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联合货币”
关注公众号
点击“外币兑换”
使用手机登录
填写订单信息
填写补充信息
支付-下单完成
到店取钞
广西钦州哪有私人收购古董钱币??
一般到市、县古玩市场、古玩店、农村集市、邮局门前看看,那里有钱币小贩、收藏者、爱好者可和他们公平交易。地址可问一下当地的居民、商人。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自治区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举行第一场记者会?
图为自治区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第一场记者会会场
1月13日下午,自治区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举行第一场记者会。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办公厅副主任黄锦锋主持会议,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员会副主任黄汝焜,自治区商务厅副厅长谭秀洪,自治区大数据发展局副局长钟穗,自治区地方金融监管局副局长战勇,南宁海关副关长邓光文,南宁五象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农冰,钦州保税港区管委会副主任王文远,崇左市副市长农化到会,就如何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广西自贸试验区回答记者提问。
图为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办公厅副主任黄锦锋主持会议
新华社广西分社记者: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作为引领全区开放发展的战略性工程,全社会高度关注,请问商务厅副厅长谭秀洪,自贸试验区建设已经取得了哪些进展, 2020年还将推动哪些重大工作?
自治区商务厅副厅长谭秀洪:2019年,国务院宣布新设广西等六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实现我国自贸试验区在沿海地区的全覆盖,也是首次在沿边地区布局自贸试验区。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立的第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全国唯一既沿海又沿边的自贸试验区,肩负着国家赋予的打造“引领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高标准高质量自由贸易园区”的重大任务,特色鲜明,使命光荣。广西自贸试验区正式获批建设的四个多月来,各项工作顺利开局,主要取得了四个方面进展:一是创新建立指挥部工作机制,全面有效推进工作。成立广西自贸试验区建设工作指挥部,由自治区领导任指挥长靠前指挥,以上率下,狠抓落实,一竿子插到底,真刀实枪解决问题。同时,推动广西自贸办、各片区所在设区市加快建立完善扁平化科学高效运行机制。二是大力推进改革创新,为全国全区改革开放探索经验。全面部署推进国家赋予广西自贸试验区的120项试点任务,同时鼓励三个片区根据实际发展需要自主创新改革,开展差异化探索。据统计,截至目前,国家部署的120项试点任务,已完成和基本完成的超过30%。其中,“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已全面启动;自治区第一批权力下放清单已整理完毕即将于近期印发;“极简审批”、“一事通办”、高端人才服务“一卡通”等专项改革方案已相继印发;已初步形成一批拟上报的复制推广改革事项。三是加快优化顶层设计,搭建系统集成的政策体系。自治区政府已印发实施《促进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高质量发展的支持政策》,即“广西自贸三十条”,大力推动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跨境产业、新经济新平台集聚,推动制度创新,吸引优秀人才集聚。“广西自贸三十条”政策出台后,企业广泛评价“管用、够力”。即将出台《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实施方案》,通过试点任务的全面落实打造“五区一港”,即打造面向东盟的投资贸易先导区、金融开放门户核心区、沿边开放引领区、向海经济集聚区、现代服务业开放创新区和西部陆海新通道门户港。与此同时,各片区已出台和正在结合主导产业发展出台一系列制度创新举措和支持政策;自治区商务厅、科技厅、广西税务局、中国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自治区地方金融监管局等单位也出台了相关领域的专项支持政策措施。四是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推动开放型经济加速集聚。利用中国—东盟博览会、上海进博会等平台,组织召开中国(广西)自贸试验区面向全球投资合作洽谈会、中国(广西)自贸试验区推介会、中国(广西)扩大进口政策说明会等,取得积极成效。截至12月31日,自贸试验区新设企业4724家,新增内资注册资本476亿元,其中外资企业35家,新增外资合同金额7.9亿美元。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高标准建设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并作为七大开放工作之首来统筹推进,充分体现了自治区对自贸试验区建设的高度重视。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政府工作报告》,高标准谋划、高质量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大力抓好三个重点: 第一,全力推进改革创新,打造改革开放实验田。自贸试验区要成为全区乃至全国改革开放的先锋和引领,要勇于挑战“硬骨头”,善于调动各方积极性主动性,推动改革取得新突破。2020年,将聚焦落实国务院批复的《总体方案》,有序推进各项改革创新,力争完成120项试点任务的70%以上。同时,加大自主性、差异化改革力度,紧紧围绕《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2030年愿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提出的新方向新领域,在推动中国—东盟国际经贸合作中探索新机制、新政策,形成更多原创性、集成性、协同性制度创新成果,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案例。与此同时,我们正在加快制定出台《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为自贸试验区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提供坚强法律保障。 第二,对标对表国际国内先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标杆。自贸试验区要成为全区营商环境特别是开放型经济营商环境的标杆和示范,要善于“解剖麻雀”,以企业获得感、体验感为导向,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今年我们将进一步对标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估的“开办企业、办理施工许可证、获得电力、登记财产、获得信贷、保护中小投资者、纳税、跨境贸易、执行合同和办理破产”等10个领域的关键指标,在全区推进营商环境攻坚战中,对自贸试验区营商环境进一步进行全流程优化再造。深入推行“极简审批”,深入推进“证照分离”全覆盖改革试点。大力推动“简政放权”,分两批下放自治区级经济管理权限,力争年内实现“片区事不出区”。全面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全力在自贸试验区推动“一网通办”,开发应用广西自贸政务服务APP,力争实现在线办理、随身办理。今年内,在自贸试验区提供24小时“自助办税”服务。全面升级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推动实现“关、检、税、商、银、企”跨境贸易全链条无纸化。 第三,紧扣片区主导产业发展,推动一批重大项目集聚。自贸试验区以政策创新为核心,以产业发展为导向,要加快促进开放型产业高度集聚。我们根据国家有关考核体系,研究制定了2020年自贸试验区主要发展指标,核心要务就是吸引和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依托现有开放型平台优势打造中国—东盟特色跨境产业链,并引导好三个片区错位发展、高效联动。我们将用好用足“广西自贸三十条”,推动各片区建立专业招商队伍,创新招商模式,构建全球招商网络。将全力推动先进制造业集聚,支持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绿色化工等6大类企业发展,重点打造面向东盟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大型油品储运基地。大力推动现代服务业集聚,支持现代金融、国际贸易、现代物流、文化创意、互联网经济新平台等企业发展。大力支持各类总部企业在广西自贸试验区落户发展。加快构建自贸试验区开放型产业体系。
图为自治区商务厅副厅长谭秀洪回答记者提问
香港大公文汇报记者:去年,广西在扩大开放方面陆续迎来两项重大利好消息,一是西部陆海新通道上升为国家战略,二是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获批,那么,在这样的机遇背景下,广西如何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与广西自贸试验区融合发展?
自治区发改委副主任黄汝焜:随着国家《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正式出台,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获批设立,广西正迎来新一轮开放合作发展重大机遇。下一步,我们将积极利用好两大战略优势,在以下三个方面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与广西自贸试验区融合发展。首先,在港口建设上实现融合发展,推动北部湾国际门户港加快建成。北部湾国际门户港是西部陆海新通道重点建设任务,钦州港是广西自由贸易区的重要区域,借助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优势,大力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在通关便利化、多式联运“一单制”、启运港退税等方面开展创新,加快构建北部湾国际门户港。 第二,在产业贸易上实现融合发展,推动临港沿边产业带加快形成。推动投资贸易便利化是自由贸易区建设的主要任务,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将有力促进通道沿线生产要素流动,两大战略叠加,将大力带动我区临港和沿边产业发展,推动形成沿海沿边产业带。 第三,在对外开放上实现融合发展,推动各类合作平台加快建设。积极利用陆海新通道带来的物流集聚优势,结合自贸区的对外开放和政策创新优势,推动中国-东盟博览会、中马两国双园、中国-东盟信息港等平台加快发展,在跨境金融合作、跨境园区合作、跨境信息合作等方面形成新亮点。
图为自治区发改委副主任黄汝焜回答记者提问
广西日报记者:去年,中央批准设立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其中钦州港片区是广西自贸试验区的三大片区之一,其主要定位是建设国际门户港和向海经济集聚区。我想请问王文远副主任,钦州市如何抓住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把广西自贸试验区钦州港片区打造成为国际门户港和向海经济集聚区?
钦州保税港区管委会副主任王文远:自去年8月揭牌以来,我市认真按照广西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要求,全力推进国际门户港和向海经济集聚区建设,取得了良好开局。一是改革创新初显成效。“证照分离”、“极简审批”、“两步申报”、“海铁联运全程定价机制”等35项改革试点任务全面铺开,形成土地征收“净地交付”等一批改革创新经验,研究制定“广西自贸三十条”实施细则和钦州港片区特别支持政策等。进出口通关时间分别压缩45.9%、43.7%,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主要业务应用率达100%,企业设立94%实现全程电子化办理,企业开办实现0.5个工作日办结,项目审批、获得信贷等营商环境重点指标明显提升。 二是市场主体加快集聚。从揭牌至去年底,新增企业2029家。一批互联网新经济平台公司落户,其中薪起程平台公司已进驻市场主体3364户。 三是国际门户港建设迈出重大步伐。建成钦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钦州港东航道扩建一期等瓶颈性、关键性工程,打通海铁联运“最后一公里”。新开通了至南美东等国际集装箱远洋航线,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新增9家成员,北部湾国际门户港航运服务中心运营,川桂国际产能合作产业园落户建设。去年海铁联运班列开行2243列、增长94%;集装箱吞吐量突破300万标箱,增长33%、居全国沿海港口第1位。 四是向海产业加快集聚。总投资208亿元的华谊化工新材料二期、总投资100亿元的泰嘉超薄玻璃基板深加工等一批超百亿元重大产业项目开工建设。新签约重大项目22个,投资总额315亿元。成功进口我国首批马来西亚毛燕,澳洲种牛进口等特色业务实现零的突破。按照“制造业+贸易”模式,推动金桂、恒逸、桐昆等大型制造业企业设立贸易公司,引进贸易总部企业14家。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年初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鹿心社到钦州调研时对广西自贸试验区钦州港片区作出的要进一步加强改革创新的重要指示,对标国际先进规则和一流标准,突出制度创新、机制创新、政策创新,对营商环境进行全流程优化再造,用好用足“广西自贸三十条”,加快打造国际门户港和向海经济集聚区。 第一,高水平打造国际门户港。货源培育方面,增开远洋集装箱航线,加密航班,扩大海铁联运班列覆盖范围,建立无水港体系,与西部地区共建“西部港”;硬件支撑方面,建成钦州港东航道扩建二期工程、保税港区7-8#集装箱码头自动化改造项目,开工建设保税港区9-10#集装箱自动化码头等项目,加快推进铁路扩能改造和疏港道路建设;软件管理与服务提升方面,全面开展集装箱业务全环节对标提升攻坚行动,加快钦州港口岸数字化、便利化、一体化工程建设,进一步减环节、减时间、降收费、降成本、提效率,推行内外贸集装箱同船运输业务、海铁联运“一口价、一单制、一箱到底”等模式,加快提升新通道竞争力。 第二,高质量发展临港绿色大工业。按照“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的要求,全力抓好华谊化工新材料等一批重大龙头项目的建设、投产,招引、培育更多的龙头企业、骨干项目,加快集聚发展绿色石化、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产业。 第三,培育壮大港航物流和国际贸易等现代服务业。大力改革通关流程和通关模式,升级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全面提升贸易便利化自由化水平;用足用好总部政策、平台政策和贸易政策,引进落户一批航运物流、国际贸易龙头企业,加快建设国际贸易产业集聚平台及跨境电商、保税交割、大宗商品交易等功能性载体,加快集聚发展港航物流、国际贸易和平台经济。
图为钦州保税港区管委会副主任王文远回答记者提问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我想了解下,中国自贸区自设立以来,南宁海关在监管制度创新方面有哪些惠及广西企业的政策?海关支持广西自贸试验区建设的主要聚焦发力点在哪里?
南宁海关副关长邓光文:自贸试验区是我国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试验田”,海关在监管制度创新方面进行了很多首创性和差异化的探索,形成了一大批监管制度创新成果,国务院已在全国复制推广的五批101项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中,海关监管创新举措项目达52项,占比51.5%,居国务院各部门之首,为我国自贸试验区建设发展贡献了海关智慧和力量。为了让广西企业用足用好制度创新成果,有效“激发”和“制造”需求,南宁海关对上述52项海关改革经验梳理分类形成具体的“政策”菜单,并将它推送到各片区,企业可根据自身发展情况按需“点单”。 比如说在放管服方面,海关主要有4个方面的政策: 一、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四自一简”监管创新:指在依托信息化管理和加强科技手段应用基础上,引导企业自律、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对区内企业开展保税加工业务管理中允许企业自主备案、自定核销周期、自主补缴税款、自主核报,并简化海关业务核准手续。(第四批) 二、出境加工监管。支持在自贸试验区开展出境加工业务。出境加工指国内企业承接国内订单后,借助境外劳动力、设备等生产要素开展出境加工再返内销的业务。(第二批) 三、动植物及其产品检疫审批负面清单管理。授权直属海关办理负面清单以外进境(过境)动植物及其产品的检疫审批。该制度实施后,除活动物、水果、粮食等列入负面清单的高风险货物外,其他动植物产品及动植物源性食品由直属海关实施检疫审批。(第一批) 四、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和原产地企业备案“两证合一”。企业可通过中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提交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申请。商务部门统一受理并办理备案登记后,通过检商“两证合一”系统实时将企业信息发送至海关检验检疫原产地业务电子管理系统。海关直接采信商务部门审核结果,授予企业原产地证企业备案资质。同时,由商务部门窗口向企业发放一份包含原产地证企业备案信息的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表,即完成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和原产地证企业备案两项登记业务。(第四批) 在提升贸易安全和通关便利化方面,我们主要有3个方面的政策。 一、分线监督管理制度。 在进出境“一线”主要实施检疫和重点敏感货物检验工作,在进出口“二线”主要实施货物检验和监管工作;入境应检物在自贸试验区内企业间自由流转,不涉及实际使用的,免于检验。在出入境一线,实施无豁免检疫,即对所有入境交通工具、货物进行必要的卫生检疫和动植物检疫;除废物原料、放射性检测外,其他货物免于检验监管,确保自贸试验区一线最大限度的放开。在进出口二线,设计了“预检验及核销”“登记核销管理”等便利化制度,实现自贸试验区二线管得住、放得快。(第一批) 二、全球维修产业检验检疫监管。 适应自贸试验区企业发展全球维修的要求,对区内评估合格的维修企业的进境旧机电产品实行免于海外装运前检验、简易备案、以不定期监督检查代替批批检验的制度。该制度实施后,有效降低维修企业经营成本,大幅提高通关速度。(第一批) 三、铁路运输方式舱单归并新模式。 一是“舱单归并”,实现企业从原来的“一柜一单”模式改为“舱单归并”模式;二是“大包过机”,将小包裹,装入大邮袋(每个邮袋最多不超过100件小包裹)通过海关X光机,大邮袋放行后,X光机批量向总署信息系统回执验放数据。(第四批) 海关支持广西自贸试验区建设主要聚焦了四大发力点: 一是聚焦服务西部陆海贸易新通道实现更高水平贸易便利化。通过创新海关多式联运监管服务,建设以海铁联运为主干的多式联运体系;在国家海关总署推进和扩大与东盟国家经认证经营者(AEO)国际互认合作等措施,推进陆海新通道贸易便利化水平有新跃升。 二是突出检验检疫监管创新和制度整合体现新海关新职能。通过在全国首创和实施对边境口岸出入境车辆的电讯检疫制度,创新对边境地区低风险产品的检验检疫准入管理,充分发挥中国—东盟边境贸易凭祥检验检疫试验区作用,探索开展跨境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等措施落实,推动越南进口食品农产品检疫扩大准入品种和实现海关检验检疫监管创新有新作为。 三是着眼广西外贸发展特色促进边境贸易监管创新和升级发展。边境贸易在广西外贸发展中历来占据较高比重和具有重要地位,广西边境贸易总额在全国也处于领先地位。我们在落实自贸试验区改革措施中以推进边境贸易监管创新为重点推进广西边境贸易有新发展。 四是发挥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平台抓手作用,统筹推进自贸试验区、综合保税区政策同步落实。在自贸试验区内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实施更大力度的监管创新举措,实现自贸试验区围网内、围网外的管理衔接,加快自贸试验区监管创新制度在广西其他综合保税区的复制推广。 总之,在支持和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中,海关将始终以落实国家发展战略为首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问题为导向,“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力争在突出新职能、对标新规则、打造新平台、服务新业态、应用新技术、防控新风险等制度创新重点领域取得更多成果!
图为南宁海关副关长邓光文回答记者提问
光明日报记者:打造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是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重要任务,据了解,在《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提出的16项任务中,金融开放建设方面的任务就占了5项。能否请金融监管局的领导介绍一下,自治区将从哪些方面推动金融开放门户建设?
自治区地方金融监管局副局长战勇:2018年12月底,《广西壮族自治区建设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总体方案》获得国务院批复并印发实施,标志着面向东盟金融开放门户建设工作正式启动。2019年一整年间,金融开放门户建设工作主要围绕以下四个方面开展。一是建立领导机制。自治区领导亲自挂帅,实行领导小组制+指挥部制。成立了自治区领导小组,陈武主席任组长,秦如培常务副主席和杨晋柏副主席任副组长,统筹解决金融开放门户建设中的重大问题。设立了金融开放门户指挥部,秦如培常务副主席任指挥长,亲自组织各项工作的实施。 二是健全顶层设计。2019年,我们基本建立起金融开放门户建设的健全配套政策体系。包括出台《金融开放门户建设五年实施规划》《三年行动计划》《2019年重点工作计划》《2019年重点金融改革创新事项清单》和《南宁核心区规划》,形成《关于加快建设面向东盟金融开放门户的若干措施》和《关于支持金融人才发展的十条措施》;有序推出9份专项实施方案,分别为:自治区地方金融监管局与广西银保监局联合制定《广西保险综合创新试验区实施方案》,与人民银行南宁中支联合制定《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实施方案》《关于推动人民币面向东盟跨区域使用工作指引》《关于支持广西自贸区建设的金融服务方案》和《金融支持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研究制定《中国—东盟金融合作学院设立方案》《中国—东盟黄金产业园实施方案》和《广西建设移动支付先行区实施方案》。 三是强化宣传推介。自治区领导亲自推介:2019年5月中旬,鹿心社书记率经贸交流团赴新加坡、香港和澳门推介金融开放门户建设,推进务实合作;5月下旬,秦如培常务副主席率队在北京拜访了各大中央金融管理部门和金融机构总部,争取政策支持;7月12日,自治区党委、政府在北京召开“共同推进广西建设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座谈会”,鹿心社书记、陈武主席向50多位国家有关部委、国内金融机构总部、知名企业和重点高校等负责人就共同推进金融开放门户建设进行了专题推介和深入交流;11月初,秦如培常务副主席带队参加2019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金融峰会,在部分省区市闭门座谈会上作重点发言;11月上旬,鹿心社书记、陈武主席率党政代表团赴深圳与平安集团会谈,推动“广西—东盟金融贸易一体化平台”建设,出席广西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发展推介会;12月初,秦如培常务副主席带队赴新加坡、泰国举行“共建共享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暨中国—东盟信息港推介交流会”,推动与海外金融机构的务实合作。此外,自治区地方金融监管局积极加强金融开放门户相关政策宣传推介,全力提升金融开放门户影响力:2019年以来组织专题报道100余篇,其中新华社组织的两篇重点报道当日点击量就超过100万;逐一拜访东盟六国驻邕领事馆、香港驻桂联络处、新加坡驻广州领事馆,拜访30余家国内外金融机构(院、所),一年来组织或参与的大型推介活动达20场,积极推介金融开放门户;为便于东盟国家了解相关政策,组织推出《总体方案》8种外文本,包括英语和7国非通用语种。 四是推动创新事项。经过一年的努力,广西金融创新氛围日益浓厚,市场创新动力不断激活,体制机制建设不断完善,金融产品创新不断推出,金融服务产业发展不断提升,金融平台建设不断推进,通过金融创新进一步促进了贸易投资便利化。一年来,完成体制机制改革10项,包括取消企业银行账户许可,实现资本项目外汇收入结汇支付便利化,实现货物贸易名录登记业务电子化办理,印发创建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实施方案等;完成产品服务创新12项,包括金融机构依托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提供金融服务,开展跨境区块链服务平台应收账款融资试点,完善广西外币现钞调运资金头寸清算模式,推广关税保证保险便利通关服务模式,完善跨境务工人员人身保险体系等;实现重大改革突破16项,包括中国—东盟金融城建设、移动支付先行区建设、边境口岸贸易结算互联互通体系建设等取得重大进展;已启动并正在推进的重点事项38项,包括面向东盟离岸信息港建设、设立广西合资证券公司、建立保险创新激励保护制度、探索构建本外币合一银行账户体系等。
图为自治区地方金融监管局副局长战勇回答记者提问
央广总台国际在线记者:广西自治区政府出台关于促进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高质量发展支持政策后,广西在打造数字政府助力自贸区建设方面,特别是在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简政放权、政务服务方面有哪些新举措?
自治区大数据发展局副局长钟穗:中国(广西)自贸区成立以来,我们通过一系列举措不断推进简政放权,优化审批服务,提高监管效能,助力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广西自贸试验区和西部陆海新通道高质量发展。下面,我给大家介绍有关情况:一、积极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破除发展瓶颈 (一)赋予自贸试验片区更大的自主权限。依据最新一轮梳理的自治区各部门权责清单,我们按照“能放尽放、应放尽放”的原则,梳理形成《委托或授权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实施的第一批自治区级行政权力事项清单(送审稿)》,清单涉及投资、税收、交通、设备制造、工业品和食品生产、多种资质认证以及医疗卫生等诸多方面。目前,自治区大数据发展局会同自治区党委编办和区直有关部门正对清单作进一步的梳理完善,待自贸区建设指挥部指挥长会议审议并报请自治区人民政府审定后将正式发布。 (二)推动自贸区相对集中行政审批权改革。我们将按照中央、自治区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相关要求,以清理减少行政审批事项、优化审批流程和公开审批标准、规范审批行为和加强监管为重点,在南宁和钦州港片区进一步探索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创新行政审批方式,便利企业和群众办事,推动广西自贸区建设的顺利实施。 二、强化线上线下联动,提高政务服务效率 (一)全力推动政务服务事项“一事通办”“一网通办”。目前,广西数字政务一体化平台已经正式上线运行,为全区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提供重要支撑。我们将充分发挥线上政务服务平台便民高效的特点,依托广西数字政务一体化平台,根据各自贸片区的功能定位,编制涉及多部门“一件事”套餐,对套餐涉及的申请材料进行整合,推行“一表申请”,避免重复登记、重复提交材料,并不断拓展延伸“一件事”链条长度,拓展“一网通办”“一事通办”广度和深度,在自贸区范围内,实现企业开办、不动产登记的全流程网上办理,率先做到一网通办、一事通办、一次办成。 (二)着力打造“指尖上的政务服务”。持续推动大数据与服务民生深度融合,进一步推广“广西政务APP”和“爱广西APP”,不断丰富APP接入功能,着力打造集政务服务、生活缴费、信息发布及其他本地特色服务为一体的掌上政务服务大厅,为用户提供全天候、一站式服务。 (三)创新“极简审批”,努力推动更多事项实现“智能审批”。 指导各自贸片区推广使用中介超市,推行承诺审批,将各片区功能定位涉及的食品经营许可事项、部分药品许可事项、工程建设项目等重点事项优先纳入承诺审批范围,实现审批“提速”。在优化审批流程的基础上,通过数据共享、自动比对等方式,打造办事群众在行政审批全过程“零跑腿、零排队、不见面、全自动”的智能审批政务服务新模式。加快建设智慧政务自助服务区,企业和群众可以通过自助终端体验24小时不打烊的网上政府服务。 三、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确保“管”跟上“放” 区直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将对下放、取消和调整的审批事项进一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强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信用监管、“互联网+监管”等措施,确保相关事项调整到位、承接到位、监管到位。 下一步,我们还将继续加大放权力度,进一步梳理委托或授权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实施的第二批、第三批自治区级行政权力事项清单,持续减少审批简化流程、提高政务服务效率和水平,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为自贸区建设作出新贡献。
图为自治区大数据发展局副局长钟穗回答记者提问
人民网广西频道记者:根据广西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南宁片区2019年的建设有两大亮点引起我的关注,就是金融改革创新以及数字经济产业。目前,南宁片区在这两个方面的建设发展取得了什么成效?今年又将在哪些方面进行重点突破?
南宁五象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农冰:揭牌成立近5个月来,南宁片区着力先行先试,推进制度创新和产业发展,应该说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效。2019年我们承担的32项试点任务全面完成,并形成了首批7项可复制推广的制度创新举措。截止2019年12月31日,片区内新增企业1863家,引进投资额亿元以上的区外境内项目13个,实际利用外资4278万美元,可以说开局良好。发展现代金融业、打造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核心区是南宁片区改革试点的主要特色。2019年,南宁片区充分发挥“中国—东盟金融城”政策优势和金融机构创新主体作用,积极推动金融开放创新。累计梳理了120余条金融重点改革事项清单及实施路径,研究提出22项创建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任务措施,与交通银行成立了金融创新联合实验室。设立了中国—东盟金融城一站式服务大厅,提供精准靠前服务。目前,中国—东盟金融城累计已入驻金融机构和企业60余家,其中2019年新增39家。中银香港东南亚业务营运中心、中国太平东盟保险服务中心、北部湾产权交易所、中国银行广西自贸试验区南宁片区支行、招商银行广西自贸试验区南宁片区支行相继揭牌运营。金融机构和企业在南宁片区率先开展40余项金融创新业务,简化诚信优质企业跨境贸易结算流程,跨境人民币结算量大幅增长;开设了广西自贸试验区首个跨境人民币备付金账户;开展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试点;跨境投融资便利化得到了显著提升。 数字经济也是南宁片区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南宁市以加快建设中国—东盟信息港南宁核心基地为主线,统筹推进南宁片区数字经济板块发展,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一是完善发展机制,定期召开南宁片区数字经济发展组联席会议,明确重点发展方向。二是加快项目建设,目前已开工建设数字经济产业重点项目39 个,即将开工建设项目8个,累计完成投资248.28亿元。中国-东盟智慧城市协同创新中心聚集科大迅飞、华为、云宝宝等20多家企业;广投数字经济示范基地集聚华为人工智能创新中心、奇安信、广西数字金服等30多家数字经济知名企业;地理信息小镇一期今年上半年将投入使用,目前已签约入驻企业30多家;五象远洋大数据产业园、中国—东盟信息港小镇等多园多区建设模式持续完善。三是推动企业上云用云。推动华为软件开发云创新中心入驻南宁片区,出台《关于申请使用华为软件开发云服务资源的通知》,目前已为全市157家企业、6家高校发放云资源补贴2999.63万元,有力助推全市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政策支持方面,南宁市率先出台支持自贸试验区发展的专项政策,还出台了《南宁市鼓励现代服务业发展若干措施》《中国(南宁)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支持政策(试行)》等政策文件,在税收支持、贡献奖励等方面为符合片区发展定位的现代金融、数字经济等入驻企业和高层次人才提供诸多政策优惠和便利。 今年,南宁片区将紧紧围绕片区功能定位,对标国际先进规则,重点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创新和突破: 一是以制度创新为核心,推动改革试点再提升、再突破。强化制度创新顶层设计,加快出台《南宁片区建设实施方案》。完善和创新南宁片区运行管理体制机制,推进管理机构实体化运作。分类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进一步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加快创建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和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示范区,推动面向东盟的跨境金融业务创新及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推动多边国际金融交流活动常态化。支持海关试行“两步申报”等通关监管新模式,积极探索贸易便利化创新举措。探索试验促进产业协同发展、人文交流开放等方面的创新政策,积极培育创新案例,力争创造更多可复制推广的南宁经验。 二是以政策创新为支撑,在营造良好投资环境上取得新突破。做好市本级支持政策的政策解释和实施指引,完善政策兑现“一窗申办”机制,探索打造政策兑现创新平台,加快实现由“企业找政策”向“政策找企业”的转变。在自治区政策的基础上,加快研究制定落实政策的有关细则,构建全方位政策支撑体系,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完善和创新外商投资促进政策,为外商营造稳定、可预期的投资环境。 三是以产业发展为导向,推动全球招商取得新突破。加快建立国际化、市场化、专业化的招商队伍和激励保障机制,推动外商投资管理服务机制创新。探索实施委托招商,拓宽国际化招商渠道、扩大全球招商覆盖面,力争新引进一批现代服务业、新兴制造、数字经济、跨境电商等行业的龙头企业。加快探索南宁片区与其他县(区)、开发区产业联动和政策协同,力争在促进自贸试验区内外优势资源互补、改革红利共享、开放成果普惠上取得新突破。
图为南宁五象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农冰回答记者提问
广西广播电视台记者:崇左片区未来将如何运用好政策,突出沿边特色,在国际产能合作、跨境贸易发展、跨境金融改革创新等方面实现新突破?
崇左市副市长农化:崇左片区是全国首批5个沿边自贸片区之一,将紧紧围绕“跨境贸易、跨境物流、跨境金融、跨境旅游和跨境劳务合作”等“五跨”试点任务为重点,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不断释放改革红利,加快建成面向中国—东盟开放合作,高标准高质量的自由贸易园区。崇左片区将全力打造政策洼地,落实自贸试验区支持政策激发市场活力。自治区出台《促进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高质量发展支持政策》后,我们崇左片区也同步出台《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崇左片区发展支持政策》,在服务实体经济、税费细化与让利、推动金融创新、吸引优秀人才等方面提出的11条优惠政策,重点支持重大工业、国际产能合作、贸易类(含批发、零售)、互联网新平台新业态、总部经济(含金融总部、企业总部)、园区开发、边境落地加工等产业发展,不断释放政策红利为崇左片区这片热土开放发展增添新动力。 崇左片区将充分发挥沿边优势,提升承接跨境产业转移竞争力。崇左片区深度融合“一带一路”建设规划愿景,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总体要求,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深入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加大推动以境外产业园为重点的产业集聚平台,推动境外产业园与境内的互联互通,推动跨境产业链发展,打造“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目前正加快推进中越“两地双园”建设,探索与越南开展产品加工分工合作,支持三诺集团建设凭祥边境出口加工产业园、北投集团建设越南同登境外产业园,将制造业的重要环节布局在自贸试验区崇左片区内,打造内联外合、承上接下的区域性国际加工制造基地,加快推动加工贸易、跨境物流等产业集聚,补齐边境工业短板,实现中越产业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崇左片区将不断提升便利水平,推进跨境贸易、跨境金融改革创新。崇左片区设立后,我们在推进跨境贸易、跨境金融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在跨境贸易领域,全国首创互市落地加工商品“集中申报、直通厂区”创新模式;“提前审结、卡口验放”进口货物通关新模式;友谊关口岸成为全国首个实现全信息化智能通关的沿边口岸,开发了移动APP促进互市申报创新,边民足不出户使用手机实现网上申报等。下一步,崇左片区将创新跨境贸易方式,积极探索推动边境小额贸易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边境贸易管理便利化,推进边民互市贸易商品落地加工试点;推动友谊关口岸扩大开放至浦寨、弄尧通道通过国家验收;争取设立中国(崇左)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立互市贸易分类通关监管模式,推动友谊关—友谊口岸建设中越“示范”口岸创新试点;探索“跨境贸易+冷链物流”发展模式,把跨境冷链物流加快培育成为口岸经济第二支柱产业;大力发展物流电商等总部经济新业态,培育经济新的增长点,推动“通道经济”向“口岸经济”转型升级。在跨境金融领域,成功打造全国首个县(市)级现金服务示范区;全国首创在边境地区为越南劳务人员发放个人银行卡,为越南务工人员工资发放、货币兑换、资金汇划等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首创以做市商的定价机制,建立银行间人民币对东盟小币种汇率直接定价机制;首创引入第三方支付为线下的互市贸易开展线上的集中跨境人民币结算,互市贸易通过自助机由边民发起跨境人民币结算申请。下一步,崇左片区将探索创建“一带一路”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继续推动与东盟国家跨境贸易人民币计价结算,推进崇左片区银行间人民币越南盾交易、清算业务,推动面向东盟的跨境结算创新,探索实施互市贸易商品游客结算。尽快设立并运作片区高质量发展产业基金,支持片区银行为“走出去”企业开展境外项目人民币贷款业务,加快打造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
图为崇左市副市长农化回答记者提问
图为记者提问现场
来源:广西人大网
重磅!《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钦州港片区建设实施方案》发布?
《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钦州港片区建设实施方案》日前印发,从多个方面助力自贸试验区钦州港片区经济腾飞。
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钦州港片区建设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国发〔2019〕16号)和《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桂政发〔2020〕3号),高质量推进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钦州港片区(以下简称钦州港片区)建设,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标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战略部署,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政策创新为支撑、以产业发展为导向,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以法无禁止即可为、人无我有敢为先的精神,对标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大力建设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门户港、向海经济集聚区和中国-东盟合作示范区,按照“半年出经验、一年见成效、两年上台阶、四年翻一番”的总体目标,加快发展港航物流、国际贸易、绿色化工、新能源汽车、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大数据等产业,将钦州港片区建成贸易投资便利自由、营商环境一流、特色产业集聚、交通物流通达、体制功能完善的特殊经济功能区,奋力建成引领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高标准高质量自由贸易试验园区。
二、功能布局
钦州港片区面积58.19平方公里,涵盖3个区块,其中:钦州保税港区10平方公里(含8.81平方公里的围网区域),中马钦州产业园区16.05平方公里,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32.14平方公里。
钦州港区片区重点发展绿色化工、新能源汽车、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大数据、港航物流、国际贸易、大宗商品交易、清真食品等产业。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大力发展保税物流、保税加工和保税服务。
三、主要任务和措施
全力打造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门户港
1. 加强港航基础和公共设施建设。加快20万吨级东航道扩建、20万吨级集装箱码头、保税港区7-8#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改造、9-10#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快码头对外开放验收,建设完善各类口岸基础和监管设施。加密至新加坡、林查班、釜山、德班等亚洲、非洲国家主要港口的班轮航线,开通至欧美等地区的远洋航线;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内外贸集装箱同船双向航线,开展内外贸同船运输业务;推进实施中欧安全智能贸易航线试点计划,与沿线国家共同畅通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加强与中远海运、新加坡港务集团、马士基等的战略合作,提升港口能级,加快建成国际集装箱干线港。2020年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达到400万标箱,2025年达到800万标箱。〔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钦州港片区管委,市交通运输局、市商务局(口岸办),北部湾港口管理局钦州分局,钦州港海关、钦州海事局、钦州保税港区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新通道国际集装箱码头公司〕
2. 完善集疏运体系。加快修编钦州港集疏运体系规划,培育发展以海铁联运为主的多式联运。加快推进钦港支线扩能改造、钦州港站至钦州港东站电气化改造等项目;加快建设北部湾大道至中马钦州产业园区道路工程,打通钦州港片区连接主城区和滨海新城的快速通道;加快打通龙门、大风江跨海大桥等关键节点;配合推进贵州黄桶-广西百色货运铁路等项目建设,加快构建大能力货运通道。(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交通运输局,钦州港片区管委,北部湾港口管理局钦州分局)
3. 加快建设陆海联运基地。加快钦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智能化、信息化建设,推动海关、港口、铁路的物流作业数据联通,实现“港站一体化”和海铁联运无缝衔接。加密开行海铁联运班列,实现与中欧班列的紧密衔接。引进多式联运知名企业,建设多式联运物流分拨中心,推动干线运输、多式联运、仓储物流等资源集聚。(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钦州港片区管委,市交通运输局、市投资促进局,钦州港海关,中铁联集广西公司、北部湾国际联运发展公司)
4. 加快建设北部湾国际航运服务集聚区。完善航运服务支持发展政策,引进设立航运、物流区域总部或运营中心。建设北部湾国际门户港航运服务中心,构建口岸服务、港口服务、航运服务、航运交易一站式服务体系。推动设立北部湾航运交易有限公司钦州分支机构,开展船舶等航运要素交易。培育发展航运物流信息、船员培训、船舶维修以及金融、法律、财会、中介等航运服务业,建设北部湾高等级航运人才培训基地,培育航运人才派遣机构。推进国际船舶登记改革试点,鼓励国际船公司、外国验船机构进驻开展业务,促进中资船舶落户登记。推动开展无船承运、外资经营国际船舶管理业务,引进培育专业化第三方船舶管理公司。推进“智慧海事”平台建设,推行“先通关后查验”海事通关模式,实现集装箱船舶“即靠即卸”。建设国际中转集拼货物多功能集拼仓库,推动国际采购、分拨、配送等物流服务集聚。完善保税燃料油仓储设施,设立保税燃料油供应中心。(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钦州港片区管委,市财政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商务局、市投资促进局、市教育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税务局、钦州保税港区税务局,北部湾港口管理局钦州分局、钦州海事局、钦州海关、钦州港海关、钦州保税港区出入境边防检查站,北部湾大学,新通道国际集装箱码头公司)
5. 探索陆海新通道集装箱全生命周期服务新模式。以海铁联运全程数字化便利化一体化再造为核心,实现集装箱“信息全流程共享、物流全过程跟踪、成本全周期管控”。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智慧湾)升级版项目建设和应用,联通重庆、成都等地“单一窗口”,探索与新加坡、马来西亚开展中国—东盟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互联互通试点。推进海铁联运“一单制”改革,实现海铁联运提单的国际贸易结算功能、物权属性和金融功能。探索海铁联运舱单、运单归并及定价新模式,建立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班列班轮全程定价机制。推动在新加坡、越南、马来西亚等东盟国家港口或物流园区设立“中铁箱”还箱点。探索多式联运、国际中转集拼的便利化监管新机制。探索建立以账单、仓单、运单为核心的物流融资信息服务平台。〔责任单位:钦州港片区管委,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交通运输局、市财政局(金融办),北部湾港口管理局钦州分局,钦州港海关、钦州海事局、人民银行钦州市中心支行,北部湾国际联运发展公司、新通道国际集装箱码头公司、中铁联集广西公司〕
6. 建立完善通道沿线合作机制。建立服务中西部内陆重要物流节点城市的无水港体系和物流组织共享机制,推动与西部省份共建“西部港”。加快川桂国际产能合作产业园等与中西部地区合作园区的建设,创新合作园区规划、建设、管理、税收分配等利益共享机制,推动中西部地区充分利用钦州港口资源和出海口功能,共建中西部与东盟开放合作示范基地。(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钦州港片区管委,市交通运输局、市商务局、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局、市统计局、市投资促进局)
加快建设向海经济集聚区
12. 探索建设中马两国跨国自由贸易合作示范区。落实“两国双园”国际产能合作规划,建立产业合作项目储备库,加快构建跨境金融、跨境物流、数字经济、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农产品食品加工等国际产业链。推动与马来西亚建立“募资+投融资+孵化+行业咨询”的科技创新专业服务平台,培育一批高质量、高成长性的科技项目落地发展。推动在中马钦州产业园区、马中关丹产业园区试点开展一定额度内资本项下本外币可兑换业务,实现两园之间资本自由流入流出和自由兑换。〔责任单位:钦州港片区管委,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投资促进局、市财政局(金融办),人民银行钦州市中心支行、钦州银保监分局,钦州海关、钦州港海关〕
13. 加快建设面向东盟的大宗商品贸易渠道。建设面向东盟的油品、矿产品、木材、粮食等国际贸易平台和现货交易中心(市场),扩大从东盟国家进口棕榈油、橡胶以及燕窝、果蔬、水海产品等,拓展交易品种。推动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在商业银行设立贸易专用账户,存放大宗商品交易保证金。创新进口矿产品等大宗资源性商品口岸、属地联动监管机制,扩大“保税混矿”商品种类以及适用“先放后检”检验监管方式的大宗资源性商品范围。探索建立与大宗商品交易相适应的海关监管制度、外汇管理制度以及税收管理制度。〔责任单位:钦州港片区管委,市商务局、市财政局(金融办),市税务局、钦州保税港区税务局,人民银行钦州市中心支行、钦州银保监分局,钦州海关、钦州港海关〕
14. 完善面向东盟的经贸合作机制。探索与东盟国家在通关环节、认证许可、标准计量等方面的互认制度,引入双方认可的第三方检验机构,大力推进与马来西亚等东盟国家“经认证的经营者(AEO)”互认合作,探索在中马钦州产业园区与马中关丹产业园区之间实施主要贸易商品的“两国一检”。引进实力企业,提升中国—东盟中小企业贸易促进平台(CAS-TPP)功能,推进与中国—马来西亚全球电子商务平台合作,建设重点面向东盟的进出口贸易综合服务平台。研究开展贸易调整援助试点。(责任单位:市商务局,钦州港片区管委,钦州海关、钦州港海关)
15. 加快推进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建设。争取更多东盟国家港口和国内特别是粤港澳大湾区城市、港口经营管理机构加入港口城市合作网络。建立完善合作网络港口运营管理、通关便利化、海洋气象预测、海上应急救援、港航人才等领域的交流合作机制,推动合作网络港口城市间航运、物流、金融等服务业的开放与合作。(责任单位:市北部湾办、市商务局、市交通运输局、市财政局、市司法局、市气象局,钦州港片区管委,钦州海事局,北部湾大学)
16. 加快推进中国-东盟信息港钦州副中心建设。推进南宁关口局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延伸覆盖钦州港片区,争取北部湾国际海缆登陆站在钦州港片区落地。加快建设中马钦州产业园区互联网安全产业基地、中国-马来西亚(钦州)产业园数据中心、中国-东盟(钦州)华为云计算及大数据中心、大数据产业基地等一批重点项目。〔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大数据发展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钦州港片区管委,钦州高新区管委〕
加快建设中国-东盟合作示范区
17. 建设国际贸易产业集聚区。引进一批国内外大型企业、跨国公司、供应链服务企业和贸易集成商设立企业总部、区域总部或贸易结算总部。优化整车进口口岸及汽车平行进口口岸功能,加快建成汽车检测实验室,打造全国重要的汽车进出口基地。发挥全国进口酒类综合服务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优势,打造西部地区国际酒类集散基地。提升进境水果、进口肉类指定口岸水平,完善冷库、堆场、冷链,打造国际冷链物流基地。完善粮食、毛燕、活牛等进境(进口)口岸配套,打造全产业链集群式产业发展平台。(责任单位:钦州港片区管委,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市场监管局、市投资促进局,钦州海关)
18. 培育国际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加快钦州保税港区向综合保税区转型。建设钦州保税港区跨境电商产业园,完善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推动发展跨境电商网购保税进口业务;探索“跨境电子商务+国际联运”新模式。积极创造条件,争取期货交易所在钦州港片区设立期货交割仓库,培育发展期货保税交割、仓单质押融资等新业态。引进龙头企业,培育第三方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开展高技术、高附加值、符合环保要求的保税检测和全球维修业务,探索开展国际船舶等保税维修业务,试点开展通信设备等进口再制造。(责任单位:钦州港片区管委,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市场监管局、市生态环境局,市税务局、钦州保税港区税务局、钦州海关、钦州港海关)
19. 推动加工贸易升级发展。大力承接加工贸易产业转移,提高加工贸易增值率。完善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技术研发、工业设计、知识产权等公共服务载体,支持加工贸易由单纯的贴牌生产向委托设计制造、自有品牌制造发展,培育综合性产品供应商,提高加工贸易企业的配套能力和盈利水平。实行对钦州保税港区内企业取消工单核销和单耗管理。(责任单位:市商务局,钦州港片区管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市场监管局、市科技局、市投资促进局,钦州海关)
20. 加快通关流程和管理模式改革。指导服务企业充分应用“概要申报”+“完整申报”的“两步申报”通关监管新模式。探索以企业为单元的关务担保制度,推动实施原产地自主声明制度和原产地预裁定制度,便利新通道进出口贸易。推动完善“选择性征收关税政策”业务规则,对选择按东盟原材料征收关税的内销产品,监管证件按产品内销出区时的实际状态进行管理。简化科研机构(含外资研发中心)研发用样本样品、设备、试剂等的进口手续,压缩生物医药服务外包企业研发用品、医疗器械样品进口通关时限。探索边民互市商品海运监管新模式。〔责任单位:钦州港片区管委,市商务局(口岸办),钦州海关、钦州港海关〕
21. 全面复制推广自由贸易试验区便利化措施。推行自主报税、自助通关、自动审放、重点稽核等便利化改革经验。在钦州保税港区全面实施货物按状态分类监管、赋予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试点。在符合海关监管要求的前提下,对融资租赁大型设备未实际进入钦州保税港区的,探索实行海关异地委托监管。优化进口汽车、进口酒类等特色商品保税展示交易管理模式。创造条件,加快“保税集团”“保税燃料油监管新模式”等一批贸易便利化政策落地。〔责任单位:钦州海关、钦州港海关,钦州港片区管委,市商务局(口岸办)等〕
加快国际陆海贸易集聚
22. 加快金融机构多元化发展。探索设立民营银行或钦州地方性银行。大力引进符合条件的私募基金管理人、证券公司、商业银行、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等金融机构发起设立民营企业股权融资工具。统筹整合市本级和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基金,推进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产业投资基金,撬动社会资本投资自由贸易试验区企业。引进证券期货类等金融机构在钦州依法设立分支机构或专业子公司。培育融资租赁主体,支持符合条件的内地和港澳台机构在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融资租赁公司。引进设立多元化保险机构,推动保险公司创新、扩大保险产品供给,提供一揽子保险服务方案。依托北部湾大学,与国内外知名高等院校合作设立中国-东盟金融培训基地。〔责任单位:钦州港片区管委,市财政局(金融办)、市商务局、市投资促进局、市教育局,人民银行钦州市中心支行、钦州银保监分局,北部湾大学〕
23. 促进人民币面向东盟跨区域使用。探索构建本外币合一的银行账户体系,在自由贸易试验区内试行银行账户分类管理模式。简化人民币结算手续和审核流程,在与东盟大宗商品贸易、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中推行人民币计价结算。支持银行按规定发放境外人民币贷款,通过银银合作、银企合作等多样化方式,满足“走出去”企业海外投资、项目建设、工程承包等方面的融资需求。支持自由贸易试验区内的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展跨境人民币债券发行,支持企业境外母公司按照有关规定在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支持符合条件的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在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下开展人民币境外借款业务。〔责任单位:人民银行钦州市中心支行、钦州银保监分局,市财政局(金融办),钦州港片区管委〕
24. 推进跨境金融创新发展。简化本外币资金池管理,简化资金支付使用环节的审核要求,促进融资便利化。放宽跨国公司外汇、人民币资金集中运营管理的准入条件,探索跨国公司本外币资金一体化集中运营管理模式,推动外汇资金池和人民币资金池之间的互联互通。探索降低跨国企业集团开办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业务的准入门槛。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试点实施资本项目外汇收入支付便利化业务。允许企业跨境融资提款币种和偿还币种与签约币种不一致。允许已确定选择“投注差”模式借用外债的企业,调整为以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模式借用外债。允许企业外债注销登记事项下放至开户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办理。加强对重大风险的识别和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防范,强化反洗钱、反恐怖融资、反逃税工作。〔责任单位:人民银行钦州市中心支行、钦州银保监分局,市财政局(金融办),钦州港片区管委〕
25. 加强文化教育科技交流合作。简化文物进出境登记审核和文化艺术品备案程序,优化文物及文化艺术品从境外进入保税港区的监管模式,促进文物及文化艺术品在保税港区存储、展示等。推动外资独资设立文化传播企业、文化经营企业、旅游企业,开展文化创意、广播影视、演艺、旅游IP交易。建设国际化教育培训基地,积极拓展国际化职业教育培训,推动设立外商独资经营性教育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机构。规划建设中马国际科技园、国际医药创新园、智慧物联产业园、北斗应用产业园、互联网创教空间等科技产业发展社区,推动与东盟国家共建联合实验室以及科技孵化基地、创客空间、协调创新中心等成果转化平台。参与建立面向东盟的国际科技合作组织。(责任单位:钦州港片区管委,市文化广电体育旅游局、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商务局、市投资促进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市场监管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钦州海关)
26. 支持新型服务业发展。加快发展与制造业联系紧密的研发设计、检验检测、节能环保服务、售后服务、市场营销、供应链管理等服务业。促进广告、咨询、商务中介、人力资源服务等行业向“专精特优”方向发展。降低人才中介机构的外资准入门槛,统一内外资人才中介机构投资者资质要求,由钦州港片区管委负责审批。运用区块链新技术、新理念、新模式,探索开展各类服务业态创新。推进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发展以服务外包、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网络物流、网络零售、网络游戏为代表的新型服务业态及众包、众筹、众创等服务模式。〔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商务局、钦州港片区管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市场监管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投资促进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文化广电体育旅游局、市财政局(金融办)、市公安局、市行政审批局、市市场监管局〕
加快构建对接国际一流标准的规则体系
27. 实施更为开放的行业准入措施。全面推行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建立与负面清单管理方式相适应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建立外商投资安全审查制度。(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商务局、钦州港片区管委,市投资促进局、市行政审批局、市市场监管局)
28. 建立健全投资促进和服务体系。完善外商投资促进政策。建立健全外商投资一站式服务机制,实施重大外资项目“直通车”制度,为外商投资提供全周期服务。完善投资者权益保障工作机制,保障投资者的知情权、参与权、求偿权和监督权,允许符合条件的境外投资者按规定转移其投资收益。依托网上企业登记系统和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建立外商投资信息报告制度,完善外商投资备案信息化体系建设。鼓励企业与周边国家开展多领域农业合作。支持企业以境外资产和股权、采矿权等权益为抵押获得贷款。开展跨境项目投资和境内外金融产品联动,帮助“走出去”企业拓宽融资渠道。推进境外投资管理便利化,充分利用国家出口信用保险政策,完善“走出去”政策促进、服务保障和风险防控体系。〔责任单位:钦州港片区管委,市投资促进局、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市场监管局、市行政审批局、市财政局(金融办),人民银行钦州市中心支行、钦州银保监分局〕
29. 创新行政审批服务。做好自治区级行政权力事项的承接工作,授权或委托钦州港片区管委行使相关市级管理权限,实现“审批不出区”。大力推进业务流程再造,持续提高政务服务效率。加强钦州港片区综合服务大厅的智能化、规范化建设,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及“一事通办”“一网通办”改革,加快智能审批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实现“网上办”“掌上办”“异地办”。开展工程建设项目“极简审批”改革,实现工程项目报建“拿地即可开工”;实施企业投资项目先建后验管理新模式,开展“一口受理”“两验终验”,推行“函证结合”“容缺后补”等改革,30个工作日内办结工业建设项目施工许可证。编制钦州港片区国土空间、产业发展等规划,逐步推行规划代立项审批、区域评估代单个项目评估。推进重要工业产品生产许可审批制度改革,大幅压减许可证管理目录,推动一企一证改革。建立市场主体退出便利化机制,对符合条件的未开业企业、无债权债务企业实行简易注销登记,大幅简化简易注销登记申请材料、缩减公告时间。最大限度简化不动产登记和财产登记手续和环节。对环境影响小、环境风险不高的建设项目探索推行环境影响评价承诺备案制,对建设项目环境许可、现场勘查实施同类豁免或简化模式。建立审批服务“好差评”制度,由企业评判服务绩效。(责任单位:钦州港片区管委,市行政审批局、市市场监管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自然资源局、市公安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委编办等)
30. 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制定“证照分离”改革事项清单并实施动态调整,通过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为备案、实行告知承诺、优化审批服务等方式,着力破解“办照容易办证难”“准入不准营”等问题。进一步精简企业办事流程,实现“照后减证”。推动精准识别自由贸易试验区企业,实行经营范围规范化登记,动态更新优化新兴行业经营范围准入。(责任单位:钦州港片区管委,市行政审批局、市市场监管局、钦州保税港区工商局,各涉企许可部门)
31. 创新税收管理服务机制。构建“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智慧税务生态服务系统,推进办税便利化改革,优化新办企业、平台经济发票申领,缩短办税时间。推广24小时自助办税服务。建设“银税互动”金融产品超市和服务平台,将企业的纳税信用转化为银行的授信额度,提供无担保、无抵押的信用贷款及相关金融服务。推进退税全程无纸化办理。积极探索与东盟国家的跨境税务合作。〔责任单位:市税务局、钦州保税港区税务局,钦州港片区管委,市财政局(金融办)、市发展改革委(大数据发展局),人民银行钦州市中心支行、钦州银保监分局〕
32. 创新和完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加快建设完善“互联网+监管”体系,推动各类审批监管数据的归集共享、分析应用。推动实现“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和常态化,加强事前审批与事中事后监管的有效衔接。落实市场主体首负责任制,推行标准科学、监管规范、处罚有据、问责有效的监管机制,在安全生产、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等领域建立市场主体社会责任报告制度和责任追溯制度。(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钦州港片区管委,市行政审批局、市司法局、市应急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钦州保税港区工商局等)
33. 建立社会信用评价机制。以钦州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数据库、市场监管部门企业数据库为基础构建信用大数据平台,实现企业信用信息联动和共享。实施企业年度报告、经营异常名录、企业信息抽查等制度,并将其纳入信用公示平台。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完善失信企业和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管理制度。制定失信企业申请信用修复的实施办法,允许符合条件的失信企业申请信用修复。(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市场监管局、钦州保税港区工商局,钦州港片区管委,人民银行钦州市中心支行)
34. 改革各类生产要素保障机制。密切对接争取国家和自治区自然资源、海洋管理等有关部门支持,确保临港产业、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大型集装箱码头、疏港铁路公路等重大项目的用海用地供给。支持钦州港片区内土地按功能需求适当提高容积率,允许同一地块或同一建筑按规定兼容多种功能。试行以级差地租为主、土地性质为辅的土地定价模式,根据产业政策和项目类别可采取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等供地方式,并实行弹性年期供应。符合钦州港片区产业功能的项目,对存量工业、研发用地提高容积率的,增容土地不再增收土地价款。降低用电、用水、用气等成本,片区内企业享受广西直供电政策,按自愿原则自行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海洋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北部湾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钦州港片区管委,北部湾港口管理局钦州分局)
35. 建立便利国际化人才集聚的新机制。允许外籍技术技能人员按规定在钦州港片区工作,放宽外国高层次人才工作许可年龄限制,开辟外籍人才绿色通道,对符合《外国人来华工作分类标准》的高端人才提供便利化人才签证,为来钦州港片区开展商务、旅游等活动的外国人提供出入境便利。设立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平台,实施钦州港片区高层次人才住房保障项目,对外国及港澳台高端人才在商品房购买资格、人才公寓出租、公积金贷款买房、子女基础教育阶段的招生入学及手续办理、就医社保服务及国际化医疗等方面提供便利。支持在钦州港片区就业的港澳台同胞缴存住房公积金,并与内地缴存职工同等享有住房公积金使用权利。探索建立“创新人才房源库”机制,采取实物配置和货币补贴等方式,改善人才安居条件。探索建立科技创新引才引智计点积分制度,对用人单位为片区引进国(境)外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安排奖励。建立完善“柔性引才引智”机制,探索设立先进地区科研总部研发“飞地”。推动建立中国广西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钦州分园,依托自由贸易试验区开辟国际人力资源创新合作专区,吸引在东盟国家工作的港澳台英才和外籍专家回流。加强与东盟国家的教育培训合作。(责任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委组织部,市科技局、市行政审批局、市公安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财政局、市教育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医保局,市税务局、钦州保税港区税务局,钦州港片区管委,钦州出入境边防检查站、钦州保税港区出入境边防检查站,北部湾大学等)
36. 营造规范公正的法治环境。强化竞争政策的基础性地位,在制定市场准入、产业发展、资质标准等涉及市场主体经济活动政策措施的起草过程中均进行公平竞争审查,评估对市场竞争的影响。自由贸易试验区涉及企业生产经营的财政、科技、金融等支持政策同等适用内外资企业。建立健全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与保护协作机制,建立跨部门、跨区域的知识产权案件移送、信息通报、配合调查等机制。完善知识产权评估机制、质押融资风险分担机制和方便快捷的质物处置机制;建立知识产权交易机制和维权服务机制。推动设立国际商事仲裁调解机构。〔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行政审批局、市司法局、钦州仲裁委、市科技局、市公安局、市商务局、市财政局(金融办),市税务局、钦州保税港区工商局、钦州保税港区税务局,市工商联、市贸促会,钦州港片区管委,人民银行钦州市中心支行、钦州银保监分局,钦州港海关等〕
37. 创新公共部门绩效管理模式。利用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现代技术手段,探索完善公共部门绩效管理各项机制,构建全覆盖、联动式、差异化的绩效管理体系。建立重点任务与日常工作相结合的全程跟踪绩效考评机制。(责任单位:市督查考评办、钦州港片区管委)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思想认识,举全市之力、集各方智慧,抓好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工作落实。完善钦州港片区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运行机制,及时研究解决钦州港片区建设推进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各有关单位和钦州港片区管委要建立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专项小组,一把手挂帅,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和改革项目清单,提出可检验成果,明确任务分工、时间进度和具体责任人,按计划务实推进工作。加快建立以创新为导向的考核评价机制以及统计监测、信息报送、绩效评估等制度。注重改革经验系统集成,及时汇总制度创新成果,探索出一批可在全国、全区复制推广的改革试点经验和实践案例。
(二)优化体制机制。加强钦州港片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设,建立健全钦州港片区各功能区之间、钦州港片区内与片区外、市与钦州港片区之间的统筹发展机制。积极统筹钦州保税港区、中马钦州产业园区、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3个国家级平台资源,以钦州港片区为核心,实行“核心区+功能区”的管理模式,实行统一规划、统一产业布局、统一行政审批、统一综合执法。鼓励探索审慎包容的政府治理方式,探索建设、运营、管理和服务的市场化模式。
(三)强化政策支持。加强政策研究,加强与国内外研究机构联系,组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智库,及时吸收利用国内外自由贸易试验区前沿研究成果。完善配套政策,推动产业集聚、功能平台集聚、制度创新集聚、人才集聚,形成开放型经济新动能。开展市场化招商和产业链招商,对自由贸易试验区特别重大的招商项目,可采用“一事一议”的方式予以重点支持。
(四)加强产城配套。加快钦州港新城规划建设,拓宽国内外优质资本和经验进入教育、医疗、文化、体育、城市管理等公共服务领域的渠道,加强各类基础设施建设管理,集聚创新创业和生活服务要素,打造“人、产、城”深度融合的新型产业社区,建设宜业宜商宜居的现代化自由贸易新城。
(五)强化法治保障。加快研究出台与钦州港片区试点举措相匹配的制度办法,做好制度规定的立、改、废、释衔接,推动自由贸易试验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工作中,建立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容错纠错机制。
(六)密切协同发展。推进钦州港片区与市区、县区的招商联动、创新联动和功能协作;推进与广西其他片区的资源共享和互补探索;创新各领域合作机制,推进与北部湾区域的一体化协同发展,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探索与其他自由贸易试验区开展改革协同、机制协作、对比试验、联动试验,加快形成钦州特色制度创新成果。
(七)加强宣传引导。制定自由贸易试验区宣传工作计划,加强与国内外媒体联系,广泛开展宣传工作;不定期召开新闻通气会;广泛开展改革创新政策举措的宣传解读,积极举办自由贸易试验区研讨会和论坛。办好钦州港片区网站、微博、微信,及时宣传建设动态、成效与亮点,营造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参与钦州港片区建设的良好氛围。
广西自贸区钦州港片区企业可享受直供电政策 按自愿原则自行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
【能源人都在看,点击右上角加'关注'】
北极星售电网讯:北极星售电网获悉,《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钦州港片区建设实施方案》日前发布,方案中称,降低用电、用水、用气等成本,片区内企业享受广西直供电政策,按自愿原则自行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
详情如下:
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钦州港片区建设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国发〔2019〕16号)和《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桂政发〔2020〕3号),高质量推进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钦州港片区(以下简称钦州港片区)建设,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标要求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战略部署,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政策创新为支撑、以产业发展为导向,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以法无禁止即可为、人无我有敢为先的精神,对标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大力建设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门户港、向海经济集聚区和中国-东盟合作示范区,按照“半年出经验、一年见成效、两年上台阶、四年翻一番”的总体目标,加快发展港航物流、国际贸易、绿色化工、新能源汽车、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大数据等产业,将钦州港片区建成贸易投资便利自由、营商环境一流、特色产业集聚、交通物流通达、体制功能完善的特殊经济功能区,奋力建成引领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高标准高质量自由贸易试验园区。
二、功能布局
钦州港片区面积58.19平方公里,涵盖3个区块,其中:钦州保税港区10平方公里(含8.81平方公里的围网区域),中马钦州产业园区16.05平方公里,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32.14平方公里。
钦州港区片区重点发展绿色化工、新能源汽车、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大数据、港航物流、国际贸易、大宗商品交易、清真食品等产业。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大力发展保税物流、保税加工和保税服务。
三、主要任务和措施
全力打造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门户港
1.强港航基础和公共设施建设。加快20万吨级东航道扩建、20万吨级集装箱码头、保税港区7-8#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改造、9-10#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快码头对外开放验收,建设完善各类口岸基础和监管设施。加密至新加坡、林查班、釜山、德班等亚洲、非洲国家主要港口的班轮航线,开通至欧美等地区的远洋航线;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内外贸集装箱同船双向航线,开展内外贸同船运输业务;推进实施中欧安全智能贸易航线试点计划,与沿线国家共同畅通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加强与中远海运、新加坡港务集团、马士基等的战略合作,提升港口能级,加快建成国际集装箱干线港。2020年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达到400万标箱,2025年达到800万标箱。〔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钦州港片区管委,市交通运输局、市商务局(口岸办),北部湾港口管理局钦州分局,钦州港海关、钦州海事局、钦州保税港区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新通道国际集装箱码头公司〕
2.完善集疏运体系。加快修编钦州港集疏运体系规划,培育发展以海铁联运为主的多式联运。加快推进钦港支线扩能改造、钦州港站至钦州港东站电气化改造等项目;加快建设北部湾大道至中马钦州产业园区道路工程,打通钦州港片区连接主城区和滨海新城的快速通道;加快打通龙门、大风江跨海大桥等关键节点;配合推进贵州黄桶-广西百色货运铁路等项目建设,加快构建大能力货运通道。(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交通运输局,钦州港片区管委,北部湾港口管理局钦州分局)
3.加快建设陆海联运基地。加快钦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智能化、信息化建设,推动海关、港口、铁路的物流作业数据联通,实现“港站一体化”和海铁联运无缝衔接。加密开行海铁联运班列,实现与中欧班列的紧密衔接。引进多式联运知名企业,建设多式联运物流分拨中心,推动干线运输、多式联运、仓储物流等资源集聚。(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钦州港片区管委,市交通运输局、市投资促进局,钦州港海关,中铁联集广西公司、北部湾国际联运发展公司)
4.加快建设北部湾国际航运服务集聚区。完善航运服务支持发展政策,引进设立航运、物流区域总部或运营中心。建设北部湾国际门户港航运服务中心,构建口岸服务、港口服务、航运服务、航运交易一站式服务体系。推动设立北部湾航运交易有限公司钦州分支机构,开展船舶等航运要素交易。培育发展航运物流信息、船员培训、船舶维修以及金融、法律、财会、中介等航运服务业,建设北部湾高等级航运人才培训基地,培育航运人才派遣机构。推进国际船舶登记改革试点,鼓励国际船公司、外国验船机构进驻开展业务,促进中资船舶落户登记。推动开展无船承运、外资经营国际船舶管理业务,引进培育专业化第三方船舶管理公司。推进“智慧海事”平台建设,推行“先通关后查验”海事通关模式,实现集装箱船舶“即靠即卸”。建设国际中转集拼货物多功能集拼仓库,推动国际采购、分拨、配送等物流服务集聚。完善保税燃料油仓储设施,设立保税燃料油供应中心。(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钦州港片区管委,市财政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商务局、市投资促进局、市教育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税务局、钦州保税港区税务局,北部湾港口管理局钦州分局、钦州海事局、钦州海关、钦州港海关、钦州保税港区出入境边防检查站,北部湾大学,新通道国际集装箱码头公司)
5.探索陆海新通道集装箱全生命周期服务新模式。以海铁联运全程数字化便利化一体化再造为核心,实现集装箱“信息全流程共享、物流全过程跟踪、成本全周期管控”。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智慧湾)升级版项目建设和应用,联通重庆、成都等地“单一窗口”,探索与新加坡、马来西亚开展中国—东盟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互联互通试点。推进海铁联运“一单制”改革,实现海铁联运提单的国际贸易结算功能、物权属性和金融功能。探索海铁联运舱单、运单归并及定价新模式,建立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班列班轮全程定价机制。推动在新加坡、越南、马来西亚等东盟国家港口或物流园区设立“中铁箱”还箱点。探索多式联运、国际中转集拼的便利化监管新机制。探索建立以账单、仓单、运单为核心的物流融资信息服务平台。〔责任单位:钦州港片区管委,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交通运输局、市财政局(金融办),北部湾港口管理局钦州分局,钦州港海关、钦州海事局、人民银行钦州市中心支行,北部湾国际联运发展公司、新通道国际集装箱码头公司、中铁联集广西公司〕
6.建立完善通道沿线合作机制。建立服务中西部内陆重要物流节点城市的无水港体系和物流组织共享机制,推动与西部省份共建“西部港”。加快川桂国际产能合作产业园等与中西部地区合作园区的建设,创新合作园区规划、建设、管理、税收分配等利益共享机制,推动中西部地区充分利用钦州港口资源和出海口功能,共建中西部与东盟开放合作示范基地。(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钦州港片区管委,市交通运输局、市商务局、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局、市统计局、市投资促进局)
加快建设向海经济集聚区
7.大力发展绿色化工。围绕打造世界级绿色高端化工新材料产业基地,加强石化园区功能布局及产业发展的规划引领,深化与东盟国家及我国西南中南等区域合作,加快华谊钦州化工新材料一体化基地、恒逸高端绿色化工化纤一体化基地和桐昆北部湾绿色石化一体化产业基地等龙头项目建设,推动中石油钦州炼化一体化转型升级项目加快实施,积极引进大型炼化一体化项目及国内外知名企业投资建设下游高端产业集群,重点构建大型炼化、烯烃及芳烃产业链,延伸发展大宗通用化工品、高端绿色化工新材料、精细化工、专用及功能性特种化学品,吸引带动一批石化领域生产性服务业集群发展,推动园区向大型化、专业化、规模化和集群化发展,形成全国独有的“油、煤、气、盐”齐头并进的多元化绿色石化产业体系;推动30万吨级原油码头及一批专业化工码头仓储建成投运,建设广西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北部湾基地,探索建立社会化、企业化的消防应急救援机制;探索建立石化产业项目引进的科学评价体系;创新园区建设与管理模式,与园区龙头企业联合组建石化产业园综合发展平台公司,统筹园区开发建设、管理运营和综合服务,提升园区专业化管理水平。(责任单位:市石化产业发展局,钦州港片区管委,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国资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生态环境局、市自然资源局、市行政审批局、市应急局、市海洋局、市投资促进局,市消防救援支队、北部湾港口管理局钦州分局)
8.培育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加快汽车产业龙头项目落地建设,推进钦州轻型载货汽车项目重组,建设新能源汽车整车及传动系统、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等关键零部件制造以及新能源汽车无线充电桩等项目,开展与东盟国家在汽车产业的国际合作,支持符合条件的新能源汽车投资项目按照《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备案,打造面向东盟的北部湾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责任单位:钦州港片区管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商务局、市投资促进局等)
9.提升壮大临港装备制造业。大力发展绿色节能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海洋工程装备、海上风力发电装备、石油化工装备、海洋防务装备及新兴海洋科技装备等研发制造产业,推动中船集团将周边资源整合到钦州基地,建设船舶配套产业园、军民融合产业基地和南海资源开发综合保障基地。(责任单位:钦州港片区管委、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自然资源局、市投资促进局等)
10.加快发展电子信息和高端智能制造产业。加强与东盟国家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产业合作,加快建成钦州超薄玻璃基板深加工项目,建设北斗及遥感卫星应用创新创业基地,发展液晶显示器、新型元器件、计算机整机及配件、5G基础设备及应用终端、智能机器人等产业。〔责任单位:钦州港片区管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大数据发展局)、市科技局、市投资促进局、市自然资源局,钦州高新区管委等〕
11.加快发展面向东盟的生物医药产业。推动设立药品进口口岸和药材进口口岸,建设东南亚国家优质原生中药材进口交易集散中心,发展以东盟国家中草药为原料的医药产业,研发基于东盟国家药用植物、草药资源的现代中药。创新医药医疗国际产业合作,推动东盟国家医疗机构参与建设生物医药研发外包与服务中心,推进创新药、化学药、仿制药的研发和产业化,引导医疗机构与东盟国家依法同步开展重大疾病新药临床试验。推动与东盟国家开展医疗康养合作,探索共享医疗康养新模式。(责任单位:钦州港片区管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市场监管局、市投资促进局、市民政局,广西药监局钦州检查分局,钦州海关、钦州港海关)
加快建设中国-东盟合作示范区
12.探索建设中马两国跨国自由贸易合作示范区。落实“两国双园”国际产能合作规划,建立产业合作项目储备库,加快构建跨境金融、跨境物流、数字经济、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农产品食品加工等国际产业链。推动与马来西亚建立“募资+投融资+孵化+行业咨询”的科技创新专业服务平台,培育一批高质量、高成长性的科技项目落地发展。推动在中马钦州产业园区、马中关丹产业园区试点开展一定额度内资本项下本外币可兑换业务,实现两园之间资本自由流入流出和自由兑换。〔责任单位:钦州港片区管委,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投资促进局、市财政局(金融办),人民银行钦州市中心支行、钦州银保监分局,钦州海关、钦州港海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北极星电力新闻网,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全国能源信息平台联系电话:010-65367702,邮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广西建设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 打造面向东盟金融开放门户?
资料图:2014年1月9日,广西建设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工作会议在南宁召开。广西金融办供图
(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广西建设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 打造面向东盟金融开放门户
中新网南宁6月20日电(记者 黄艳梅)广西边民何深庭在中越边境东兴市从事越南农产品进口生意多年。自2014年广西启动沿边金融综合改革以来,中国首个东盟货币服务平台、首个人民币与越南盾特许兑换业务试点等相继落地东兴,当地摆脱了人民币和越南盾兑换汇率的“地摊银行”定价。何深庭说:“资金结算效率高、安全有保障,我的生意越做越大。”
东兴市与越南芒街市隔河相望,是中国与东盟唯一海陆相连的口岸城市。东兴市边境小额贸易企业有300多家,从事互市贸易的边民有1万多人,是中越边境最繁忙的口岸之一。近年来该市实施一系列“先行先试”金融改革措施,并创造多个“广西第一”和“中国第一”,越来越多从事中越贸易的企业和边民得到实惠。
东兴市成为广西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的一个“缩影”。广西壮族自治区官方称,试验区建设五年来,广西大胆探索,围绕跨境金融、沿边金融、地方金融三条主线,推进金融开放与跨境合作,不断提升沿边金融服务水平,强化金融支持少数民族地区兴边富民,广西致力打造面向东盟金融开放门户。
资料图:2017年9月13日,第9届中国—东盟金融合作与发展领袖论坛在广西南宁举行。图为人民币对柬埔寨瑞尔银行间市场区域交易启动仪式现场。广西金融办供图
加快开放步伐 金融改革迈向“深水区”
广西地处中国西南、华南和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是中国唯一与东盟海陆相连的省区。随着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国际影响力持续扩大,中国与东盟开放合作的“南宁渠道”作用日益凸显,广西日渐成为中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新门户、新枢纽、新高地。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经济要合作,金融需先行。国务院于2013年11月批准实施滇桂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广西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范围包括南宁市、钦州市、北海市、防城港市、百色市、崇左市,区域面积96119平方公里,占全区国土总面积40.51%。
广西壮族自治区金融工作办公室主任范世祥介绍,广西扎实推进各项金融改革政策,重点推动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完善金融组织体系、培育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推进保险市场发展、加快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的跨境合作、建立金融改革风险防范机制、健全跨境金融合作交流机制等“十项任务”。
资料图;越南客户到银行网点查询当天人民币对越南盾的汇率信息。广西金融办供图
近五年来,广西加快金融开放步伐,与东盟金融合作不断深化,沿边金融改革创新可圈可点,向“深水区”迈进。据广西金融办提供的数据,截至今年4月末,广西跨境人民币结算总量达8697.46亿元,在中国8个边境省(区)中排名第一位。
目前,广西23家银行的319个分支机构开办了跨境人民币业务,2967家企业办理人民币跨境结算,105个国家和地区与广西发生跨境人民币收付。2014—2016年,人民币连续3年成为广西第一大结算币种。2017年,广西人民币跨境收支占全部本外币跨境收支的比重为41.57%。
自2014年以来,广西先后引进东亚银行、广发银行、进出口银行,平安银行获批筹建,新组建6家村镇银行。金融租赁公司、财务公司、地方资产管理公司等相继成立,填补了地方金融组织空白。广西银行服务网点增点扩面也取得新进展,城商行、股份制银行实现了在沿边沿海地市“零”突破,大型银行通过搬迁逐步填补在试验区县域分支机构的空白,目前试验区网点达2593家,较2013年末多220个。
资料图:2018年2月28日,中越人民币现钞跨境调运启动仪式在友谊关中越边境零公里处举行,中国银行广西分行成功从越南调运800万元人民币现钞入境。广西金融办供图
促贸易投资便利化 打造面向东盟金融“开放门户”
广西与越南的陆地边境线长达1020公里。近年来,随着双边旅游、留学、公务访问、探亲访友和劳务输入输出人次逐年增长,市场对中越双边本币回流机制建设需求日益增加。
2017年8月30日,一辆装载着越南盾的押运车缓缓驶入广西凭祥友谊关口岸,广西首笔越南盾现钞成功调运,结束了广西与越南“隔河相望”却无法实现两国货币现钞直接调运,绕道广东、香港“舍近求远”的历史。
今年2月28日,随着800万元人民币现钞调运确认单从越南投资与发展银行交接至中国银行广西分行,广西区内首笔人民币现钞从越南调运回流完成。“这意味着广西中越双边本币回流机制得以真正建立,中越双方在金融领域的务实合作又迈出新一步。”中国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副行长苏阳称。
范世祥介绍称,广西已成功搭建面向东盟的外币现钞跨境调运通道。中国银行总行在广西设立东盟货币现钞兑换中心。中国银行、农业银行、桂林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开展外币现钞跨境调运业务,在“家门口”就能实现越南盾等东盟国家货币的兑换。截至今年4月末,各家银行已发生10笔外币现钞跨境调运业务,金额折合5741.6万元人民币。
此外,广西积极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的跨境合作,搭建了区域性跨境人民币业务平台(南宁),并编制发布中国—东盟(南宁)货币指数(NanningCAMI)。目前,以广西为枢纽,辐射港澳、东盟和南亚国家的广西—东盟跨境人民币资金汇划高速路基本建成。
中国—东盟(崇左)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金融贸易平台于2017年4月试运行以来,交易金额月均超2亿元,解决了企业发展瓶颈问题,让中小型企业在贸易中更加省时、省心、省力。在广西易大置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俞上林看来,“以沿边金融改革促进外贸提速将大有可为。”
资料图:国开行广西分行贷款支持的防城港20万吨级码头。广西金融办供图
为促进中国与东盟各国贸易投资便利化,广西各金融机构加快组建面向东盟的货币清算、结算及相关业务中心。农业银行广西分行还积极开展境内外联动融资产品创新,成功与农行新加坡分行联合支持了广西“走出去”项目——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马来西亚钢铁项目,开创了境内外分行跨境融资合作新模式。
广西处在“一带一路”交汇对接和陆海统筹的重要节点、关键区域,在中国对外开放格局中地位突出。建设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是广西更好服务国家周边外交战略、深化中国—东盟开放合作、融入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有效载体。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陈武表示,广西将深入推进沿边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打造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完)
如果银行发生火灾,现金烧掉10亿,是不是找央行拿10亿就可以了??
随着今年疫情的爆发,普通人越来越重视储蓄的重要性。社会重启的过程中,我们并没有迎来报复性消费,更多的是迎来了报复性存钱。随着允许银行破产的政策发布后,已经有多家银行倒闭清算。虽然五十万以内的存款可以全额赔付,但是银行储蓄看起来也并不是完全没有风险。
这几天更是看见了一个脑洞大开的问题:
如果银行发生火灾,现金被烧毁10亿,那么这比钱是不是直接找央行要就可以?
先不讨论这样的事情是否能在现实中发生,假设发生了这样的事情,银行直接找央行来报销这笔钱是否行得通。
2015年4月15日,广西钦州市境内一辆运钞起火焚烧,运钞车上的67.5万人民币被烧毁。善后处理中,运钞公司将未完全焚毁的人民币在当地银行兑换了人民币42.18万元。
剩余损失部分将由负责押运承保的广西北部湾财产保险公司调查后进行赔付,最终,广西北部湾财产保险公司认定损失为26.8万,按照合同约定赔偿了24.12,也就是赔偿了90%的损失,余下10%由押运公司自行承担。
从这一事件中我们可以发现,被烧毁的钞票可以按照《中国人民银行残缺污损人民币兑换办法》到银行兑换,其中明确规定,对于火灾造成的残损币必须有公安消防或当地公安部门出具的有效证明;没有足额兑换造成损失的,如果投保了可以由保险公司赔偿;即便保险公司赔偿,也未必全额赔偿,事故方也要承担责任损失。
接下来把受损方变换成银行既可以。
首先,银行可以按照《中国人民银行残缺污损人民币兑换办法》,将残票上交到央行去兑换,当然兑换肯定不是足额兑换,这里银行会有损失;
其次,对于事故责任认定时,丹迪公安以及消防部门会出局责任认定书,看火灾发生是银行自身责任还是外部责任,如果是外部责任银行会有追究权利;
最后,银行的投保保险公司会承担一定比例的保额赔付。
总之,应是不可能直接要求央行补发10亿元现金的。
综上,这样的案例现实中很难发生,现在平时交易大多以网络化为主,所有的收支都是通过移动支付来解决,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交易,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往来都没有现金交易,银行不可能存有大量现金。随着苏州数字货币的推出,未来无现金化将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趋势。