其中心的水塔,是 琉森的地标性建筑,也是瑞士上镜次数很多的文化遗迹。琉森的景点并不多,花上半天时间逛逛城中心就足够了,特别推荐乘船游琉森湖,两边风景美如画,绝对会令你此生难忘。如果购买瑞士铁路通票,可以免费游湖。
第二站 卢塞恩-皮拉图斯山
在琉森卡佩尔廊桥边已抬头能看见的流传着龙的传说的皮拉图斯山 ,海拔2000多米。这里拥有世界陡的登山列车和著名的“金色环游”项目,基本就是坐船游行在琉森湖上,陶醉于两岸的风光,然后搭乘世界上陡峭的 (48度)的山壁齿轮列车到达山顶,后选择缆车下山,到达山脚下可以步行或公交回琉森市区,环游结束。当然,琉森附近还有铁力士雪山以及“山中皇后”之称的瑞吉山,如果你有时间,也可以选择去游玩。第三站 卢塞恩-因特拉肯-雪朗峰
因特拉肯,德语意思是两湖之间,位于图恩湖和布里恩茨湖之间,是前往少女峰或雪朗峰的必经之处。小镇建筑错落有致,环境优美,站在何维克街上广阔的绿地上边,天气好的话,可以远眺 少女峰的美丽身影。雪朗峰,007外景地,女王密令曾在此取景,所以山上的旋转餐厅等到处都是詹姆斯邦德以及邦女郎的元素,连洗手间都是。这里是用来眺望少女峰以及其他山峰的,有清晰的铁牌会告诉你在哪个角度你所面对的都是哪几座山峰和它们的海拔。第四站 安纳西安纳西,位于日内瓦以南,多次被评为“欧洲十大最美小镇”。老城拥有众多中世纪建筑及石板路,安纳西湖纯净清澈,夏季到秋季,湖面两岸栏杆上都会摆满鲜花,在阳光下异常美丽。无论是漫步湖边,或是在湖边咖啡厅享受慢生活,都可以感受到属于安纳西的独特韵味。
铁力市农村推广垃圾“四分法”?
“这么一分,垃圾变肥料,咱农民得积分,积分还能换奖品”。铁力市年丰乡永丰村村民吴祥春,刚刚在村里的爱心超市兑换了洗衣皂,乐得合不拢嘴。
年丰乡党委书记栾皓表示:“垃圾分类是民生小事,但也是绿色发展大事。今年年初,他们对垃圾分类减量工作进行系统设计,探索出农村垃圾全流程分类的“四分法”,实现了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首先是由农户以能否腐烂为标准对垃圾进行第一次分类,分成“会烂”和“不会烂”两类。村保洁员在分类收集各户垃圾的基础上,进行第二次分类,一方面纠正农户分类中的错误,另一方面对于“不会烂”的垃圾以可否回收为标准分为“好卖”和“不好卖”两类,好卖的(塑料瓶等)由保洁员出售,不好卖的(电池、碎玻璃等)按原模式经乡镇转运后由市环卫统一处理。第三次分类是垃圾进入村里的处理终端(采用太阳能辅助发酵餐厨垃圾的堆肥房),村保洁员把一些小的不能腐烂的垃圾(铁钉、瓶盖等)分拣剔除后,喷洒堆肥用菌剂后覆土,经过两周,这些垃圾就变成生物肥料。第四次分拣是由包村干部、村干部、乡志愿者每周抽查分拣效果。
在前期调查宣传中,有些村民对志愿者讲解的垃圾分类不感兴趣,也不愿参与。为调动村民积极性,村里采取奖励和引导的方法,对按照规定自觉践行生活垃圾分类者进行奖励。“保洁员每天都会查看农户悬挂的垃圾分类示意牌,并及时进行收集工作。同时,对农户垃圾分类的准确性、积极性和及时性进行打分,满分为10分,达到一定积分后,可到村里的爱心超市兑换生活用品,”永丰村党支部书记崔达东对于这个积分制度的效果很是满意。
“垃圾桶是乡里统一发的,家里的垃圾,能烂的放绿桶,不能烂的放黑桶,一点都不费事”。78岁的村民朱占家,每天把垃圾分好后,将挂在自家门口的示意牌翻转成蓝色,就可以等垃圾保洁员入户收取了,收取时保洁员还会对村民分类中的错误进行讲解指导。
铁力市年丰乡在试点之前,考虑到分类需改变农民的行为习惯,针对只有持久才能有效的特点,注重设计好《保洁员(分拣员)评优制度》、《村民环境卫生荣辱榜制度》和《村干部网格化管理制度》,并狠抓适度落实,确保了调动各方积极性,实现村民全员参与。“现在大家分类都挺好,基本不用我再讲解了”,这个村的保洁员丛艳武,在村里每天收2次垃圾,全村130余户的垃圾实现日产日清。
混放成垃圾,分类成资源。据铁力市年丰乡测算,农村一吨垃圾的平均清运成本为200元,一个500人左右的村庄,按年产垃圾120吨来算,分类后将减量70%,同步可减少清运处理费2.52万元。更重要的是,大量的生活垃圾中,餐厨垃圾占比最高,到堆肥房走了一遭,就变成了有机肥料,可以就近还田,节省运输和处理费用,综合效益比城市更加明显。
“变成肥料以后,主要用于村里的果树施肥,村民们也可以免费使用,我们还引进一台压缩颗粒机,把肥料做成颗粒花肥,对外销售,”年丰乡副乡长丛力介绍说,村里的2000余棵果树,使用这些肥料,每年就能节省2万余元的肥料钱,多余出来的肥料还能卖钱,这省的钱和赚的钱加起来,让原本不招人待见的垃圾,变成了能生钱的“宝贝”,实现了经济生态双赢。
“两年来,全市投入资金3000余万元,在全市8个乡镇建立了17个垃圾压缩中转站,配备了4台大型垃圾转运车,农村垃圾全部转运到市垃圾处理厂集中处理。目前,已经实现全市76个行政村垃圾处理全覆盖,”铁力市副市长许志国介绍说,“我们下步重点研究和探索农民可接受、面上可推广、长期可持续的农村垃圾治理机制,委托东北林业大学李季红教授团队编制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全域规划,将区域内4个国有森工企业和1个农垦企业垃圾治理一并统筹考虑在内。同时,在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上作文章,坚持规划先行,以点带面,努力实现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模式,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短板,全面提升农民幸福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